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理论下的校企合作分析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是当今社会中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发展战略,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应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校企合作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它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构建,才能使校企合作不失偏颇,均衡健康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共治;探究
  一、校企多元共治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多元共治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76年,提出这一理念的是亚当·斯密(AdamSmith)。而后这一理念逐渐被推向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如今,更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学者们对于多元共治内涵的理解是各有不同的。孙云志认为:“内部性的高职院校治理是高职院校作为管理主体对高职院校的管控,在此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治理追求的价值取向差异,也导致了治理模式的多样性,分别出现了统治型、管理型和善治型三种模式,其关注点分别为秩序、效率与公平以及公平正义。”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多元共治想要实现的是一种通过深入的沟通探讨,达到最大程度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合作理念。它更侧重于发展一种合作中的综合性、融入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甚至是更多方的共同参与,取其精华,从而对职业教育进行更好的引导和调整。
  随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校企合作在教育领域的比重也逐渐增大,校企合作成為了保障职业教育与社会各方保持健康联系的主要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有社会、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抛弃校企合作中的单向性,强调合作的多向性是当前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国众多院校都将校企合作作为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种:
  (一)完善訂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本,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明确,企业通过“下单”的方式,向职业院校说明自己的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与企业商讨完成培养计划。根据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均为该培养计划提供已有的有力资源,企业需要分担部分培养经费。根据订单协议,在学习期间,学生就通过实习等方式,进入企业实践,毕业后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完成人才培养过程。订单培养模式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它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计划实施、实习实训到毕业就业等各个方面,都有企业参与的影子。但该模式的劣势在于培养规模有限,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有限,后续合作少。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本,由高职院校向企业提供技术输出的一种培养模式,是将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现实资源的主要方式。通过企业高职院校的成果投放或者企业的横向立项来将科研工作面向社会生产,以此来给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通常是企业提研究项目,承担研究经费,由学校来完成科研工作。但是,由于这种以技术项目为主的合作方式,属于松散型合作,对学生的帮助并不显著,所以并不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三)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是通过产学互动,把教育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分部学习的方式完成人才培养过程。该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在校学习为培养主体,重理论学习,完成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二阶段以实习实训为培养主体,学生通过到企业深入地参加工作实践,完成实践训练的学习任务。如“上海交大—宝钢”联合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理论与实践兼顾。缺点也很明显,企业与学校的教学连接生硬,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完全脱节,无法形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三、政、行、企、校合作共治的方向
  (一)政府发挥统筹引导作用
  1.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褒奖扶持等政策,出台有关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条例,明确各方各界对校企合作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有的权利。各省市根据地方特色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充分凸显法律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学生作为重要参与主体在此过程中可享受的保障政策和具体施行方法。充分明晰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利,对于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将二者的权责利进行法律性的规范,使合作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之上。
  多元化校企合作包括了行业企业、学校、政府等多个主体,为了使各方的职责能够更加明确、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引导和规范。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应对参与的行业企业进行鼓励政策,例如制定财政帮助、优惠税收等政策。对合作中的企业和学校也要进行有效的监控,组织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定时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并作出公正的评价,保证校企合作有法可依、健康有序。
  2.建立政、校、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监督评价机制。多元化校企合作的主体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的多样性,为保证多元化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应建立由政、校、企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监督评价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交流沟通的契合度,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和技能设置的吻合度,以及专业设置与岗位职业的匹配度,应是该机制的主要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等,对学校进行多角度的全面评价。
  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行业监督、企业管理、高职院校管理、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反馈等措施,逐步解决校企深度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完善校企合作的环境、营造校企合作的氛围,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校企合作长久有效。保持并提高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最根本目的,而且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二)行业协会发挥推动作用
  1.对校企合作进行协调和指导。由于利益相关者的不单一性,各方利益需求各不相同,在校企合作进行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意见分歧。行业协会作为双方的协调者,此时应该作为一个中立者从中协调,争取在尽量保证双方利益均衡,避免任何一方追求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还应该作为指导者,跟踪指导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开展合作过程,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完成。
  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通过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稳定的关系,保障他们彼此之间的利益,实现学院工作有效治理。学校和企业彼此互为利益相关者,因此二者在彼此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否相互促进,关系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质量。
  2.关注合作全过程,组织参与校企合作的监督评价。一套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障多元化校企合作质量的重要部分。行业协会作为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沟通桥梁。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多方沟通或者是多方兼容的平台,能及时掌握政府的最新政策、行业的最新动向、企业和学校的主要需求,帮助各方及时进行互通,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行业协会对校企合作的关注程度,保证在短时间内能发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纠正。
  一要密切关注校企合作过程,对学校和企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及时修改校企合作的方案;二要主动发起对学校和企业的监督检查,对在企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帮助学校和企业改变意识观念,使监督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应付工作,而是成为一种自觉;三要对优秀的企业和工作人员报政府相关部门作适当奖励或在媒体上作宣传,做到监督评价公开化和透明化。
  (三)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理念,发挥好主体作用,将参与校企合作视为引进人才的重要方式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与学校深入的沟通,帮助企业进行培养计划的设计、专业的开发设置、课程的选择制定、教学设施的修建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成为校企合作的主导方之一。
  站在企業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虽不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效益,但是长远上能为企业带来更适合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员工提升整体素质,为企业提供科研帮助,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科学成果的转化率,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等等。通过校企合作得到进步的企业,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是极具推动作用的。
  企业应多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体现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突出特点。企业与学校一起进行专业设置、课程选择、管理监督、日常教学,实现企业人才养成。鼓励和支持职工参与培训,担任学校培训教师。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和实践平台活动,在校企合作中获得更大的企业竞争力。
  企业要把培育人才纳入企业价值中,鼓励和支持职工参与培训,担任学校培训教师,帮助教师定期下厂在技术岗位进行历练,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科研创新力,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和实践平台互动,同时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做到学校输出人才到企业,企业职工回学校培训的企业与教育的生命循环。
  (四)学校加强自身建设
  1.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目前主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包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依然不能满足多元化校企合作的要求。学校需要摆脱浅层次合作形态,构建深层次全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多方面合作模式。在保证学校发展、企业获利、学生学有所成的基础上与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建特色专业,专为企业输送人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岗就业能力为核心内容,由企业参与,以岗位信息、行业信息为基准来制定教学课程和实训内容,由社会和行业共同为学生进行能力评级和考核。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致力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师资团队的组建,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根据教学需要,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从企业方面聘请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技能型的实践工作,保证在校教师对最新专业技术的了解熟悉。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意识到提升自己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我价值满足感。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企业兼职教师和在校教师进行鼓励,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进修计划。学校应多多与行会、协会、企业进行沟通,提供教师们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的工作锻炼,累积教学经验,提升科研能力。
  3.增强校企文化交流。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观念,对于深化校企合作来说是前提和基础。校企合作除了学校要改革创新建设之外,还必须在本质上转变理念。学校应该认识到,企业作为合作的另一个主体,应该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学校与企业是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应该把企业的利益当成是自己的利益去对待,充分予以关心和重视。在此基础上,学校要与企业一起找准双方的利益共同点,着眼于学生就业,将科研教学作为发展依据,提高服务意识和办学层次,才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双方利益的获取和人才的培养,求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局面。
  多元化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互为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让彼此利益达到平衡、相互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一种培养模式,将学校育人机制与企业用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新融入合作过程,使合作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模式。通过概念的再辨析,加深对校企深度合作内涵的理解,着力改善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调整二者之间的合作方式,加强政府的调控力度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校企间更有效、更具体的深度合作。
  总而言之,多元化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元化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家长和学生都是在这个合作过程中互有联系的利益相关者,只有尊重彼此间的利益平衡,才能形成利益互惠,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旭光.基于多元共治视角的职业教育治理突破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6,(13).
  [2]吴建新、欧阳河.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理论与模式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
  [3]杭永宝.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解读与实施策略[J].职教通讯,2008,(3).
  [4]宗彬花.中职校企合作现状、现存模式及突出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07,(11).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其他文献
清库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系统能否如期运行.结合甘肃省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几点关于做好清库工作的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江苏省实现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积极的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与提供社会发展动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对高职教育的概念、功能、原则进行概述,并通过对三个高职教育发展领先的国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初步发展改革与现代化深入改革的分析与探索,总结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些规律,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启示和经验。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视野  一、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摘 要] 基于“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培养目标,一方面学生要了解房屋构造原理和构造做法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审图能力。该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过多,留给学生识图、审图的机会较少,因此导致讲授构造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背离。改革的具体措施有:缩减构造课程中的抽象、繁难知识;以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建立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采取教师与学生互评
吴见思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他的《杜诗论文》是尽其平生精力所撰写的一部杜诗鉴赏著作。自宋代以来,通过注杜诗、评杜诗、解杜诗、说杜诗来实现对杜诗鉴赏的著作颇多,而吴见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素养,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创新语文教学的氛围,积极地创新语文教学的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
远程提交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位论文呈缴方式的重大变革。提交管理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采集与开发利用效率。本文从系统设计开发的实际
[摘 要]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离不开群体支持,群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支撑力。为改变合作教研中出现的“螃蟹文化”现象,学校要抓住四个“共”要点,搭建“四个平台”,完善教师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 E环境;教师共同体;专业成长  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螃蟹文化”现象。所谓“螃蟹文化”现象,就是
[摘 要]生涯教育与高中英语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高中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真实目的,还是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最新高考招考办法的实施使得二者的融合迫在眉睫。然而,实现生涯教育与高中英语教育的融合需要四个必备条件,即启发意识、分析学情、选择内容、培植文化。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英语教育;融合;必要性;条件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源自美国,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
《教师博览》(科研版)自创刊来,一直备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关注,自2012年起共有94篇文章被“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全文转载,且有大量文章被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