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执行 本刊记者 李江南
家庭介绍
星星妈妈:上海某外资公司副总经理,36岁,月薪2万,奖金不定
星星爸爸:上海某工程公司监理,40岁,常出差,月薪3万,奖金不定
星 星:4岁,幼儿园
做父母的,对孩子智商的关注,以中国父母最热切了,从胎教、早教,到各种才艺培训,帮助开发孩子的智商,尽管45分钟的课程要花两三百元,但在中国许多大城市也很受白领父母的青睐。
情商,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也开始关注,很显然,高情商,有助于孩子在高度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心智健康地顺利度过逆境。
可是,孩子的财商,中国父母关注的却很少。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中学生父母月收入不过几千元,孩子身上穿的却全是大小名牌 而有的孩子尽管家境优裕,却仍然坐着公交车上课回家,身上的衣服也不过舒服干净而已。这只是一些小例子,财商教育不仅使孩子对金钱的看法完全不同,能够使你的孩子在日后生活避开财务陷阱,减少财务上的失败。试想一下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呢?所以为了孩子将来能有車福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小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至少使他长大后不会陷入财务困难。
各位家长,你关注过这个话题吗?
财商,FQ(Financial Quotient),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它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而财商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校还没有开设理财教育课程,这就更需要家长在这方面高度重视,不单要教会孩子会花钱,还要会理财,家庭是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主要和最理想的场所。
下面的这些例子是孩子财商出现了问题吗?
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熟悉这样的场面:孩子无休止地追问要一套新出厂的玩具汽车;在街上你没有给孩子买那串棉花糖,他就满地打滚;在孩子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并想给好朋友送她最喜欢的一套新芭比娃娃时……你是毫不犹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稍有顾虑,在犹豫是否要花这些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呢?在平时,你怎么和孩子“斗智斗勇”地解决这些生活上的琐碎问题呢?是耐心解释,还是坚决回绝?
你要向孩子说明白哪些钱可以花,哪些钱不该花,还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看看下文中,星星的妈妈碰到了孩子花钱问题上的困惑,财商培训专家侯立燕老师给予了一套解决办法!
为孩子花钱的困惑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智商反映一个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一个人作为社会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一个人作为经济人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生存能力。”在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孩子的理财能力就是生存的能力。财商会危及到将来的生存能力?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娃娃抓起,来看看星星妈妈经常郁闷的花钱问题吧!
场景1:同学过生日开PARTY
“妈妈,明天楠楠过生日,请我们大家去我最喜欢的必胜客,我可以去吗?小朋友们都送东西,我也要送楠楠东西。”妈妈挠挠头:“必胜客啊?楠楠请了所有的小朋友吗?”星星连连点头:“嗯,咪咪也去,张家树也去,我们阳阳班的同学都去!”妈妈一边敷衍着点头;“去吧去吧。”还没想清楚到底是否容许孩子去,星星又着急地问:“要给楠楠买什么啊,买个小飞机吧,会飞的,可好玩啦。”“小飞机?”妈妈心里想:“那个能飞的小飞机可要400多元,好像有点贵吧。”
星星妈妈的困惑:楠楠父母可真敢花钱啊,过一个生日,24个小朋友,少说也要1000多元吧。钱虽然不是最多,不过这个班的孩子过生日越来越大手笔,再过两个月星星也过生日了,也不能落后吧?一旦养成讲排场的习惯,长大了不是好事;另外,给小伙伴送礼物倒是无可非议,但是什么才是4岁孩子的礼物标准呢?可是,该怎么和孩子说这个事呢?
侯老师建议
星星妈妈的困惑也是很多家长的烦恼,首先家长自己要杜绝相互攀比心理,并且要告诉孩子生日的意义,一方面让孩子了解到妈妈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才有了他,妈妈和爸爸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健康和快乐;同时引导孩子自己设计一个健康和快乐的生日PARTY,家长会帮助他实现。
在选择礼物方面,要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比如星星妈妈可以问孩子“为什么选飞机?”“礼物是你送给朋友的,你自己是否有能力得到它?”“送朋友礼物最最重要的是心意,所以我们想办法一起做一个可以吗?”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一些简单的手工DlY,会令他们很开心地接受。
关于生日的话题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进行讨论,原则是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方式来体现生日的意义,
场景2:还要再买一个
春暖花开的4月,妈妈和爸爸在上海人民广场带着星星玩,有人在卖气球和各种小玩具。妈妈就为星星挑了一个加菲猫的气球,刚准备离开,星星又看中了玩具水枪、小汽车、钓鱼的玩具。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家里都有几百个小汽车了,还买什么小汽车?水枪也不要了,家里不是刚买过一个大的?而且这个质量也不好。”可星星坐在地上就哇哇哭起来:“我要我要我要嘛!”妈妈越拉,他就哭得越厉害,妈妈火了:“你要再不起来,我要打人啦!”星星干脆往地上一趴,哭得更凶。旁边的路人都将目光投了过来,妈妈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星星妈妈的困惑:当时觉得很尴尬,打吧,肯定会哭得更厉害,不打吧,就得给他买,家里已经有了一堆这样的玩具,这种小摊上的玩具质量也不好,不该买。每次面对着众人的目光和趴在地上大哭的星星,妈妈最终还是选择购买吗。
侯老师建议
孩子对新的东西总是非常地有兴趣,所以星星的表现是很多家长可能都遇到过的,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可以找到原因的,“你家里都有几百个小汽车了”这就说明类似的情况以前应该发生过多次,并且星星通过哭闹的形式都实现了愿望。我们建议家长在第一次发生类似的重复购买情况时就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他已经有类似的玩具,重复买同样的玩具会让他失去选择其他东西的机会。即使孩子哭闹,家长也要坚持,只要第一次家长表明态度,以后孩子就了解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像星星这样的情况,这次选择了购买,但是之后,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次是妈妈以前没有给你讲到:类似的玩具会让你失去选择其他东西的机会,所以这次给你买,但是下次绝对下行,如果下次再出现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狠”下心呀!只要家长坚持,慢慢的孩子就会改掉“耍赖要东西”的习惯。
场景3,父母意见不一致 星星看见刚上市的樱桃就一定要买,甚至提出说:“不然就买几个吧。”妈妈却很坚决地说:“现在樱桃太贵啦,要等便宜一些再买。”可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星星冲爸爸要樱桃。爸爸连连点头。妈妈阻拦了一下,星星就将嘴巴噘地老高,爸爸还会说妈妈:“难得的嘛,没多少钱嘛,让孩子开心开心嘛。”
星星妈妈的困惑:星星在爸爸在时就会变得要求特别多,什么都想要,吃什么玩什么都要尽兴才行,可爸爸一出差了,平时教育孩子会让妈妈觉得非常吃力。
侯老师建议
这个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算是家长的问题。现在家里普遍都只有一个宝贝,“42”的家庭结构,让孩子成为宝中之宝,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庭各成员要保持一致,不但是孩子的父母要保持协调一致,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要及时沟通。
家长平时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发生争执,对有道理一方的决定要尊重,即使对一方的做法不认同也要私下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千万不能让孩子利用父母的一方反对另一方。
特别现在是物质时代,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爱等同于物质。孩子似乎拥有的东西越多,表明父母越爱孩子,但实际的情况是,爱是无条件的,而给孩子钱和为孩子花钱一定是要有条件的!否则只能将来在社会上让孩子去充分体验金钱所带来的麻烦,而不能成为金钱的支配者。
场景4,玩具多,妈妈收不过来
给星星买的玩具,无论是几百元的乐高积木、遥控汽车和飞机,还是几十元的橡皮泥,星星很少爱惜。经常将橡皮泥玩得到处都是,积木扔来扔去再也找不全一套。
星星妈妈的困惑:虽然这些玩具花钱不多,可这样不爱惜物品,对孩子糟蹋东西有点看不过眼,有的玩具新品种倒没有太多类似和重样的,尽管每次看到星星摆弄玩具时的笑脸自己也很开心,但玩过后的家里一片狼藉,有时真令人有些不愉快!
侯老师建议
每个孩子的玩具从小玩到大,会堆积占用很大的空间,其实3至6岁的孩子在能力上说,是可以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洗自己的袜子手绢;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大扫除,让孩子知道保持整洁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做的。而在孩子3岁起,家长就要对孩子建立必要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比如玩具,为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由他自己进行整理,家长也要经常监督和指导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整理,做得好的时候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但要注意奖励一定不能简单拿金钱来衡量。
现在来看玩具乱放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孩子长大后对钱也是随便放置,这种做法真是要不得。他有钱就花,反正花完永远有家长供应,一如小时候玩具丢了,反正一定会有新玩具出现。如果小时候就能做适当引导,是否会比长大后再来烦恼卡债问题要来得好?
星星妈妈的顾虑
在给星星花钱细节上,妈妈更正了很多的问题,星星也变得似乎更听话和懂事了,有时也会问,可以要那个东东吗?而不是像以前看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东西。但是星星妈妈依旧还是有很多疑惑。
1 如何让孩子控制对物质的欲望?
侯老师解答:首先肯定,人对物质的欲望时刻都存在,只是大人的克制力更强,而对孩子来说,要帮助孩子区别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想要的”,是一种感性的愿望,不一定是合理的;“需要的”,是理性的需求,则是成长必须的。如果是需要,对于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需要”家长应尽力支持,为了让孩子了解“即使是需要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这个道理,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参与购买。如果是“想要”,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可能的减少这部分开销,家长要提供能获取额外报酬的劳动机会给孩子,另外在平时可以刻意训练孩子“需要”和“想要”的判断力,比如,一起逛街时,让他参与是否该买物品的选择。
2 平常与孩子相处中,是否应该培养孩子一些节约的精神,还是无所谓呢?
侯老师解答:节约,是一种美德,的确要在平时培养这种精神。大点的孩子之间也都知道应该节约,理念上知道是对的,但在行为方式上,不知道怎么样才是节约,而家长不是不愿意坚持节约,有时是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坚持,程度如何把握。节约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例如:孩子的文具、玩具、衣服等等,只要能用就不能抛弃,而且物件只要安全,可继续使用,不妨碍任何即时的利益,也不要扔掉。
3 小学前孩子,是否需要培养财商,还是可以等到对钱真正有了概念的小学再说?
侯老师解答:教育是阶段性的,从3岁开始孩子就应该接受财商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及其深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等,因为教育是随时进行的,越早开始教育以后难度就会越小。
4 将一些奖惩与物质联系起来,对这么小的孩子,是否合适?比方说,平常表现好获得10个“小星星”后就可以买一件大的玩具这样好不好?
侯老师解答:其实对孩子的奖惩一直都有,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宝宝笑一下,家长就微笑和鼓掌,这都是鼓励。奖惩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关键在于你奖惩的是什么,对孩子做的什么事情进行奖惩,如果孩子沒有花掉你给的零花钱,都存了起来,那么你该对孩子的储蓄毅力奖励,方式也可以选择超过银行利率的钱放进孩子的储蓄账户里。
星星妈妈遇到的问题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少年儿童在理财方面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还包括:
1 认为只要有父母,就永远有钱。
2 只要身上有钱就想花个精光,不会储蓄,即使有储蓄也是很小的数目,
3 花钱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冲动消费,重复购买。
4 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正确挑选。
5 把钱看成是专买某种商品的工具。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家长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这过程中,家长无论时间精力是否有限,一定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解决花钱的问题,绝不能以“我没有钱”为理由,丧失和孩子进一步沟通的机会。要多点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尽早让孩子知道“我要……”的含义,帮助孩子理解“我需要”和“我想要”以及“我希望”之间的区别,这能帮助他在将来做出良好的花钱决策。大约从4岁左右就可以开始给孩子零用钱,同时每年也建立一套家庭支付系统,给孩子创造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能够帮助他建立健康的金钱观。孩子再长大一些,就可以让他共同承担一些家庭的财务目标,让他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能多有钱和怎样聪明地花钱。如果在花钱上有什么问题出现,不要为孩子开脱,要让孩子自己说出花钱的理由,事无巨细,只有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才能培养孩子的财商。
读者的问题:
萌萌(女8岁,北京)
萌萌现在上海某小学就读2年级,父母都是外资企业高 管,家庭经济环境较好,每月的本花钱只要孩子开口索取,父母就提供,平均每月在300元左右,不包含在学校的餐费和交通费用。现在萌萌索取的次数和金额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家长提出的问题是:
用什么样的方式提供孩子零花钱比较好?金额怎样确定?如何帮助孩子合理支配?
专家解答:
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逐渐深入的理财教育外,还应注意教育的延续性,要持之以恒,比如孩子从一上学就应该开始记帐(小帐本可购买也可以DIY),了解自己的收支状况,家长要定期与孩子一起分析,并提供调整建议,在记录和制作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差别,合理支配零用钱,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但是关键是坚持长久。
萌萌的问题恐怕很多孩子都有,也很正常,我们建议家长帮助萌萌建立自己的帐本,记录她的每一笔零用钱的来源和数量,记录每一笔支出的金额和购买的产品状况,每天都要记录,每周家长都要与萌萌一起分析,把那些冲动购买和重复购买的支出标记出来,并在下一次购买行为发生时加以提醒,同时鼓励孩子储蓄,带孩子去银行为她建立自己的帐户,并定期询问孩子是否需要了解帐户状况。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六大策略
1 零花钱要周付,让孩子自己筹划。
2 一年谈一次总额,要有定数。
3 大开销一次订,不能超过一定金额。
4 不拿成绩作金钱作交易,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是应该的事情。
5 零花钱不要随时改动,以防孩子耍赖,要时刻体现你是个有原则的家长。
6 不给小孩子花大钱,就是花了大钱,也不要告诉孩子。
给孩子创造机会赚钱
国外很多国家对国民财商的培养都是从小就开始了。比如美国人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取收入,将来还要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英国人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日本很多家长则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小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或者特殊节假日,在香港的中小学的课程中,有如何储蓄和节俭的课程,但系统的理财教育课程还是有些欠缺。
而在中国,现在的一般家庭从经济条件上来说,都会尽可能去满足孩子不过分的物质需求,也不是太在乎孩子玩具和零食要花的几百块钱,有时看看现在毫无顾忌地给孩子花钱,最担心的是将来孩子长大了,需要的东西是不是会越来越多,问家长要的钱是否没有止境,而在他们成年真到了自己赚钱的时候,是否会成为“败家子”或者“月光族”,那么从小孩子就应该接受理财教育,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学会安排10元钱的用途,那么明天给他1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的钱,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反过来,如果孩子小时候无法处理好10块甚至100块钱,家长及时发现教育,过程尽管很费精力,但总比他长大成人后损失几万甚至100万要好的多。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经济时代,规划“钱”程犹如规划自己的人生那样认真负责才行,在孩子成人之前,家长肩负着帮助孩子规划理财的重任。
如何实现孩子的财商教育呢?这绝对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像知识教育那么容易取得。财商教育,是有关财务的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关系到生活内涵的教育,是有关生活纪律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养,没有什么捷径,只能在平时注重细节养成理财的良好习惯。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校还没有开设理财教育课程,这就更需要家长在这方面高度的重视,不单要教会孩子会花钱,还要会钱生钱,虽然目前家庭是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主要和最理想的场所,但良好的理财习惯教育并非父母就可以完成,还要协同爷爷奶奶一起执行,整个家庭共同协调一致才能提高孩子的财商。
提到切实地培养小孩子财商,首先要求很多家长要意识到,儿童教育中理财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理财也是一种能力,无论是什么年龄的孩子,现在着手提高孩子的财商都不晚!其次家长要注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地实施一些理财方法,例如制定购买计划、检查单价、使用赠券、购买前的质量调查等。
再看看上海四岁的星星,似乎什么都想要,但并非所有他想要的都是必需的,在这时,家长在指导孩子区别,什么是想要,什么是必要的东西,而父母只提供后者,至于前者要考自己去实现,我们可以来看看这两个圈:
在内圈中,孩子需求家长可以五条件的满足,但是在外圈中,孩子的需求并非养育孩子的必要需求,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渠道获得。尽管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但还是要把握这个原则,只能是外圈的越画越大,孩子的财商也就提高更快了。
还要注意的是,要有步骤地提高孩子的财商,设立一些提高财商的目标。如下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孩子设定的目标,也许您也可以参考!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硬币及其面值的大小。
4岁:学会在家长陪同下用钱买简单常用的物品,如小玩具、小食品等,但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卖废品或二手玩具、图书等售卖的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有节约观念:可适当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最后,我们还是牢记《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的:“智商反映一个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一个人作为社会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一个人作为经济人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在提到穷人和富人分类时,他说,这是源于不同的经济观念,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富人则是主张“钱要为我工作”。现在就开始把孩子培养成富人吧!
家庭介绍
星星妈妈:上海某外资公司副总经理,36岁,月薪2万,奖金不定
星星爸爸:上海某工程公司监理,40岁,常出差,月薪3万,奖金不定
星 星:4岁,幼儿园
做父母的,对孩子智商的关注,以中国父母最热切了,从胎教、早教,到各种才艺培训,帮助开发孩子的智商,尽管45分钟的课程要花两三百元,但在中国许多大城市也很受白领父母的青睐。
情商,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也开始关注,很显然,高情商,有助于孩子在高度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心智健康地顺利度过逆境。
可是,孩子的财商,中国父母关注的却很少。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中学生父母月收入不过几千元,孩子身上穿的却全是大小名牌 而有的孩子尽管家境优裕,却仍然坐着公交车上课回家,身上的衣服也不过舒服干净而已。这只是一些小例子,财商教育不仅使孩子对金钱的看法完全不同,能够使你的孩子在日后生活避开财务陷阱,减少财务上的失败。试想一下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呢?所以为了孩子将来能有車福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小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至少使他长大后不会陷入财务困难。
各位家长,你关注过这个话题吗?
财商,FQ(Financial Quotient),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它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而财商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校还没有开设理财教育课程,这就更需要家长在这方面高度重视,不单要教会孩子会花钱,还要会理财,家庭是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主要和最理想的场所。
下面的这些例子是孩子财商出现了问题吗?
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熟悉这样的场面:孩子无休止地追问要一套新出厂的玩具汽车;在街上你没有给孩子买那串棉花糖,他就满地打滚;在孩子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并想给好朋友送她最喜欢的一套新芭比娃娃时……你是毫不犹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稍有顾虑,在犹豫是否要花这些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呢?在平时,你怎么和孩子“斗智斗勇”地解决这些生活上的琐碎问题呢?是耐心解释,还是坚决回绝?
你要向孩子说明白哪些钱可以花,哪些钱不该花,还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看看下文中,星星的妈妈碰到了孩子花钱问题上的困惑,财商培训专家侯立燕老师给予了一套解决办法!
为孩子花钱的困惑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智商反映一个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一个人作为社会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一个人作为经济人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生存能力。”在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孩子的理财能力就是生存的能力。财商会危及到将来的生存能力?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娃娃抓起,来看看星星妈妈经常郁闷的花钱问题吧!
场景1:同学过生日开PARTY
“妈妈,明天楠楠过生日,请我们大家去我最喜欢的必胜客,我可以去吗?小朋友们都送东西,我也要送楠楠东西。”妈妈挠挠头:“必胜客啊?楠楠请了所有的小朋友吗?”星星连连点头:“嗯,咪咪也去,张家树也去,我们阳阳班的同学都去!”妈妈一边敷衍着点头;“去吧去吧。”还没想清楚到底是否容许孩子去,星星又着急地问:“要给楠楠买什么啊,买个小飞机吧,会飞的,可好玩啦。”“小飞机?”妈妈心里想:“那个能飞的小飞机可要400多元,好像有点贵吧。”
星星妈妈的困惑:楠楠父母可真敢花钱啊,过一个生日,24个小朋友,少说也要1000多元吧。钱虽然不是最多,不过这个班的孩子过生日越来越大手笔,再过两个月星星也过生日了,也不能落后吧?一旦养成讲排场的习惯,长大了不是好事;另外,给小伙伴送礼物倒是无可非议,但是什么才是4岁孩子的礼物标准呢?可是,该怎么和孩子说这个事呢?
侯老师建议
星星妈妈的困惑也是很多家长的烦恼,首先家长自己要杜绝相互攀比心理,并且要告诉孩子生日的意义,一方面让孩子了解到妈妈经历了怎样的洗礼才有了他,妈妈和爸爸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健康和快乐;同时引导孩子自己设计一个健康和快乐的生日PARTY,家长会帮助他实现。
在选择礼物方面,要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比如星星妈妈可以问孩子“为什么选飞机?”“礼物是你送给朋友的,你自己是否有能力得到它?”“送朋友礼物最最重要的是心意,所以我们想办法一起做一个可以吗?”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一些简单的手工DlY,会令他们很开心地接受。
关于生日的话题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进行讨论,原则是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方式来体现生日的意义,
场景2:还要再买一个
春暖花开的4月,妈妈和爸爸在上海人民广场带着星星玩,有人在卖气球和各种小玩具。妈妈就为星星挑了一个加菲猫的气球,刚准备离开,星星又看中了玩具水枪、小汽车、钓鱼的玩具。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家里都有几百个小汽车了,还买什么小汽车?水枪也不要了,家里不是刚买过一个大的?而且这个质量也不好。”可星星坐在地上就哇哇哭起来:“我要我要我要嘛!”妈妈越拉,他就哭得越厉害,妈妈火了:“你要再不起来,我要打人啦!”星星干脆往地上一趴,哭得更凶。旁边的路人都将目光投了过来,妈妈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星星妈妈的困惑:当时觉得很尴尬,打吧,肯定会哭得更厉害,不打吧,就得给他买,家里已经有了一堆这样的玩具,这种小摊上的玩具质量也不好,不该买。每次面对着众人的目光和趴在地上大哭的星星,妈妈最终还是选择购买吗。
侯老师建议
孩子对新的东西总是非常地有兴趣,所以星星的表现是很多家长可能都遇到过的,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可以找到原因的,“你家里都有几百个小汽车了”这就说明类似的情况以前应该发生过多次,并且星星通过哭闹的形式都实现了愿望。我们建议家长在第一次发生类似的重复购买情况时就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他已经有类似的玩具,重复买同样的玩具会让他失去选择其他东西的机会。即使孩子哭闹,家长也要坚持,只要第一次家长表明态度,以后孩子就了解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像星星这样的情况,这次选择了购买,但是之后,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次是妈妈以前没有给你讲到:类似的玩具会让你失去选择其他东西的机会,所以这次给你买,但是下次绝对下行,如果下次再出现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狠”下心呀!只要家长坚持,慢慢的孩子就会改掉“耍赖要东西”的习惯。
场景3,父母意见不一致 星星看见刚上市的樱桃就一定要买,甚至提出说:“不然就买几个吧。”妈妈却很坚决地说:“现在樱桃太贵啦,要等便宜一些再买。”可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星星冲爸爸要樱桃。爸爸连连点头。妈妈阻拦了一下,星星就将嘴巴噘地老高,爸爸还会说妈妈:“难得的嘛,没多少钱嘛,让孩子开心开心嘛。”
星星妈妈的困惑:星星在爸爸在时就会变得要求特别多,什么都想要,吃什么玩什么都要尽兴才行,可爸爸一出差了,平时教育孩子会让妈妈觉得非常吃力。
侯老师建议
这个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算是家长的问题。现在家里普遍都只有一个宝贝,“42”的家庭结构,让孩子成为宝中之宝,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庭各成员要保持一致,不但是孩子的父母要保持协调一致,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要及时沟通。
家长平时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发生争执,对有道理一方的决定要尊重,即使对一方的做法不认同也要私下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千万不能让孩子利用父母的一方反对另一方。
特别现在是物质时代,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爱等同于物质。孩子似乎拥有的东西越多,表明父母越爱孩子,但实际的情况是,爱是无条件的,而给孩子钱和为孩子花钱一定是要有条件的!否则只能将来在社会上让孩子去充分体验金钱所带来的麻烦,而不能成为金钱的支配者。
场景4,玩具多,妈妈收不过来
给星星买的玩具,无论是几百元的乐高积木、遥控汽车和飞机,还是几十元的橡皮泥,星星很少爱惜。经常将橡皮泥玩得到处都是,积木扔来扔去再也找不全一套。
星星妈妈的困惑:虽然这些玩具花钱不多,可这样不爱惜物品,对孩子糟蹋东西有点看不过眼,有的玩具新品种倒没有太多类似和重样的,尽管每次看到星星摆弄玩具时的笑脸自己也很开心,但玩过后的家里一片狼藉,有时真令人有些不愉快!
侯老师建议
每个孩子的玩具从小玩到大,会堆积占用很大的空间,其实3至6岁的孩子在能力上说,是可以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洗自己的袜子手绢;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大扫除,让孩子知道保持整洁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做的。而在孩子3岁起,家长就要对孩子建立必要的“奖励”和“惩罚”制度,比如玩具,为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由他自己进行整理,家长也要经常监督和指导孩子或者和孩子一起整理,做得好的时候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但要注意奖励一定不能简单拿金钱来衡量。
现在来看玩具乱放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孩子长大后对钱也是随便放置,这种做法真是要不得。他有钱就花,反正花完永远有家长供应,一如小时候玩具丢了,反正一定会有新玩具出现。如果小时候就能做适当引导,是否会比长大后再来烦恼卡债问题要来得好?
星星妈妈的顾虑
在给星星花钱细节上,妈妈更正了很多的问题,星星也变得似乎更听话和懂事了,有时也会问,可以要那个东东吗?而不是像以前看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东西。但是星星妈妈依旧还是有很多疑惑。
1 如何让孩子控制对物质的欲望?
侯老师解答:首先肯定,人对物质的欲望时刻都存在,只是大人的克制力更强,而对孩子来说,要帮助孩子区别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想要的”,是一种感性的愿望,不一定是合理的;“需要的”,是理性的需求,则是成长必须的。如果是需要,对于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需要”家长应尽力支持,为了让孩子了解“即使是需要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这个道理,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参与购买。如果是“想要”,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可能的减少这部分开销,家长要提供能获取额外报酬的劳动机会给孩子,另外在平时可以刻意训练孩子“需要”和“想要”的判断力,比如,一起逛街时,让他参与是否该买物品的选择。
2 平常与孩子相处中,是否应该培养孩子一些节约的精神,还是无所谓呢?
侯老师解答:节约,是一种美德,的确要在平时培养这种精神。大点的孩子之间也都知道应该节约,理念上知道是对的,但在行为方式上,不知道怎么样才是节约,而家长不是不愿意坚持节约,有时是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坚持,程度如何把握。节约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例如:孩子的文具、玩具、衣服等等,只要能用就不能抛弃,而且物件只要安全,可继续使用,不妨碍任何即时的利益,也不要扔掉。
3 小学前孩子,是否需要培养财商,还是可以等到对钱真正有了概念的小学再说?
侯老师解答:教育是阶段性的,从3岁开始孩子就应该接受财商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及其深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要等,因为教育是随时进行的,越早开始教育以后难度就会越小。
4 将一些奖惩与物质联系起来,对这么小的孩子,是否合适?比方说,平常表现好获得10个“小星星”后就可以买一件大的玩具这样好不好?
侯老师解答:其实对孩子的奖惩一直都有,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宝宝笑一下,家长就微笑和鼓掌,这都是鼓励。奖惩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关键在于你奖惩的是什么,对孩子做的什么事情进行奖惩,如果孩子沒有花掉你给的零花钱,都存了起来,那么你该对孩子的储蓄毅力奖励,方式也可以选择超过银行利率的钱放进孩子的储蓄账户里。
星星妈妈遇到的问题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少年儿童在理财方面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还包括:
1 认为只要有父母,就永远有钱。
2 只要身上有钱就想花个精光,不会储蓄,即使有储蓄也是很小的数目,
3 花钱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冲动消费,重复购买。
4 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正确挑选。
5 把钱看成是专买某种商品的工具。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家长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这过程中,家长无论时间精力是否有限,一定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解决花钱的问题,绝不能以“我没有钱”为理由,丧失和孩子进一步沟通的机会。要多点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尽早让孩子知道“我要……”的含义,帮助孩子理解“我需要”和“我想要”以及“我希望”之间的区别,这能帮助他在将来做出良好的花钱决策。大约从4岁左右就可以开始给孩子零用钱,同时每年也建立一套家庭支付系统,给孩子创造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能够帮助他建立健康的金钱观。孩子再长大一些,就可以让他共同承担一些家庭的财务目标,让他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能多有钱和怎样聪明地花钱。如果在花钱上有什么问题出现,不要为孩子开脱,要让孩子自己说出花钱的理由,事无巨细,只有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才能培养孩子的财商。
读者的问题:
萌萌(女8岁,北京)
萌萌现在上海某小学就读2年级,父母都是外资企业高 管,家庭经济环境较好,每月的本花钱只要孩子开口索取,父母就提供,平均每月在300元左右,不包含在学校的餐费和交通费用。现在萌萌索取的次数和金额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家长提出的问题是:
用什么样的方式提供孩子零花钱比较好?金额怎样确定?如何帮助孩子合理支配?
专家解答:
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逐渐深入的理财教育外,还应注意教育的延续性,要持之以恒,比如孩子从一上学就应该开始记帐(小帐本可购买也可以DIY),了解自己的收支状况,家长要定期与孩子一起分析,并提供调整建议,在记录和制作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差别,合理支配零用钱,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但是关键是坚持长久。
萌萌的问题恐怕很多孩子都有,也很正常,我们建议家长帮助萌萌建立自己的帐本,记录她的每一笔零用钱的来源和数量,记录每一笔支出的金额和购买的产品状况,每天都要记录,每周家长都要与萌萌一起分析,把那些冲动购买和重复购买的支出标记出来,并在下一次购买行为发生时加以提醒,同时鼓励孩子储蓄,带孩子去银行为她建立自己的帐户,并定期询问孩子是否需要了解帐户状况。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六大策略
1 零花钱要周付,让孩子自己筹划。
2 一年谈一次总额,要有定数。
3 大开销一次订,不能超过一定金额。
4 不拿成绩作金钱作交易,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是应该的事情。
5 零花钱不要随时改动,以防孩子耍赖,要时刻体现你是个有原则的家长。
6 不给小孩子花大钱,就是花了大钱,也不要告诉孩子。
给孩子创造机会赚钱
国外很多国家对国民财商的培养都是从小就开始了。比如美国人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取收入,将来还要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英国人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日本很多家长则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给小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或者特殊节假日,在香港的中小学的课程中,有如何储蓄和节俭的课程,但系统的理财教育课程还是有些欠缺。
而在中国,现在的一般家庭从经济条件上来说,都会尽可能去满足孩子不过分的物质需求,也不是太在乎孩子玩具和零食要花的几百块钱,有时看看现在毫无顾忌地给孩子花钱,最担心的是将来孩子长大了,需要的东西是不是会越来越多,问家长要的钱是否没有止境,而在他们成年真到了自己赚钱的时候,是否会成为“败家子”或者“月光族”,那么从小孩子就应该接受理财教育,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学会安排10元钱的用途,那么明天给他1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的钱,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反过来,如果孩子小时候无法处理好10块甚至100块钱,家长及时发现教育,过程尽管很费精力,但总比他长大成人后损失几万甚至100万要好的多。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经济时代,规划“钱”程犹如规划自己的人生那样认真负责才行,在孩子成人之前,家长肩负着帮助孩子规划理财的重任。
如何实现孩子的财商教育呢?这绝对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像知识教育那么容易取得。财商教育,是有关财务的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关系到生活内涵的教育,是有关生活纪律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养,没有什么捷径,只能在平时注重细节养成理财的良好习惯。目前我国的大、中小学校还没有开设理财教育课程,这就更需要家长在这方面高度的重视,不单要教会孩子会花钱,还要会钱生钱,虽然目前家庭是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主要和最理想的场所,但良好的理财习惯教育并非父母就可以完成,还要协同爷爷奶奶一起执行,整个家庭共同协调一致才能提高孩子的财商。
提到切实地培养小孩子财商,首先要求很多家长要意识到,儿童教育中理财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理财也是一种能力,无论是什么年龄的孩子,现在着手提高孩子的财商都不晚!其次家长要注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地实施一些理财方法,例如制定购买计划、检查单价、使用赠券、购买前的质量调查等。
再看看上海四岁的星星,似乎什么都想要,但并非所有他想要的都是必需的,在这时,家长在指导孩子区别,什么是想要,什么是必要的东西,而父母只提供后者,至于前者要考自己去实现,我们可以来看看这两个圈:
在内圈中,孩子需求家长可以五条件的满足,但是在外圈中,孩子的需求并非养育孩子的必要需求,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渠道获得。尽管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但还是要把握这个原则,只能是外圈的越画越大,孩子的财商也就提高更快了。
还要注意的是,要有步骤地提高孩子的财商,设立一些提高财商的目标。如下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孩子设定的目标,也许您也可以参考!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硬币及其面值的大小。
4岁:学会在家长陪同下用钱买简单常用的物品,如小玩具、小食品等,但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卖废品或二手玩具、图书等售卖的报酬。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有节约观念:可适当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最后,我们还是牢记《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的:“智商反映一个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一个人作为社会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一个人作为经济人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在提到穷人和富人分类时,他说,这是源于不同的经济观念,穷人是遵循“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富人则是主张“钱要为我工作”。现在就开始把孩子培养成富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