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的初步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课程考核和评价的结果能直观反应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考核的内容、方法、配套措施的改革与教学的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改革未能同步进行,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分析,因此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多类型的课程评价标准,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过程性 评价 教学改革 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夏锦鉴,中国药科大学,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07
  一、终结性考核的主要弊端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于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习惯以期末考核作为重要评价依据,而往往忽视课程的阶段性评价以及全程跟踪。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终结性考核已很难适应新形式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体现出的弊端也越来越制约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弊端:
  (一)容易产生学生的怠学现象
  在终结性考核为主的教学环节中,往往是“一考定学分”,通常教师还会在考前一周给学生进行“复习”(划重点)。学生重视的只是最后一考且通过考核比较容易,容易造成学生的平时学习没有管控,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于是学生很容易出现缺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师生缺乏互动等怠学现象。
  (二)容易产生教师的怠教现象
  由于缺乏阶段性考核,教师难以通过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教学管理部门也难以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容易造成教学质量缺乏监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教师怠教现象。
  (三)容易产生不良学风以及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
  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缺乏监控,教师的上课效果缺乏反馈,学生产生怠学现象,教师产生怠教现象,不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长期以往必然造成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
  二、教学质量过程性考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学管理评价,全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强过程性考核,全程跟踪评价课程质量,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是高校多年改革实践形成的共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改革环节。
  高等学校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与评价对课程的质量监控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开始推行过程性考核,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未制定执行文件、文件执行不严、过程考核结构不合理、考核效果不理想、未突出“过程性”等现象,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价的效果有限,加上终端性考核的弊端,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停的进行刺激-反应(S-R)周期性的建构。”通过完善的过程性评价方案,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不断的检测、反馈、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三、过程性考核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打破终结性评价机制,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需要迫切的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多类型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改变以往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做法,完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课程成绩,增设评价指标。逐步推广以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撰写报告、论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改革,增加论文撰写、课堂研讨、延伸性阅读等考核在学业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根据学科特点,每学年要求每位学生撰写1-2门和所学课程相关论文作为考试科目,以此检查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以及培养学生撰写论文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自学能力和兴趣,强化对延伸性學习效果的检查,要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以及国内国际大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考核,进一步丰富考核和评价的内容
  改革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拓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面试、论文、答辩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三)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较为客观的反应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教师的带教情况。教师能从中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能够促使学生改变考前突击复习等学习陋习,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学习态度,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持续推动学习能力与学业成果的提升。
  四、如何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方案
  (一)结合课程特点,建立多维度、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依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科和行业特点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课程过程性评价方案以及实施细则,建立多维度、多层次、多类型的评价体系。
  1.多维度:根据课程特点建立相应的过程性考核方案,考核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针对实验、实训课主要以操作为主的特点,则应以实践能力检测为主,但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还应以理论检测作为辅助,每月1次,每学期不低于3次检测。
  2.多层次:应建立以学生(班委)-教师-学院(督导)-学校(督导)三层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检查机制,通过教师检查、学院督查、学校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做到课程考核齐抓共管。
  3.多类型:可以通过课堂研讨、课程论文、面试、笔试、实践操作等多类型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二)打破“终结性”考核,加强课程多阶段检测并计入总成绩
  规定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多方面组成,禁止一门课程由单次考核定最终成绩。平时成绩重点考核课前预习、课中表现、课后复习巩固等,引导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在课上进行讨论、测验、课后进行延伸性阅读等,检查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情况,将考核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应以教学日历的形式将考核的要求、主要内容、考核方法、成绩组成等发送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明确课程考核的准确内容。同时对于延伸性阅读、实践训练等也做出相应要求。
  (三)针对课程特点试行多主体成绩评定,实行结构化成绩
  根据课程评价的主体,可采取教师、督导、学生、用人单位等多主体参加评定的方式,对于校企共建课程,可采取校方和企业共同评价的方式进行考评,对于实习成绩可以由用人单位进行评价,对于一些团体实践性课程可增加学生互评的方式。另外,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为确保阅卷的公平公正性,可采用一定比例的校内外评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进一步检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讲授形式配套相应的结构化考核办法。对于涉及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校外实训等内容的课程,在考核内容上可以分别配套理论考试、平时成绩(操作成绩)以及实训成绩,并规定三种成绩所占比例,这样能够更加全面的检查三种授课形式所对应授课目标的达成情况。
  参考文献:
  [1] 马德坤.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4(1).
  [2]徐精明.教学质量保障视域下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探索.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 30(1).
  [3]姜秀全.借鉴国外高校考试模式实施创新课程考试改革.临沂大学学报.2009, 31(5).
其他文献
本文模拟核反应堆所产生的热量,使用特斯拉线圈,根据谐振原理,将高压变压器产生的高压,转化为超高压,进而击穿空气,产生大量离子体.
2015年1月16日,上海的西北风特别大。当急救人员赶到一套老式公房时,只见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子脸朝上倒在地上,颈部、胸部血迹斑斑,地上还有一把弯曲的水果刀。经过现场确认,该女子已经气绝身亡,而站在死尸旁边的,正是呼叫120的一名50余岁的男子。当急救员边检查生命体征,边询问是怎么回事时,回答更让他们大吃一惊。这名男子虽略显木讷,却还是较为冷静地说道:“她是我的老婆,是我用刀刺死的。”在此情况
期刊
以色列国人在为耶路撒冷而战的同时,也建设了一个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新国家.几十年之后的局面是,圣城耶路撒冷与充满现代气息、生气勃勃的特拉维夫之间尽管只有一小时车程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期间,中共为适应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代表反复协商,对会议计划做了多次重要修改。至会议开幕,这次会议无论是名称、开会时间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rn1.竞争优势.简单地说,竞争优势指在竞争中的有利条件或强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①竞争优势是一种比较优势,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一个企业的竞争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任务,高职教育首先要承担这一责任.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人才的培
(接上期)rn17.旅游扶贫政策措施都有哪些?rn答:(1)开展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全面总结第一、二批17个旅游示范县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
期刊
期刊
继电保护设备是维护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的设计研究,维护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相关工作人员的首要研究课题.本文将简要概述
软件的项目管理是软件开发到应用阶段中极其重要的工作,有效的管理能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工作带来最大化的效率提高.而软件的项目管理又需要从软件开发人员到软件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