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悼文,也是忆文,还是颂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以传记体的形式叙述母亲生平的文章。该文以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事件描述了母亲一生普通而令人敬仰和缅怀的经历。全文感情真挚,叙事典型,无论从选材、组材、还是从作文的笔法上来讲,都堪称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然而该文在体裁上,大多将之归为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实,关于该文的体裁,不妨作多角度的理解。
  是悼文。说它是悼文,是从本文写作的时间和文章的基本形式上讲。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妇人,是1944年3月下旬逝世的,享年86岁,逝世不久即3月25日的《解放军日报》上,就曾刊载过这位英雄母亲的传略,不久,即4月5日又登载了朱德同志亲笔撰写的《母亲的回忆》一文,也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因而从时间上看,这篇文章是以哀悼为重要的写作目的的。而从形式上来看,开篇一句:“得到母亲去逝的消息,我很悲痛”。就奠定了哀思的基调,这是悼文常用的开头形式。再从结尾上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起首一句写道:“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这也是悼文从内容上照应的一般形式,篇末一句:“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则更为悼文最为常用的结束形式。因此,从写作的时间及文章的基本形式来看,《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具有悼文的一般性特征,可算作是一篇公开的悼文。但联系当时的革命形势,1944年日本侵略者还没有最后被赶出国土,革命尚未彻底获得成功,怀着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信念,朱德同志以极大的克制力掩饰住了自己的情感,故而文章字里行间直接流露出“哀”与“痛”的字眼,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束,其它地方几乎没有出现。因此它是一篇有别于一般性悼文的,内容上比较含蓄的悼文。
  也是忆文。说它是忆文,是从文章的内容上讲的。“这是一篇优美的典范性的记叙文”。(李泱《<回忆我的母亲>简析》)这一评价是十分中肯的。因为从悼文的角度讲,一般是要求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这样的话,文章事必如记流水帐。而这篇文章不一样,虽然也是在叙述母亲的生平,但却在材料的取舍和组织上巧妙而且自然。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品德为纬线,撷取母亲一生中朴素而又有代表性的一些典型事件,把它们巧妙的编织在一起,来反映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这正是“典范的记叙文”的典范之处。在朴实的叙事的过程中间,作者巧妙的将个人对母亲的评价及情感,十分精练且有分寸的穿插于其中,这同样是好的记叙文的可贵之处,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那种勤劳俭朴和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等都是一些朴素道来却能感人肺腑的话,这样的话在文中较常见。再从文章的总体结构来看,本文布局严谨,也堪称记叙文的典范之作,别的不说,单讲它的枢纽式的开篇,短短几句话,却于精练之中包涵了大量的行文信息,实属记叙文开篇的美式。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通常被称之为回忆性叙事散文,还有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从叙事线索的角度来讲,这篇文章在以母亲“勤劳的品质”作为明线的背后,其实还有另一条线,那就是“我”的成长经历,围绕这条暗线,“我”从幼年受到母亲熏陶而养成一些好习惯,到少年受母亲激发而发愤求学,再到青年获母亲支持参加革命,直到母亲逝世的成长过程,这个内容也贯穿了全文,如此写法,在一般悼文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样,说它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就显得更贴切了。
  还是颂文。说它是一篇颂文,是从这篇文章的主旨来讲的。《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但是读者通过阅读又不难感受到,作者情感又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母亲一个人的怀念和感激上,而是想要借这一事件中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过渡到对千百万同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讴歌和报答之上,这个目的似乎就是作者想要达到的最终的归宿。“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由此可见,这篇文章虽然有着一般悼文的基本形式,也有着好的记叙文的语言结构上诸多典范之处,但该文在立意上却远高于一般悼文和普通记叙文,因此该文就决非一般意义上的悼文或是表达对母亲怀念之情的普通回忆叙事散文了,它其实是一篇卒章显志,热情洋溢的颂文,是一首饱满真情,写给“和母亲一样生活着的人”——广大劳动者的颂歌。
  因文而论,写文章时体裁自然还是统一的好,但为什么《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在体裁上能让人产生多面性的理解呢?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朝着伟人的崇高人格的方向来思考了。换句话讲,之所以会是这样,是伟人崇高的人格力量之下的必然性。
  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518054)
其他文献
春天的脚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她踏着北国的白雪,她披着南疆的薄雾,她沐浴着东方的细雨,他轻抚着西域的微风,茵茵地向我们走来……  她所走过的地方,就会有莺飞草长,就会有鸟语花香,就会有欢歌笑语,就会有诗情飞扬。  有人喜欢金色的秋叶,有人挚爱火热的骄阳,那茫茫的林海雪原,更是令人情迷神往,然而,人们最爱的还是明媚的春光。  春光咋放,万物更新,2011年元旦、春节相继来临,值此新春佳节之际
期刊
今天,我来到北京之旅的第五站——圆明园。  圆明园,你是我心中之园。走近你的前夜,我已查阅了你那辉煌的历史:你是集锦式园林,有许多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小园林。它们都取材于全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园林,有选择地予以再创造。在长春园里还有一组欧洲式园林和人工水景,给人有集天下之美于一园的感觉。  圆明园,你是我心中之园。这不,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尽管导游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早已进入圆明园的遗址了,可我仍然
期刊
薄暮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使这个群山中的小村庄平添了几分宁静,忽然,村头一阵狗叫,章诚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不好了!村长!村长!”  章诚摔了个趔趄又拼命向前跑去,跑到村长办公室,才停下拼命喘气。  “怎么了?急成这样。”村长悠闲地从屋里走了出来。  章诚边喘气边断断续续地说:“不……不好了……,村长,我们祠庙里的宝石不见了!”  “啊呀——”村长顿觉得天旋地转,脑袋“嗡”地一响,大脑瞬间一
期刊
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你,我的日子该怎么过!  “老闺女,放假了!”每次爸爸一进屋都会这样说。我就像小鸟一样扑进爸爸的怀抱,爸爸却总是说:“别,爸身上脏。”爸爸是个矿工,每天都要做很多又脏又累的活,脸上身上通常都是黑乎乎的。我却不在乎,劳动最光荣嘛!所以我就像八爪鱼一样抱住爸爸说:“我喜欢这种味道。”爸爸总是宠溺地摸摸我的脑袋说:“好闺女。”  爸爸人到中年了,还不“安分守己”。每次
期刊
嘈杂的菜市场连空气都飘着鱼腥味,真刺鼻,我捂着鼻子,有些反胃。  哎,想俺堂堂一个“宅女”,除了去学校外,简直可以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任务——打电脑看球赛,不务正业!要不是老妈一再抗议“女儿太闲,妈妈太累”,我也不必跑腿“拜访”菜市场。  这时我不安分的眼睛竟不自觉停留在对面菜摊前一个陌生的青年身上。身着黑色夹克的他,身子站得笔直,目光却在周围游动,像小心翼翼地在提防着什么人’,怪异极了。
期刊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小说《犁地》写的就是生活,选取的是老农犁地这样的大众话题。读来却颇耐人寻味,掩卷沉思,细细品读,总觉得作者笔下写的虽是平淡的生活,却是真情的流露,小说的主题总有几分厚重,几分深刻。  平淡率真是小小说《犁地》的一大特色。小说里边作者写到:苍茫大地上,两个老头躬身犁地,两头老牛卖力拉犁,犁一气,歇一气,歇完了再接着犁地。仅此而已,没有故事,没有悬念,没有一波三折,更没有欧·亨利式
期刊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了,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
期刊
写散文、小说,写诗词歌赋,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妙用。翻一下词典的“想象”条,清清楚楚。想象就是设想,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形象。还指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叫想象。至于“联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正如我看了史升吉同志关于毛主席逸闻的文章,便联想到毛主席写《蝶恋花》的故事一样。  柳直荀烈士,是毛主席的学生、同志和朋友,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最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期刊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于2010年12月12日一19日在广州举行。以“我们欢聚,我们分享,我们共赢”为理念的广州亚残运会,是亚洲残疾人体育组织重组后举办的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是中国继北京残奥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残疾人体育盛会,也是按照“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精神举办的一次亚洲体育盛会。    一、积累运用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您瞧,森林中,一簇簇奇花异草一季节的约束竟相绽放,一幅幅人间奇观
期刊
摘要: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收集和了解的信息多了,对知识的多元理解也深了……这一切都在显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几个容易产生的误区掩盖了语文本色,迷失了语文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文本教学等几个关系,那么语文教学的琴弦就一定能弹奏出“尽显语文本色”的美好乐章。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处理 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