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漫画类图文转换”专题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的相关知识;
  2.熟悉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常见题型;
  3.初步掌握答题的一般技巧。
  【教学重点】
  熟悉常见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漫画”的字典义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2.漫画有哪些特征?
  基本特征:幽默诙谐。
  生活情趣:漫画是“笑”的艺术,让人笑过之后有回味,有思索。
  3.漫画通常由哪几部分构成?(结合漫画一)
  标题、主体、文字或符号信息。
  标题、文字或符号信息可以没有。
  二、常见题型
  1.介绍画面内容;2.揭示漫画寓意;3.拟写漫画标题;4.拟公益广告;5.写观后感;6.配画外音。
  三、解题方法
  题型一:介绍画面内容
  练习1——漫画二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爱与碍》,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
  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的一棵大树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浓荫遮地。下面的小树一棵细小瘦弱,一棵歪斜倾倒。
  技法点拨:
  1.抓住特征,重视细节。
  抓住最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绘,重要细节不能遗漏。
  2.客观描述,形神兼顾。
  描述时不可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应尽可能传递出漫画的味道。
  3.注意顺序,恰当表达。
  根据漫画的特点及题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介绍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题型二:揭示漫画寓意
  练习2 ——漫画三
  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
  解析:画面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
  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
  2.孔子疑惑不解:怎么会是这样呢?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
  技法点拨:
  1.明确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2.弄清手法,品味细节,联系现实,由表及里。
  3.可用“反映、揭示、讽刺、批评、赞扬” 等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动词。
  练习3——漫画四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字)
  标题:错位、欲速则不达(或“拔苗助长”“老想超前,结果倒退”“乱套”等)
  题型三:拟写漫画标题
  技法点拨: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畫寓意或提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写标题先要弄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然后围绕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可直接以讽刺或歌颂的对象命名,如《某公下蛋》;可采用中心事件命名,如《孔子应聘》;可借用画中语言命名,如《截错了》;直接用漫画主题命名,如《爱与碍》。
  练习4——漫画五
  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2010天津卷)
  如:以讽刺或歌颂的对象命名:“聪明”的修理工(修鞋匠)、职业病;用中心事件命名:耙子钉住了;用画中人物语言命名:这回打不到人了;直接用漫画主题命名:自作聪明、思维定势(惯性思维、习惯);扣住寓意:认识片面、做事死板。
  四、专题小结
  1.观察、思考、表达相结合;看仔细、想清楚、写到位。
  2.整体把握与细节琢磨相结合。
  3.万变不离其“宗”(寓意)。根据漫画的细节与变化,结合漫画的夸张之处,联系现实琢磨其弦外之音,揣摩作者创作的动机。
  五、小试身手
  练习5——观察漫画六,要求:
  1.描述画面的内容(至少用一种修辞);
  2.用一句话准确揭示漫画的寓意;
  3.漫画以“奇怪的植物”为标题是否得当?说说你的理由。
  六、备考建言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涉及到考试大纲中的多个考点和多项能力要求。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语言素养,才是备考的不二法门。
  审题提示:
  1.读题干,弄清命题角度。
  2.读画面,把握漫画内容。
  3.读画意,揣摩漫画意图。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35000)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重视朗读教学,教师还要通过“改读”“添读”“漏读”“品读”“补读”等方式,来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读出细节,读出疑惑,让学生从朗读中体悟到语文的味道。  一、运用“改读”加深对文本理解  何为“改读”,就是结合文本中的字、词、句等进行改换,让学生对比改换前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影响,形成比较阅读。在“改读”中,结合具体改变的内容,分析原文的字、词、句的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研究地塞米松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眼LECs AQP-1的表达;用含0、1×10-8、5×10-8、10×10-8、50×10-8mol/L地塞米松的DMEM培养液培养人眼LECs 7 d,采用RT-PCR检测地塞米松对LECs AQP-1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体外培养的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有“语文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文化习俗和内涵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纳入到语文教材中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一、从课文背景中析出传统文化  通常来说,课文的背景知识包括文章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时代背
总结近年来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二是服务领先,"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三是立足长远发展,注重效应;四是坚持紧密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选入课本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意蕴。但是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传授文言文知识,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文言文的鉴赏分析能力难以提高。为此,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的文言文理解与鉴赏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运用多种手段,激
作文是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的,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总结,再通过组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因此,在作文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文字按照规定的要求将作文的主题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重视读书和观察,积累作文素材  好的素材是学生写出一篇优质作文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加受到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德育教育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手段很多,其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钙黏附素(Cadherin)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2代兔眼RPE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诗词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当然,诗词教学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部分,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以提升诗词教学质量。  一、运用情境,激发情感  当前,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目的很功利,就是让学生提高高考分数。因此,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背诵和知识点的死记,只要能够背诵、用教师教的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并在术中用抗代谢药物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亦未能很好地控制术后复发.为探讨有效、安全的辅助药物,我们用干扰素a-2b(IFNa-2b)与丝裂霉素C(MMC)对4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治疗并进行对比观察,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