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比较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VOHCM)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

方法

入选1994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MVOHCM患者66例和AHCM患者2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临床随访,对其临床特点、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平均随访7.0年。与AHCM相比,MVOHCM患者诊断年龄较轻[(30.5±18.7)岁比(51.1±12.4)岁,P<0.01],临床症状较重(胸闷、头晕和黑矇的发生率,以及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的患者百分比均较高,P均<0.01)。在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MVOHCM所占比例低于AHCM[2.7%(66/2 413)比10.9%(263/2 413),P<0.01],心血管死亡率则高于AHCM[13.6%(9/66)比0.8%(2/263),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高于AHCM[53.0%(35/66)比14.4%(38/263),P<0.01]。

结论

临床上MVHOCM较AHCM少见,但临床表现重、预后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精氨酸盐与培哚普利叔丁胺盐两种剂型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全国共19家中心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24例,经过2周安慰剂导入期,最终369例入选,随机接受培哚普利精氨酸盐5 mg(试验组,186例)或培哚普利叔丁胺盐4 mg(对照组,183例)治疗。随机顺序由施维雅国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1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导致单侧肾动脉受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受累的患者在进行肾动脉FFR检查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再次行肾动脉FFR检查,FFR>0.90的患者终止手术;FFR≤0.90或肾动脉狭窄近端与远端的平均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335例ACS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PCI,将患者分为PCI组(n=135)和保守治疗组(n=2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与患者院内病死率及院内肾功能恶化率的关系。结果335例患者的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