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雪塔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心情不好,老板又给我加了一项任务。下了公交车,我顶着瑟瑟秋风走向出租房。楼底下,一道神迹般的光芒莅临面前。
  破烂的楼房下有搁得整整齐齐的不锈钢邮箱。
  不锈钢邮箱正在调戏久久不愿离去的夕光。
  我呆呆看着橘色反光,看了好久,就像我看着他那棱角分明的脸。手缩在口袋里,突然就触碰到了那一枚钥匙。这是3B房东丢给我的一串钥匙,里面有一枚晶莹的小型钥匙。我试过了,房子里没有一个锁孔是留给它的。
  左不过是电光火石般的念头。属于3B房的邮箱打开了。
  里面是厚厚一叠信件。
  从一楼到三楼的过程,我一直脸红心跳,害怕别人看穿我手里一打信件不是我的。
  3B房的收信人名字叫“雪塔”。
  很好听的名字。我打开了最上面的信件。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等不到你的消息了。恐怕这是最后一次给你写信了。当然,你也知道,我这句话说了许多次。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重复多次的事情会戛然而止吗?每天的牛奶会因为没有续订而不见,每天的报纸会因为放假而消失,每天的爱每天的思念也是如此。
  我还是找不到多多。记得你还在的时候,我把多多抱回来,你开心的样子。它也离开我好多年了吧?我以为,它去找你了。那时你还给我回信,说它没到你那儿。后来你的回信越来越少。
  你还是嫌我啰嗦吗?就让我对着白纸啰嗦吧。想你的时候,我是一尾鱼,吐出的泡泡也是没有结束的省略号。
  你说得对。上海才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你离开了我。过了这些年,我终于发现,原来你已经离开我了啊。原来你已经离开我了啊!“离开”,真是个残忍的词语。
  好了,不和你啰嗦了。我觉得,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啰嗦了。可是我找不到分别时说的话。
  再见。还有,有了多多的消息,一定要告诉我。
  那天我没有拆开第二封,只是把信封按照日期前后码了一遍。那个叫“雪塔”的女孩也许早搬走了。我的内心有浪花微动,却找不到风的来源。
  其实那天我还忙着做老板布置的任务。有了这叠信,我忘记了任务,甚至忘了去买菜,只能简单酱烧豇豆。这是妈妈教我的,她说女孩子出门在外,总要学几道菜“防身”的。想到妈妈在厨房忙活的样子,我的眼睛就渗出了一点点泪。举起手擦拭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他。
  后来,那信上有了点酱印。总是不小心,总是要人照顾。
  任务并没有完成,老板要求我重做。我垂头丧气地离开办公室,里面一阵窃笑。我看着我孤独的影子,就想到了公交车外的他,孤身一人望着我,一遍遍地挥手。再见了。祝你一路顺风。这些话他没有说出口,只是挥手,脸上带着笑容,笑容里带着云翳。
  那天我一个人加班到了九点。电脑边的盆栽随着窗外的风摇曳着。我起身关了窗子。以前上学时,他坐在窗户边,夏天热了,他会大开窗户,有时候还会偷偷从家里带点冰箱里的冰块来,塞在窗棂中,热风变冷了,我的心情也就舒畅许多。冬天的时候,他会带布条来,堵住所有风可以进来的路。
  回忆汹涌的同时,电脑屏幕暗淡下来。意识到这点,我又把自己完整地扔进了工作里。
  回到家,又是10点多了,我还没有吃晚饭。本来准备叫KFC外卖的,后来忙着忙着就忘了。可是没顾上吃东西,没顾上热水澡,我拿起了最早的那封信。日期是2002年12月。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上次你说想念家乡的米饼了,我特地去了你爱吃的那家,结果才知道,他们上个月搬走了。人世间的际遇不都是如此吗?刚来的等不到先走的,然后也成了先走的。你看到这些字的时候肯定又在埋怨我,空谈大道理。你不要怪我,一个人在外面,多知道些道理,总是有用的。
  今天我去看望了阿姨,她还是和原来一样,忙进忙出,银发纷飞。她又给我做了一袋青菜饼。她说,以前你在家的时候,不肯跟她学做饭,现在好了,去大城市吃垃圾(不要生气)去了。我也只能傻傻地笑,想起你那时温柔又不肯的模样。
  家里的狗粮要到期了。多多到你那儿了吗?
  我把信纸叠好放进了信封里,心里倒是有一些内疚和遗憾。内疚在于,我居然私自拆别人的信,而且到了第二封才意识到;遗憾在于,10年前,雪塔,你为什么不看信箱了呢?
  我把信放进书桌的第二个抽屉。关上抽屉时,电话铃响了,是妈妈。
  “妈妈,我很好。”无论多累,我都努力让妈妈定心。妈妈还是和我絮叨了半天,我都“好”、“好”地答应。电话出现了语言空白,像是妈妈犹豫了半天,她说:“中秋节,你回家一趟。”
  可是,中秋有重要的出差,现在我还拖欠两个客户的PPT没有做。拿着电话筒的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唉”,妈妈叹了一口气。我像是一脚踩空一样,心底晃悠悠的。
  我和妈妈解释了一会儿,妈妈不吱声。当我唇焦舌敝的时候,妈妈纤细的声音传了过来:“他要结婚了。希望你去一下。”
  我不知道后来自己说了什么,怎么结束电话的,我只知道,他要结婚了。
  早晨起来,我没有发现我的泪痕。到了公司,王姐问为什么我不洗脸,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形象有多差。
  去卫生间洗完脸,我用了BB霜。BB霜是我在网上买的,这牌子有一个“朗”字,是他的名。买回来没有用过几次,却一直放在我的包里,像是护身符。
  然后我昂首挺胸去了部门经理室。我要去请假,为了中秋节。或许这是最后的告别了,我要漂漂亮亮地出席。
  部门经理瞅了我半天,没出声。后来他忍不住笑了:“难道你请假不说明理由吗?何况这个会议如此重要?”
  窘迫如我,一句话说不出来。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温和的部门经理发话了:“其实我也能理解。法定假期加班不应该,何况是中秋节。这样,你给我一个理由。”   我的脑子瞬间被无数的词汇挤爆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妈妈……团圆。”
  后来我的假期被批准了。回到出租房的时候,我心情倒是不坏。吃完凉拌茄子,我打开第三封信。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我已在附近的每个角落贴上寻狗启事了。这次满心希望它能被我找到。找到它后,我要抱着它,告诉它我多么想它。
  你知道吗?天气阴寒,我的膝盖又疼了。你离开是对的,离开这个寒酸逼人的地方。膝盖疼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等你的回信。老是不来,我的膝盖就老是疼。没完没了。也许你太忙了,也许我的信你没有收到,或者是其他可能呢?我说服了自己的小心眼。
  你肯定又怪我说了一大堆废话吧?可是,除了诗人,每个人都在白纸上写下了无数废话。你知道吗?我心里有一把火在舞蹈,在人情薄凉的冰刃上舞蹈。
  唉,本来想再写点,可惜膝盖又疼了。你知道那位专治风湿的老中医去哪儿了吗?
  对了,我依然在景程小学教画画。
  我等你的回答,即使你说不知道。
  不知道过了几日,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每天,洗脸刷牙上班,打卡工作下班,我唯一乐趣就是回家,坐定,看一封写给雪塔的信。
  雪塔的信。雪塔的信。乘车前我一直在念叨。我带了三封。我怕明天赶不上车。
  车站人山人海,到处是汗味和甜得过分的玉米味。我挤在忙忙碌碌的人们之间,不知道为什么,我想找到雪塔。
  本以为这种念头稍纵即逝,随着缓慢的指针一点点挪动,这种念头就像肿瘤一样在我的身体里扩大。我自愈不了,只有让它相伴左右。
  本来5点半的车,晚点了一个多小时。肚子不情愿地叫屈,我才意识到还没有吃饭。可是又能怎样呢?我被裹挟在人群里,被面无表情的他们带上了车。还好,我是靠窗的位置,光线好,还可以看风景。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我联系了。但愿你能看到我给你写的信,但愿。
  最近不要乱跑,知道吗?市里拉开了“非典”的防卫战。本来半个月前,我已经鼓足勇气去找你,可到了车站,就被拉去体检了。其实没什么,只觉得有点屈辱,我也没有走成。
  哪儿也不能去,我就在家里看电视。有你的东方卫视,里面的主持人笑得好甜啊,但还是不如你。我想起了你在的时候,我们一起在沙发上看电视。有一回你看见了东方明珠,你说,你早晚都会亲眼去看看。不知道你的愿望都实现了吗?啊,我问得好蠢,你肯定去看过了。那里的江水怎么样?是咸的吗?眼泪流进嘴里,恐怕比海水还要咸吧。
  保重自己。一定要保重自己。别到人多的地方了,我听说别的城市里已经有“非典”携带者了,还有人成为了植物人,甚至有人死去。到处都弥漫着恐慌,每个人都像风中的塑料袋一样,失去凭依。
  不聊“非典”了。
  过了这么些年,我知道,画画没有带给我快乐,却带给了我厌倦。很想开一间深夜食堂,和心爱的人(当然是你)每天在厨房里忙活,没有菜单,没有标价,有人来了就做他们喜欢吃的,付账,让他们自己定夺吧。满是污垢的1元也行,散发芬芳的野花也行,纸边都翻卷的杂志也行。只要你来。
  我知道,你还是会笑我幼稚。
  好了,就这么多了。注意看周围有没有多多。
  还有,没事别出门了,多吃些板蓝根。
  “非典”那年我们在做什么?我在脑海里搜寻了好久。
  那时,我,还有他。他坐在我身边,讲着那些不好笑的笑话。我敷衍地笑笑,他讪讪地笑笑,青春的日子就过去了。有一天他理了个板寸,我笑了,他也开心地笑着:“终于看见你真笑了。”
  也许婚礼上又能见到他的笑容了,但不再属于我。我紧紧抓住挎包的带子,心有些痛。那儿被人挖了一块肉。
  等我清醒过来,我已身处婚庆的饭店。我被安排在二桌,周围是一群陌生人。没想到如此多的人跟他有交往,却和我是平行线。缘分是上帝的鸡毛掸子,扫过我们无知天真的脸庞。
  看见他的时候,阳光播撒得均匀而多情。他那棱角分明的侧脸,我看见了。
  同时看见的,那双整洁的大手啊,那双曾经握过我的大手啊,正轻轻地把新娘的手牵着。新娘很美,这是女人一生里最美的时刻,而当初的我现在的我,多么希望这样的时刻,属于我和他两个人。
  深吸一口气,我强行扭过自己的头,却看见婚宴餐桌上的冷菜小枣。甜甜的凉凉的,很像记忆中的他逐渐远去的笑容。
  听过他们的答谢词后,周围的人都动起了筷子。我手中的筷子犹豫不决,这是竹子做的吗?或者是黄杨木?
  冒着腾腾白气的热菜端上来了,眼前的一切逐渐变得模糊,变得渺小,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我难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如果诗人等不到风,哲学家等不到太阳,我等不到你,那活着有什么意思呢?难道生命只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等待归期等待死神莅临、等待我们的故事消失在故人口中吗?我没有想明白,我笨。
  我不想写太多。我要告诉你的是,我要去找你,我要去找你!我这就去,我现在就去,我放下笔就去!
  等我。
  我这就去。我的脑海单曲循环着这四个字。我这就去找你。
  我站在了新郎的面前。他朝司仪笑,也朝我笑。
  新娘看起来很普通,带上头饰穿上婚纱还有点居家女人的味道。我用余光审视了一下自己,白T牛仔裤。我还是如此简单。生活到底改变了什么?鱼尾纹又多了一道,法令纹也初现端倪,就连公司里打字的小妹,都开始叫我姐了。生活到底改变了什么?
  “你来了。”尴尬的沉默还是他打破的。
  我温和地一笑,再也没法找到合适的词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在上海工作应该很忙吧?实在不好意思叫你回来。还是犹豫了半天,在街上遇到了阿姨,脑子一热就说出来了。”他怔怔地看着我。新娘正在敬酒,司仪正无聊地翻手机,大家热火朝天地吃着,就剩下我和他了。   “本来也想和你聊聊的。QQ被盗了,微信我还不会玩,小城市的人不喜欢玩这个。有你手机号想联系你,才发现你换号了。”我看着他薄薄的嘴唇,出了神。
  大厅水晶灯的亮光照在他低垂的睫毛上,无限忧伤。
  你知道吗?此刻我多么想上前一步,把你紧紧抱住!
  这是雪塔信里的一句话。可是我做不到。
  后来我记不清了,我说了什么?我回答了吗?或者只是傻笑?风来了,他到了我身边;人流涌过来,他又被带走了。留我一个人浮沉。
  到了回上海的车上,我才意识到没有吃饱。翻着妈妈给我的一袋东西,里面有一瓶矿泉水和一袋面包。面包很松软,但是发酵粉多了点。矿泉水有点凉,但泪水是热的。
  窗外的风景像霓虹灯一样闪烁,我歪着头,继续阅读我的雪塔。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我想我等不到你的回信了。我也不想再猜各种可能性。
  前几天,我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告示有用了。有一个人打电话,说找到多多了,在流浪狗收养所。我赶过去,结果不是。那么多无家可归的狗,眼巴巴地仰望着我,我好难过。仰望就能把眼泪吞进眼睛里了吗?那我想你的时候,就看星星吧。
  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转学了。他在的时候,我老是头疼,他爱在我的画画课上说话,把画纸折成纸飞机,还把颜料擦到前座同学身上。可是他离开之后,我的课也少了生趣。
  “非典”越来越严重了。你们那儿怎么样了?楼上的秦老头感冒了,是我扶着他,把他送进市医院的。这不是勇气的问题。他的儿子失踪很多年了。
  和你说了这么多杂事,真希望你也和我分享你的生活。你离开3年了,多多离开也有1年了。我真心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幸福。
  不说了。今天画画握笔姿势不对,右手有点疼。
  你也早点休息。
  我拿信的右手在抖,也许情绪过于激动。车窗外的风景火花一般嘶鸣而过。
  车子颠簸一下,我猛然惊醒。多少年了。
  后座的两个大叔还在侃大山,吵死了。但是困意袭来,我眯着眼睛。睁开眼时,上海到了。
  回到出租房,我趴在了床上。天花板看起来有点咸。
  沉沉睡去。
  第二天,王姐说我又没洗脸。我来到卫生间,自来水的凉意让我打了个冷战。洗完脸,我的手放进包里拿BB霜,忽然想起,好像忘在老家了。
  这一天过得浑浑噩噩。回到家,举起老旧的莲蓬头,想到了你,雪塔。我要去找你。于是没沾水,裹着浴巾看起了下一封信。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今天中午我炒了韭菜鸡蛋,喝了点小酒。学生强强的画得了市里三等奖。我迫不及待地要和你分享我的喜悦。
  听说你有手机了。我也不想隐瞒,是阿姨告诉我的,我又去了一趟。阿姨做了萝卜丝饼,听说你以前很爱吃,于是我吃多了。味道真的很好,真希望看见你贪吃的样子。我们这儿还很少有人有手机呢!
  我奢望,能不能把号码给我呢?感觉自己很无趣,可是我想你。
  想你。想你的眼睛,曾经里面有我的影子。
  你肯定也腻味了吧?有个人在你耳边说着那些老掉牙的话。我决定了,这是最后一封信,以后我就再也不写给你了。
  今天的韭菜炒蛋盐放多了,不停地喝水。
  齁住了。没有你,真不行。
  忽然僵住了。甩甩腿,左脚却像电击一样,一阵麻麻酥酥的感觉通向全身。明天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呢。我这就去找你,雪塔。
  第二天我早早醒来,打电话给房东,房东说我的前房客房约一直到2004年9月,钱早付清了。我又给有过几面之交的公安朋友打电话。
  忐忑的心情持续了一个白天,快下班的时候,公安朋友告诉我,他上网搜过了,查无此人。
  回到出租房,邻居詹老太正坐在楼下逗弄她的猫。我抚摸着猫柔软的脊背,和詹老太攀谈起来。
  真有一个叫作雪塔的女孩,住在我的出租屋。詹老太还见过她在楼底下拿信呢。可是过了“非典”那一年,詹老太再也没有见过她。
  当我准备回屋子时,詹老太叫住了我。她说,等我找到那个女孩,告诉雪塔,借给她的碗,记得回来还。
  这几天,陪伴我的只有写给雪塔的信。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叹息。故园的雪花落在信纸上了,我亲爱的你,看见了吗?
  突然,他在电话中对我说,他要来了。
  左不过是一个电话,让人心慌意乱,人仰马亡。
  我呆立了好久。恢复正常后,我用平静的语调说:“那个,你来干什么?”
  我似乎看见了他尴尬的笑:“我一个远方亲戚要办事,我去一趟。想想上海的熟人就是你,我……我,你有空吗?”
  我提前把所有要做的工作都完成了,然后求了王姐,把值班卡丢给她打。
  就等他了。
  风尘仆仆的他提着一大包东西来了。我自然而然地准备接过去,他停顿了一下:“我自己来。”听到这句话,我就沉默了。这沉默直到到了出租房才融化。
  “这是你妈做的辣椒酱,托我带过来的。”他的手上有带子勒出的红印子,配着手上满满两罐的辣椒酱,红得很喜庆。
  我的手抖了一下,他抓住了我的手,又放开了。
  辣椒酱稳稳当当地放在了小厨房的窗台上,我和他也稳稳当当地坐在了餐桌前。不算餐桌,只是我把书桌腾出来了而已。上面有一碗酸菜鱼,以前的他最爱吃了。要是他换口味了,这条鱼怎么办呢?
  “生活还习惯吧?”居然是我先开口。
  他细细地吮着筷子上的鱼。我干巴巴的语言在他耳朵里撞来撞去,他放下了筷子:“怎么说呢,还好吧。”
  我们都默默低下头吃饭。似乎酝酿了很久,他说:“本来不想麻烦你的,但还是烦劳了。我办完事就要走了。”   我低着头不说话,饭碗里的米粒和我大眼瞪小眼。
  “呆多久?”我轻轻细细地说,恍若一根游丝。他似乎没听见,愣愣地看着我。“呆多久?”我又说了一遍。
  “说不定啊,”他的筷子接过嘴里含着的一根刺,放在了桌子上。“一两天吧。我马上去找宾馆。主要还是把阿姨的东西带给你,顺便看看你。”
  我心不在焉地用筷子拨弄着米饭。沉默像一头羔羊,一头待宰的羔羊。
  “别走了。”这句话跳出来时,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他没吭声。羔羊已经被杀死了。他还是不吭声。
  他还是找到了一家小宾馆。晚饭的时候,我把剩下的鱼肉吃了,打开写给雪塔的信。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我发誓这是最后一次给你写信了。这不代表我放弃你了,我的心是一间空房间,自从多年以前,你走了出去。你从左心房出来,却没有到右心房里去。过了这么些年,我终于明白,你走了。
  我们学校要校庆了,我准备让孩子们画画他们的学校。
  你没有回来,多多也没有回来。今天我又去流浪宠物收养所了,里面的小动物都以为主人来接它们,昂首以待。看见我的时候它们一定很失望吧?于是我做了一个自己都没有意料到的决定:如果下次我到了收养所,多多还没有回来,我就会收养一只有眼缘的流浪狗。
  还有好多好多要和你分享,可是学校打电话叫我去忙校庆的事了。
  觉得孤单的话,看看窗外的月亮吧。我会凝视它。那是我们的目光交汇点。
  把信放在残留鱼味的书桌上,我回身去了阳台。那儿有月亮。
  敲门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准备开门。突然想到现在是周六,难怪我睡了那么久。可是敲门的人是谁呢?
  是他,手里还拿着两个鸡蛋饼。
  “没吃早饭吧?路上正巧遇见了,给你买了一个。”他的脸上略带尴尬。
  我解围般地笑了一下,接过了他的饼。
  你为什么还要来呢?我这就去找你。
  吃完鸡蛋饼,洗洗油腻的手,才发觉自己还穿着睡衣,我的脸上也写上了尴尬。我正准备去卫生间换衣服时,他却说话了:“我要走了。”
  “去哪?”我下意识就说出来了。好像我是他爱人似的,这让我无地自容。
  他却镇定自若:“去青浦办事。刚刚我打电话询问了,很快就好了。现在来和你打招呼,我办完事就带着行李直接回家了,不要送我。”
  我一时语噎。
  他后来就走了,没回来。
  那天我读了好几封信,再打开电脑,一遍遍播放着哀伤的音乐。音乐舒缓悠长,带我回到从前。
  那时他的校服上总有阳光的味道,他的发线里总有青草的影子。打篮球的时候,我坐在树下的凳子上等他。风来的时候,我会扎上一束丝巾。有一次,我的丝巾不见了,最后发现被风吹到树上了。
  我跳啊蹦啊,就是够不到。就在我没辙的时候,他带来了篮球,朝着丝巾一扔,篮球下来了,丝巾也下来了。
  “好脏。”我嘟着嘴说。
  “脏什么。”这是你对多多说的第一句话。那时多多不过是路边的一个小脏团,你却把它带回家,给它洗澡给它吃饭。在出租屋与多多一起的日子,你还记得吗?
  我还记得他总是爱朝着老师傻笑,老师对着他喊:“你笑什么呢!”他还是在笑。下课了,我问他为什么笑,他说,幻想老师头发翘起来的样子。我说,你好无聊,怎么这样。他看见我有点愠怒,于是跟我解释了一遍又一遍,只是幻想,只是幻想。
  难道你回来只是幻想吗?我在阳光下呼唤你,只有风无情地刮过。我在大海边呼唤你,海鸥却成了呼喊声里的逗号,让我的思念无法连贯。你肯定不耐烦了吧?有一天你会明白,生活需要耐心。
  “耐心!你根本对我没有耐心!”那是我与他的第一次吵架,他愤怒地把我的课本摔在地上,我把他的笔记本撕了。这成了全班观战的大事件,别的班的人也来了。老师把我们请到了办公室。我低着头不说话,他直直地看着老师。老师吼道:“到底怎么回事!”他昂着头说,没什么。
  没什么。只要你过得好,我没什么不愿意的。你走的那天,盆栽里的仙人球还好好的,我一直在照顾它。可是昨天我去看它,它像一颗泄了气的皮球,里面烂了。现在我才反思。一切都有业障,一切都有限度,一切都有让我们无言的理由。所以,对人对物,只要你过得好,我没什么不愿意的。
  只要你过得好,我没什么不愿意的。音乐声慢慢远去,我似乎回到了出生的地方。那儿有我爱的人,有爱我的人,和那些不能再爱我的人。
  回到单位,我把自己扔进了一大堆繁忙的工作里。可是文件交给秘书的时候,举起水杯喝水的时候,手悬在键盘上思考下一个字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你,雪塔。我多么想找到你,雪塔。
  那天我又要加班,我不想那么晚看到你们的故事。办公室里的人像水里的浮标一样沉入人海,只有我一个人,敲打着寂寞的键盘。隔壁的灯光熄灭了,我打开了那封信。
  亲爱的雪塔:
  见信如晤。
  你说,为什么写下的字就已经存在于纸上,就如同火车呼啸而过,离别不可重来呢?
  我还是很想念多多。记得那年多多生病的事吗?大夫说它没有几个月了,然而我们并没有放弃它,每天,你总会把药磨碎,掺杂在它的食物里。起初,多多不肯吃,后来也肯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加了点牛肉末在里面,没告诉你。你要是知道的话,肯定怪我浪费。那时我还是学校里的见习生,薪水少得可怜。可是除了你的笑容,还有什么让世界如此春天呢?
  多多还是熬过了这么些年。你说每到多多来到我们身边的日子,你都会和我们一起庆祝的。可是现在,你不见了,多多也不见了。
  ——如果对于一个人的思念就是一颗星星,那么你就是启明,我就是长庚,不再相见,但是永远存在,照亮悲伤的天空。
  我还有很多想跟你说。校庆办得很成功,只是朗朗的画被撤下来了。我跟校领导说了,这孩子有天赋,鼓励鼓励他吧。可是他们喜欢白衣整齐的画。   世界与自己,总要有一方退一步。
  如果我投降,转身离开,撞见你纯真的笑脸,那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好不好?
  合上信封,写字楼旁的路灯灭了一盏。
  在那个地方,他也下班了吧?回到家,打开电视机,妻子做家务,他看着新闻,时不时和妻子唠嗑几句。天气刚刚好,我爱过的人也生活得刚刚好。
  一个晚上的煎熬,任务完成了。得到上司的首肯后,我几乎摊在了椅子上。
  是王姐叫醒我的,她说最近经理在查岗,不能松懈。我立马振作精神,满血复活。可是疲惫感像一头沉默的大象,横亘在我心间。渐渐地,我好像已脱离了城市,飞起来了,天空之上,写满了两个字:雪塔。
  睁开眼睛,经理不在。我打开电脑,打开浏览器,打开弃用已久的人人网。
  人人网是个万能的东西,曾经的我一度着迷。可是随着隐私逐渐被抽丝剥茧,人人网变得十分可怕。我这么想着,在查找人中输入了“雪塔”。
  搜索结果0:
  新鲜事不断跳跃着,我也浏览了一下。好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子女,而他,转了一篇网易的新闻。以前,我也爱上网易,可那时的他说网易有些偏激,不要多上。可是呢,现在,我早已丧失了对新闻的兴趣。对于我来说,一次热水澡的治愈效果远甚于一段心灵鸡汤的文字,同样,一个文案没通过的打击远甚于一堆反映社会黑暗的新闻。
  我的鼠标停留在了“赞”上面。犹豫了片刻,我移开了。
  脑海中雪塔的形象越来越鲜活,也越来越模糊。她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她有多高?鼻子挺翘吗?双手是否还留着在老家患上的冻疮?
  雪塔在向我走来,得得地向我走来。可是我触碰不到她,仿佛我们彼此透明。
  一整天我都在等回音。为了找到雪塔,我在人人网上艾特了很多人,让他们帮找找。可是回复大多是凑热闹的。他们都在劝我放弃。可是我要找到你,雪塔。
  剩下的信读完了。人人网上有热心的人,和我聊了很久,我告诉了她信的事,她说:雪塔,这个名字好怪啊。
  后来,我就在信封的空白处,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篇《雪塔记》。
  雪塔记
  雪塔刻在我的身上已有42年了。
  我是一只身上印有牡丹花的瓷碗。
  人们只知道这是一种花,也有人说这是白芍药。其实我是白牡丹,还是白牡丹中最神奇的雪塔牡丹。
  作为雪塔的碗。我有很多话要说。首先是我的老主人,小詹。小詹还是姑娘时,我被从泥浆里提炼出来,塑形、打磨、上釉,变成了一个盛饭载汤的器皿。后来来了一个年轻的修碗匠,平头的他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錾子在碗上刻下了一朵花,他说这花是牡丹,是雪塔。
  小詹带着我过了很多年,世界上认识雪塔是一种花的人越来越少了,老詹也省得解释。
  我后来就到了3B房。3B房的瓷碗都被摔碎了,塑料盆倒扣在地上,书刊杂物到处都是,空气中飞着枕头里的羽毛。我被搁置在《读者》的封皮上。雪塔用我颤颤巍巍地舀一勺饭,就着咸菜和眼泪,一点一点扒拉着。
  我陪雪塔写了两个月信。每隔一段时间,她会去楼下取信,拆封,一字一字地读。等读完,她又展开一张信纸,一字一字地写,然后折起来,塞进信封里,下楼。回来时两手空空,眼睛里风吹牛羊,盈盈欣喜。
  雪塔后来离开了这里。她打包好所有的行李,在我面前站了很久,还是带上了我。
  我随着她住进了锦江小区。这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不锈钢邮箱。我再也没有看到雪塔认真读信的样子了。她上班,下班,吃饭,喝水,没有什么不一样,可是我看不见她眼睛里的风了。后来她用不着我了,每天化好妆出去,酒足饭饱后回来,抱着马桶呕吐。她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常见的人。
其他文献
山野寂静 ,没有火车的轰鸣  月光与蝉合奏  母亲的糕点散发草香  暗示一个季节的临近与离开  好了,话在酒中  辛劳的夏天也需要碰撞的杯盏  炎热消退  一次收获也只是一个小结  我们望不见的风暴在远方  我们望不见的波浪紧随其后  山野寂静 ,卸下的一些疲惫  为了有力扛住锄头  村庄不能少了耕作  土地需要我们躬下身体  柔软禾苗  继续植入,这个夜晚之后  迎接更欣慰的相遇  馨香野花  
期刊
一根饱满的麦穗  遗落在田间  像一串颗粒无收的汗珠  拾麦穗的孩子  挂在额头上的汗珠  像一串灌浆中的麦穗  一根麦穗被稚嫩的小手拾起  和失散的姐妹紧紧相抱  像一串串喜极而泣的泪珠  它们有幸成为生活中  含糖的一部分  喂甜我们童年的记忆  有的将成为种子  撒回到生它养它的地方  在阳光中受孕  成为这片大地的母亲  插秧  稻草紧紧怀抱着秧苗  这对父子,依依惜别  为了与大地更亲近
期刊
江西婺源人,鲁迅文学院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散文集《影像·记忆》《婺源的桥》等多部。  金沙江  本名金相喜。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散文》《星星》发表作品,有散文诗入选2001年《中国最佳散文诗年选》。  十八须  本名李付齐,河南人,现居东莞。写诗。偶有涉猎小说和散文。有诗作发表于
期刊
人类的童年欢乐无比  日月光华。三万年前的  飞禽和瑞兽依然灵动,只是森林消失  风雨雷电一次次打磨  淘洗出时间的晶体  狩猎、巫术、歌舞、图腾  以及没有禁忌的性和生殖崇拜  岩石成了最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护者  人类的童年欢乐无比  野性的交欢和自然的舞蹈  神灵的祭拜和无畏的杀伐  动物的驯服和工具的应用  广袤的大地和立体的崖壁  成了他们天赋的图版  敲凿磨刻,世间行走的翱翔的活物  垫起
期刊
罗曼·罗兰说: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看来,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苦难伴随着成长。我曾经以为,那些经历过的苦难会永远地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像一粒微尘融入整个沙漠。谁会把苦难时刻挂在脑海呢?但事实证明,越是苦,越深刻,越难抹去。  我出生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村里的房子低矮单薄,北方没有火炉的冬天是一个难熬的季节,一盘大炕是全家活下来最温暖的保证,柴火萎着淡蓝色的火苗,做饭时
期刊
银匠睡着了,银匠睡着的时候银子醒着  纳木错,他的熔炉,静静地煮着时光的银水  念青唐古拉,这敲打雪花碎银的匠人  比鹰飞得高的是他的梦,比梦高的是天空  比天空高的,是神慈悲的额头  比神的额头高的——是青稞  风一吹,青稞丛就露出一个磕长头的红衣喇嘛  神在他的身体里,一次次吻热了脚下的大地  黄昏  远方是贡嘎雪山,白发苍苍的老人  时光是旧的,雪是旧的,一群迁徙的斑头雁  飞过去就旧了许多
期刊
国庆长假,丫头没有从北京回来,提前给刑春花发了条微信:“亲爱的妈咪,来京不足半月,过节我就不回去看望二老了。”  丫头的措词彬彬有礼,刑春花愣了愣神,电话打了过去。刑春花说:“丫头,不回来也好,咱们一家子在北京团聚。”“可是——”丫头说,“可是我和同学已经约好了,我们要去苏州玩。”“去苏州干什么?首都那么大还找不到个玩的地方?”刑春花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丫头,你和谁去?你刚到学校,对同学还不了解
期刊
记忆在我的视野里渐渐远去,可经岁月冲洗的底片,在我心灵里有那么几处,或雕塑般的景致、或散发草香的植物、或小巧玲珑的昆虫,依然清晰浮现在眼前。走得越远越久,那画面反倒越加深沉、柔美和明晰,虽然不见其影,不嗅其香,不闻其鸣,但收获记忆却是永恒而又珍贵的!  ?  景致篇  碾道:也叫磨房,是过去磨米面的地方。它大都位于村子中间,在生产队房子的一头,是一大间干打垒的土房子。那里面有碾子、磨盘两套工具。一
期刊
马蹄响了。  铁一样的马蹄削着戈壁的空旷。  过了乌鞘岭,马蹄突然不响了。  匈奴逃出烽燧。丢下一地汉风  呼呼叫着。  “乌鞘岭 乌鞘岭”。鹰也叫着  牛羊不应。只顾埋头吃草  生怕霜雪把肥嫩的秋天从嘴边夺走。  阴山  阴山下  牛羊饮着西风。玉米  举高秋天。  天真蓝。蓝得能装下  一个内蒙。一万张弓箭  再往北  阴山挡住苍茫。  那么多的青草低下头  齐唱敕勒歌。  日月山  左边挑着
期刊
你到底咬没咬人?朱小凡逼问着卡拉,拿起剥得光溜溜的荆条儿抽打在它身上。卡拉伏在地上,叽叽歪歪地叫唤。  卡拉是条狗,准确一点说是一条流浪狗。卡拉并不叫卡拉,朱小凡随口叫它卡拉,它就是卡拉了。更准确一点说,卡拉是一条狗崽儿,嫩白色尖细的乳牙,锋芒不露,毛短而色泽泛黄,或许更白些,但现在沾满了草屑和泥土,几粒苍耳调皮地粘在它的脑门上,像顶着几颗豆大的痣。它的小肚皮稀溜溜的,看不出几天没吃东西了,那双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