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死亡曲线研究现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死亡曲线是大样本创伤死亡病例研究中总结出的,用图表方式展示的创伤死亡人数(比例)及创伤死亡者致伤机制、致伤部位等的时间分布规律.其研究成果对指导临床创伤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对创伤救治资源合理分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是一种创造性的内固定器,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应用及力学试验,学者对其使用原则逐渐取得统一[1-3].本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医源性脊髓与神经损伤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导致的脊髓神经损伤或脊髓神经损伤较治疗前加重,它是脊柱外科的严重并发症,尤其在我国的医疗环境下,更是灾难性的棘手并发症.针对该专题文献报道并不多见,在我国碍于体制问题更是鲜有系统报道.然而,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的发生并不罕见,研究和预防该严重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本期发表的5篇论文,就医源性脊髓与神经损伤作一评述,希望唤起更多同道重视,分享其预防和治
期刊
脊髓疾患造成截瘫是临床常见疾病,虽在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生物学技术、实验外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恢复截瘫平面以下神经功能.自1998年11月笔者设计了Ⅰ期采用带血供的胫神经翻转与C7神经吻合,待神经再生至桥接神经远端后,Ⅱ期再将桥接神经与股神经干区吻合来重建截瘫患者下肢功能术式.本组10例患者接受Ⅰ期手术,其中2例患者接受Ⅱ期手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寰椎位于枕颈交界处,是枕-寰-枢复合体的重要一环.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上颈椎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整个脊柱损伤的1.3%~2%[1,2].儿童寰椎骨折占外伤性脊柱骨折脱位的3.5%[3].寰椎骨折多是由于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占80%~85%.其他原因包括跳水、溜冰等运动所致.Cooper在1822年首次报告在尸解时发现的寰椎骨折,并于1920年由Jefferson首次详细描述
期刊
目的 报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检查四肢活动良好,其后短时内(术后4h内)突发一过性四肢截瘫的发病、处理、预后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1 ~61岁.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和钛板内固定术.减压节段:1例C5椎体,1例C6椎体,1例C5椎体+C6/7椎间盘.发生瘫痪时间为术后30 min
创伤性连枷胸是胸部外伤的危急重症之一,常合并多器官损伤,病死率高达10%~36%,治疗十分困难[1,2].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84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连枷胸的抢救治疗经验。
期刊
目的 评估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xpert tibial nail,ETN)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6月采用ETN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47岁,平均33.8岁.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3-A1型3例,43-B1型4例,43-B2型4例,43-C1型2例.除3例Gustilo-Anderson Ⅰ
目的 探讨外源性P物质(substance P,SP)对高糖条件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增殖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合成的影响. 方法 用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HSF;并用SP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相点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分泌水平,观察时问与剂量的
正常机体中骨的重建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破骨细胞吸收老化及破坏的骨组织,同时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填充骨吸收所致的凹陷,从而保持骨量、强度及结构完整性[1].若这一平衡被打破,即可出现骨的代谢异常,甚至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骨质疏松和骨质硬化[2].骨的吸收与形成有赖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BMU)募集、增殖与分化,并受局部微环境、外部机械力及
期刊
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系列复杂的骨再生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骨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选择适当的骨修复材料是骨缺损治疗的中心环节[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