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倒”在湖北京山方言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它有多种不同的用法。根据“倒”在京山方言不同句式中的用法,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动词、介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并结合例子作了详细论证,从中总结出京山方言“倒”的独特用法。
[关键词]京山方言 倒 词性 语法
[中图分类号]H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54-03
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湖北省的中部,东临安陆、应城,西接钟祥,南连天门、沙洋,北倚随州,是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3520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所讲方言为京山方言。
京山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按方言七区说分区,应属于北方方言区,再细分为天沔方言区,与天门、沔阳、武汉方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处于中部的京山,所讲方言虽然受到了普通话的极大影响,以及周边方言的渗透,但是仍然在许多方面凸显出了自身的特色,例如在语法上就有很多特殊用法。京山方言中的“倒”,其用法就是很典型的一例。根据其在不同句式中的用法,可以把“倒”分为动词、介词、动态助词和语气词。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主要介绍了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即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两种用法。
一、“倒”作动态助词
助词是指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属于虚词一类,大都念轻声。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数量助词、时制助词、比况助词、语气助词、列举助词和其他助词等。[1](p.30)
动态又叫“体”或“情貌”,动态,不是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助词是助词的一类,它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1](p.31)具代表性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普通话中表示进行或持续的“着”,在京山方言中,用“倒”来表示,读为上声[tau
[关键词]京山方言 倒 词性 语法
[中图分类号]H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54-03
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湖北省的中部,东临安陆、应城,西接钟祥,南连天门、沙洋,北倚随州,是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3520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所讲方言为京山方言。
京山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按方言七区说分区,应属于北方方言区,再细分为天沔方言区,与天门、沔阳、武汉方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处于中部的京山,所讲方言虽然受到了普通话的极大影响,以及周边方言的渗透,但是仍然在许多方面凸显出了自身的特色,例如在语法上就有很多特殊用法。京山方言中的“倒”,其用法就是很典型的一例。根据其在不同句式中的用法,可以把“倒”分为动词、介词、动态助词和语气词。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主要介绍了其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即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两种用法。
一、“倒”作动态助词
助词是指附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属于虚词一类,大都念轻声。助词可以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数量助词、时制助词、比况助词、语气助词、列举助词和其他助词等。[1](p.30)
动态又叫“体”或“情貌”,动态,不是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助词是助词的一类,它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1](p.31)具代表性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普通话中表示进行或持续的“着”,在京山方言中,用“倒”来表示,读为上声[t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