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江流域水文化遺产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本文通过对水文化遗产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并结合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性质、存在形态等特征,将其分为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文化遗产、航道水运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文化遗产五大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期为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西江是珠江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脉的马雄山,先后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省(区),最后经珠海境内的磨刀门水道汇入南海,全长2214公里,是中国第四长河流。西江流域覆盖了滇东南、黔西南、黔东南、桂西、桂北和粤西北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风格独特的水文化遗产,无论是对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价值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流域内水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发掘整理,其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而旅游开发在促进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发展西江经济、繁荣西江文化的必然选择。
  1 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概述
  水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并且在今天仍然存在的水文化因子,包括人类治理水环境的物质建设成果、水管理的制度和社会规范、关于水的观念和认识等不同构成要素 [1]。西江流域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水文化遗产也独具地方特色,本文根据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性质、存在形态等特征,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内容与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并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一种对人们的心理、语言和行为都具有持久、稳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2]。西江流域的水文化逐渐渗透到建筑、艺术、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等各个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如建筑中的风水及水景观营造;民间曲艺中柳州、肇庆端午节赛龙舟的龙舟歌;饮食中梧州、广东一带嗜好的“生猛海鲜”、靓汤、凉茶等,这些习俗无不受到水文化的影响。
  1.2 宗教文化遗产
  西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流域内河网纵横,水资源丰富。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江海河流既给西江流域的居民尤其是水上居民以舟揖渔盐之利,又造成风暴潮涝之患,使得人们对水既恐惧又敬畏。这种情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中,便形成了西江流域特有的水情结。凡与海、水有关的神灵,都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膜拜。如海神、飓风神、雷神、南海神、天妃(妈祖)、龙母、龙王、伏波神、北帝太乙等水(海)神自出道之后,莫不香火如云,信众如织。其中尤以南海神、妈祖和北帝三大水(海)神最为著名。目前西江流域保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庙宇如梧州、肇庆的龙母庙、天后宫等皆是典型的宗教文化遗产。
  1.3 水利工程文化遗产
  西江流域水量丰沛,在全国各大河流之中仅次于长江。而且开发条件优越,是云、贵、桂、粤四省(区)极其可贵的发展能源;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水利工程在西江流域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主要性态和西江流域人民伟大创造力的历史见证。以广西灵渠为例,作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灵渠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灵渠不仅对岭南水运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留下了四贤祠、飞来石、三将军墓、万里桥等众多珍贵的水文化遗产。
  1.4 航道水运文化遗产
  西江干流航道长287公里,平均河宽约1000米,常年可通500吨级船舶。沿岸有大、中、小内河港口数十个,其中江门、容奇、肇庆、六度港是年货物吞吐量百万吨以上的大型内河港口。西江水系不仅是两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对两广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对外经济联系也起着巨大作用,更是广东内河运输价值最大的河流,因此也形成了众多航道水运文化遗产。
  1.5 风景名胜文化遗产
  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众多风景名胜文化遗产。其中位于流域内红水河段的黄果树瀑布,以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闻名世界;流域内西江段的桂林漓江更是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享誉世界;而位于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大藤峡峡谷,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景观特色,有广西“三峡”之美誉,这些都是西江流域珍贵的旅游资源。
  2 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基于对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分类梳理和价值认知,本文认为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遵循特色性、共生性、网络性的开发原则,以实现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2.1 打造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打造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把独特的水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到地方特色文化当中。对于西江流域众多品味高、旅游价值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资源,要以品牌旅游为纽带,充分发挥旅游品牌的辐射作用,对流域内水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进行精心打造,形成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促进西江流域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例如着力挖掘和宣传西江流域独特的文化景观——龙母文化,围绕民间相传的龙母诞庆,打造龙母文化品牌,精心推出一系列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包括庙宇建筑、壁画、雕刻,以其命名的街道、山川河流,与龙母有关的历代文字记载、龙母信仰产生的神话传说、诗词、楹联、戏剧、舞蹈、相关的祭祀民俗活动等,以形成旅游品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2.2 塑造西江流域水文化景观
  水文化景观是了解西江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文化景观,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灌溉、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还可以改善水域景观和水生态环境,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以及现代水利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把建筑艺术与生态景观、水文化景观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美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视觉享受,还可以充分展现人文魅力,并且有些项目可以满足游客戏水和娱乐的需求,极大的拓展了水景观的功能。西江流域水体景观元素赋存量大,且具有动态性,营造多样的水体景观可以展现西江流域源远流长的“流域特色”。   2.3 整合西江流域水文化资源
  西江流域内大量的水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不可估量的资源基础。对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进行整合,凸显其地域性特点,进而利用这一旅游优势发展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将黄果树瀑布、大藤峡峡谷、漓江等流域内著名景区串联成一体,打造具有西南特色的西江流域风景区,以水带景,以水带域,使各景区交相辉映,全方位、系统地展现西江流域独特的水文化遗产内涵,以此带动西江流域旅游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西江流域的水文化遗产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提升流域沿线城市的知名度、競争力和提高流域内人民生活水平。
  2.4 开发水文化遗产廊道旅游
  要注重水文化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遗产廊道是绿色通道和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线形的文化景观,在这些景观中人与自然共存,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3]。西江流域的水文化遗产在分布上具有线性分布的特点,可以将其开发为有特色的水文化遗产廊道。西江流域水系维系着流域沿线城市的发展,这些水系对流域内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来形成流域水利文化遗产廊道,开展水利文化遗产旅游。比如利用流域内已建成的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和大藤峡等水利工程形成水文化遗产廊道来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加强标识系统建设,使人们科学地认识水资源和水文化遗产,发展廊道旅游。
  3 结语
  西江流域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水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发掘、精心保护、积极发扬这份伟大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流域内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独特的文化品位,这不仅对西江流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通过研究发现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可划分为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文化遗产、航道水运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文化遗产五大类型,并且具有类型多样、品质高,连接了西江流域历史的文脉,对西江流域的城市发展影响重大等特点。因此在对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挖掘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内涵,格外注重水文化遗产廊道的开发,营造多样性的水文化景观,发展绿色旅游。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气候变化中的水文化遗产保护——以云南为例的一个水文化前沿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0):149-154.
  [2]高友谦.中国风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2:207.
  [3]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1):28-31.
  作者简介:
  王佳(1988-),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翟莹莹(1994-),女,广西钦州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中心”一般项目:广西北部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模式研究(2017BMCC07)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我国的高速动车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高速动车组的车下设备振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摆在高速动车组面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缓解车下设备的振动问题,提升乘客的满意度。我们应该认真了解高速动车组的底架结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阻尼浆的振动量级现状,然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降低设备振动问题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阻尼浆;振动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期刊
摘 要:管理定义很多,过程学派创始人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定义是较早的,影响力也较大,但内涵相对抽象。文章透过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对其涉及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职能进行诠释,以便于大家的理解。  关键词:西游记 管理 职能  什么是“管理”?相信很多人会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过程学派创始人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种因素的运用和体现过程[1]。计划、组织、指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煤矿井下巷道掘进的现状,制定了煤矿井下巷道高效掘进的有效措施及移交标准,有效地提高了巷道掘进速度,加快煤矿开采效率。  关键词:楷体5号;楷体5号;楷体5号;楷体5号  0引言  在煤矿地下开采活动中,巷道掘进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及煤矿开采效率。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的快速性及高效性是实现煤矿高生产率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煤炭资
期刊
摘 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既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本次拟以茂名单位离退休党支部建设为例,对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党支部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从严治党 离退休老干部 党支部建设  离退休党员干部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体。据统计,目前全国离退休党支部近21万个,占全国基层党支部总数十九分之一。因此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既
期刊
时代不断变迁,社会日益发展。恰逢互联网风的吹佛和智慧社区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产业和机构都转型变身为社会服务运营。社区运营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六点:基础物业、托幼服务、托老服务、闲暇休闲、社区020、社区金融。而其中,幼妇老占服务群体的大比重,因此,对这一群体最需要的社区机构社区医院就显得至关重要。  社区,最贴近生活的地方,是每个人的小家庭,而社区工作者就是这个家庭里默默付出的人。在生病时,社区医院是我
期刊
摘 要: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的水源地。水资源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体制始终是长江流域水安全的热点问题。本文讨论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局势和现状,分析了长江流域的水质情况,加强长江流域用水需求的科学管理,朝着实现水资源安全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的统一和谐局面发展的目标。未来仍要统筹把握水质、水量和水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实现对长江
期刊
摘 要: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195 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通过了《巴黎协定》,要把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 2℃之内,并努力控制在 1.5℃之内[1]。《巴黎协定》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规划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和实施重的公众参与,是我国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利用环境资源,形成完善的气候法律体系,维护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巴黎协定;环境立法  1 中国
期刊
摘 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察委员会具有位高权重的特点,如何对监察机构进行横向设置以及所坚持的原则都应进行研究,为规范国家监察机构的科学设置以及国家监察权的科学行使提供思路。  关键词:监察 横向设置 原则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国家监督权,由廉政监督权,腐败调查权,处置权组成,它们又由若干具体权能构成。廉政监督权包括: 派驻监察、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的权力,预防腐败的履职审计权、监察建议权;
期刊
摘 要:火力发电厂锅炉是火力电厂产生电能的主机之一,对火力发电厂锅炉运行进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运行效率,将大大有利于供电需求。本文则针对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进行介绍,同时对其锅炉的使用原理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对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运行进行优化,探讨有利于火力发电厂锅炉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锅炉运行;优化;管理  1 火力发电厂锅炉简介  火力
期刊
摘 要:人类在享受水利工程取得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其带来的一些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不良后果,如三门峡大型水坝和云南漫湾水电站等典型案例都值得深入思考。本文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方面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水利工程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同时,崭新的生态视角需要被发觉和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 水坝 生态 效益  1.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