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M mRNA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BLM基因在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住院和门诊随访的12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6例急性白血病(AL)。对照组为5例门诊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标本,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在15岁至53岁。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已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检查骨髓细胞中BLM mRNA的表达情况,按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白血病类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情况、有无肝脾肿大、融合基因表达情况、染色体核型、是否初诊以及是否移植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BLM基因在各分组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LM基因在各型白血病中均有表达。12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中,BLM基因阳性表达71例,阴性表达54例,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标本中均不表达。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内BLM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白细胞计数分组间以及融合基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值分别为14.730和22.399,P均<0.05)。经治疗后的白血病患者BLM基因的表达水平(0.1788±0.1091)低于初诊(0.3276±0.2016)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7,P<0.05);移植后的患者BLM基因表达水平(0.1271±0.1009)低于未经过移植(0.2902±0.2034)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1,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LM基因的表达与融合基因呈正相关(r=0.357,P<0.01),并且与染色体核型呈正相关(r=0.279,P<0.05)。

结论

BLM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断白血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检测其水平可能为临床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130-1134)

其他文献
病历是患者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一般情况下病历包含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检查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目前,电子病历正在逐步替代纸质病历,但是由于临床信息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仍然有大量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叙述性文本存在.传统的信息抽取方法一般包括基于规则与统计的2种方法,而本研究中的信息抽取是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医学领域关联知识实现对病历文本中医学检查结果的自动抽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医
期刊
目的在具有正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血浆中检测是否存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自身抗体,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鼠源性抗人VWF单克隆抗体(单抗)是否可以降低ADAMTS13对VWF的裂解活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实验诊断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3例成人特发性TTP患者检测抗VWF自身抗体,采用十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肿瘤内异质性。方法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拷贝数杂交的分析方法,对2例ESCC患者肿瘤内11个区域的全基因组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变化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包括转移淋巴结基因组突变及拷贝数的变化。结果例1和例2患者4个肿瘤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数目分别为(93±17)个和(124±28)个。这些SNPs主要为非同义突变、同义突变、无义突变、剪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