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真实性缺失的原因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生作文真实性缺失的现状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涉及到教育体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作文;失真;成因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2
  中学生作文“真实性”缺失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现在呈现出越来愈严重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主題的失真、材料的失真、情感的失真和写作行为的失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涉及社会环境、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生自身因素等综合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体制的因素
  1.脱离社会现实、忽视学生认知实际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要么只重视作文内容,忽视思想教育;要么给学生输灌一些主流思想、成人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政治性思想等。而且,思想教育一直存在着脱离社会现实、忽视学生认知实际的问题。这样的思想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都以“立意高远、主题深刻、思想健康”为统一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则未免失之于苛刻,它诱导甚至是逼着学生去说假话空话大话。现实教学中,思想教育常常强调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在必要的时候要以牺牲个人利益来顾全集体利益。这样的要求本来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由于初中生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不高,思想觉悟低,他们不能很好的接受和领悟这些思想。这样,学生变成了主流思想的传话器和接收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价值观也僵化了,他们对于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都是一样的尺度,没有个人独特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们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变成单一的和线性的,写作时思想受到约束,个性受到压抑。
  初中生的思想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初中生对主流思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健康的情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喜欢说教,喜欢在行动中接受教育。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地塑造学生的思想。此外,初中生还是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有权利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思想和培养自己的情感。教师应给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抒发感情的自由,以真实、健康、清新的标准去指导学生,而不是把流思想、成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等强加给学生。
  2.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被封闭在学校这小小的空间里。学校校园的高高的围墙阻挡了外面世界的喧嚣和多样,学校空间决定了学生的交往只能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课堂生活几乎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天地,书本世界几乎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空间。[1]尽管社会生活山花红紫、百簌千声,但学校生活却似被精心打造的鸟笼,学生完整的生活空间被割裂,活动区域受到严格限制。为对付考试,城市初中学生终日重复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之间,周六、周日又忙于参加奥数班、英语班、绘画板、舞蹈班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样就失去了很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歌德说:“现实应该供给诗的诱因和材料。”[2]一个人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若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约束,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的逼仄使他无法了解周围的世界,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孤陋寡闻、闭目塞听、坐井观天的人。他的生活空间的局限性无法让其精神畅游于自由的天地。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3]生活是作文的资源,它包括日常生活、读书生活、社会接触和活动等,被禁锢在学校、教室里的学生无法全面地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学生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硬要写作,岂能真实地表达生活?难怪“写真话”到了不少学生那里几乎成了“真没话”,写出来的文章分明就是想当然的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刘锡庆教授说:“生活单薄,思想贫乏……对于写作来说,的确是致命的缺欠,是先天的不足,是极大的不幸!我们的‘头脑’本来是可以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做出完整、准确、生动的反映的,但是,你切断或削弱了‘客体’和‘主体’在认识上的联系,那么,你‘反映’什么?又怎么能做到完整、准确、生动的反映呢?”[4]
  二、教师的因素
  作文教学中,比较注重模仿,强调套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是引领学生去体现生活,感悟生活,而是传授过多的写作技巧。许多教师在作文学中采用“先读范文,后指导写作”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写作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动笔写作文。
  在学生学作文的起始阶段,适当的模仿,不失为学习作文的一种好方法。每次作文,教师都会给学生一些好的范文作为参考,久而久之,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不到广阔的生活中去选材、取材。但是,文章的写法可谓千变万化,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作文技巧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少走弯路,但是,从长远看,“先指导后写作”的模式弊大于利,它容易使学生在下笔之前形成一种“先入为主”心理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维。构思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作文教学中,教师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写出符合教师标准的作文。长期这样训练作文,只能逼着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写空话、套话和假话,难以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三、学生的因素
  1.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中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封闭在校园围墙之内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更是基本封闭在学校里,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空间只局限于学校。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他们没有闲暇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人与自然,整天囿于学校和教室,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都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整天聆听教师的教导,家长的叮嘱,久而久之,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学习生活充满了抱怨和牢骚,而对社会与自然是无暇顾及,更难以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学生在作文时,缺乏鲜活的题材、生动的语言,缺乏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大大降低。同时,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而不得不去拼凑文章,“东挪西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闭门造车、瞎编乱造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人生态度的奠定、处事方式的养成极为不利。   2.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阅读会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常写作易产生阅读的需要。阅读是生命的长生果、灵魂的营养液,为寫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如同我们每天进食一样,阅读也应该成为初中生的精神食粮。叶圣陶说过,“阅读不是没事做消遣,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取其正确无误的、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增加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事都有极大的关系。”
  然而现在中学生阅读严重的缺乏。首先表现为是“缺啥补啥”的功利性阅读成了家长、学校对孩子阅读的要求。作文不好,就买作文辅导书;数学不好,就参加数学辅导班。二是重图轻文的阅读使孩子逐步失去了对文字的感悟力。长此下去,不但会影响学生理解力、感悟力和思考力的发展,还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三是网络阅读,“快餐阅读”盛行。在众多网络文章中,网络用语的不规范和网络语言的侵蚀,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长期的网络阅读会使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纸质文章。四是学生的阅读总量不足。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总量偏小,学生用于读书看报的时间很少。学生由于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沉淀丰富的写作情感。学生一遇到写作文,就搜肠刮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语言苍白无力,缺乏真情实感就不足为怪了。
  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时期,社会管理也已是法制化管理,但教育仍较大地滞后社会的发展。教育中对学生身体行为的过分控制仍较普遍,学生的生活和时间空间仍较狭窄。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教学仍未完全摆脱以前的影响,规训的力量仍在因循前行。教学中一元化、同质的思想仍对学生的写作情感作规范化裁决。文章的中心观点、价值观取向被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从而使立意常常变得政治化,这样的作文指导思想对学生写作仍再渗透和遮蔽,仍在规定着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这一切都造成了无思想,无个人创造力、情感力和想象力的作文的“繁荣”,也是学生作文失真、雷同及伪圣化的总根源。
  参考文献:
  1.王有升.理想的限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3.
  2.孙绍振.美的结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19.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25.
  4.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24.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兴化学品诞生,在此后的生产、使用过程中被排放到多种环境介质中,对生态系统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紫外遮光剂和增塑剂系列化学品是使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类新兴污染物。本文以紫外遮光剂成分二苯甲酮、二苯甲酮-1、二苯甲酮-2、二苯甲酮-3、二苯甲酮-4、二苯甲酮-6、二苯甲酮-8、3-(对甲苯基亚甲基)樟脑和增塑剂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
【摘要】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本文试图探索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如何开展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初中物理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Z021)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儿不良结局
【摘 要】 游戏活动的加入不仅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为体育教学增添了不少乐趣,而且游戏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与激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课的教学本质与教学目的,但是在集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本末倒置,要巧妙地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