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监测在判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监测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程中的变化,并判定其在SAH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108例住院期间做过ECG检查的动脉瘤性SAH患者资料,分析其改变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08例患者开颅夹闭动脉瘤4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67例.108例患者中初次ECG异常者89例,占82.4%;ST-T改变71例,心律异常13例,Q-T间期延长14例,T波改变37例,异常Q波9例,其他异变者7例;有2种以上波形改变者62例.心电图复查基本恢复正常者99例,好转5例,加重4例.结论 ECG改变与SAH预后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在SAH病程中监测ECG前后变化对判定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脑CT检查为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的脑电网(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对108例轻型颅脑损伤(脑震荡)早期进行动态EEG和BEAM监测. 结果 无CT影像学改变的轻型脑损伤监测EEG、BEAM有异常改变达88.89%,其中79.17%为异常的θ波和δ波,伤后3 d内测得的阳性显著高于3 d后(P<0.01).并发现脑生物电异常变化沿受力轴线分布. 结论 早
脑损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外伤性、出血性、缺血性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对于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脑保护技术和脑神经修复再生两个方面。随着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参与体内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血管新生已成为目前世界医学领域的热点,并取得积极成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发生与脑血管发生具有密切关系,血管新生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
期刊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缺氧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凋亡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丹参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培养组及丹参注射液处理组.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 缺氧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凋亡率(30.12%±2.09%)及Caspas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3年7月采用定向引流、小骨窗开颅及骨瓣开颅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8例,按照GCS评分和血肿量各分为3个亚组,并对各不同术式的手术适应症和疗效作一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结果 对高血压脑出血GCS评分较高(11~14分)、血肿量较小(20~50 mL)的病人选用定向引流可降低致残率,中等量血肿(5
目的 通过对6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资料的分析及文献回顾,总结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误诊误治率. 方法 结合文献对2005至2006年我科收治的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异常.头痛几乎是首发、必发的症状,大多为隐匿起病,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各种表现.本病的头颅MRI可见小脑幕和(或
在2002年,人们首次证明了定位在10p24染色体中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gene 1,LGII)的基因突变会造成少见的特发性癫痫合症,即常染色体显性颞癫症(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temporal epilepsy, ADLTE)[1-3]。
目的 探讨早期氦氖激光并红外线干预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66例带状疱疹伴严重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氦氖激光并红外线治疗,对照组则待皮疹消退后才进行氦氖激光并红外线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520,P=0.000).治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肝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h、1d、3d、7d时脑、肝标本中IGF-1蛋白的含量.结果 正常脑组织有低水平的IGF-1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2h后表达即有明显升高,1d时持续升高,至3d时达高峰,7d时又有所回落,其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
一、伏隔核(nucleus accumbcns septi.NAc)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功能研究  1.NAc的解削定位[1]:NAc亦称伏核,是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的重要核团,属于前脑边缘核团,其前后径约10mm.左右径约15mm.上下径约5 mm。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用于临床. 方法 采用血肿穿刺吸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9例. 结果 上述方法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并已广泛应用. 结论 上述三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符合微侵袭原则,长期实践证明其安全性和实用性,丰富扩展了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技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