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改条件下农村教研工作的几点浅见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种论坛、赛课活动如火如荼。而每次赛课或论坛,专家的点评都循循善诱,掷地有声。可赛场只有一个,讲台却有万千。面对课改,教研是基础性工作。而农村教育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教研工作成效不大。笔者仅此作几点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一、教研工作的反思与评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次的赛课都告诉我们,推动教育教学,认清教研工作的本来面目,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找准工作立足点的关键。之所以提出对教研工作的反思与评价,目的就是对当前的教研工作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认识,搞清现状,找出差距与根源,以便合理地开展教研工作,切实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认清学校。学校是有生命的载体,学生、教师、家庭等构成了学校生命体的组成部分。过去,学校一直被认为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诚然,学校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但限于这样肤浅的认识,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诋毁。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更应是发展的教育,新时代向我们昭示了“发展”这一鲜明的主题。要发展,农村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自己的主体——学校做出清晰的认识,如办学情况、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办学优势、教学资源、师生结构等。只有对此做出清晰的判断,才能确定明确的目标,对教研工作进行合理的定位与长远的规划。
  第二,认清生命体的参与意识。教研工作是一项集体参与、积极互动的事业。生命体的参与意识淡薄或不强,教研工作也只是形式,走过程。了解生命体的参与意识,目的是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基础上给教研予合理的定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好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促成课堂文化的形成。
  第三,认清教研工作的现状。教育是全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一项事业。教研工作的进程与实效,直接关系这一事业的重要意义。认清教研工作的现状,实质就是对教研工作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尽管各个学校的教研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人文性,建立和谐的课堂文化。认清教研工作现状,一是要认清教研工作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否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适应;二是要认清教研工作的发展定位,这一定位是否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三是要认清教研工作的发展规划,看其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认清学校的基础资源,这是搞好教研工作的起点和必要条件。
  
  二、确定教研定位
  
  学校教研工作不能漫无目的开展,而要通过研究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学习行为的最优化。那么,确定教研定位的重点在何处?纵观名校的成长,都是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准确而合理的位置。教研要发展,必须找准切入点。当今的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赋予课程较浓的时代色彩。而教材的编排也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断加强。因此,教研工作的定位必须建立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沟通、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
  
  三、注重过程和结构的统一
  
  教研是一个过程,通过课程这一培养人的总体方案,把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升教育的真正内涵。农村教研工作要注重过程,这也正是课程改革的必须。说过去的教研形式单一、陈旧,主要是因为其过于注重结果。如示范课、研讨课等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吸收别人的现有成果为己所用。可是,人是有差异的,是在变化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就一定符合我们的实际吗?就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吗?教研必须注重过程,必须“一切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因此要从实实在在的研究中找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符合本地区学生成长规律的成果。注重过程,实质是要寻找因地制宜的教学规律。
  当然,教研也得注重结构。新课程改革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教研工作必须注重结构,即教研的比例问题。报刊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存在各种不均衡现象:重正规教育轻非正规教育,重主课轻辅科,重教育形式轻教育主体……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学校教研必须全面、协调发展。
  
  四、把握教研尺度,合理开展教研工作
  
  历史总是由细节组成的,而教育正是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这一细节的艺术。开展教研工作,无非是让教育和谐地体现这一艺术。显然,把握一个“度”至关重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落实基本理念也成了广大教师的愿望。但越是这样,越要把握好这个“度”,让教研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实践性。把握好教研工作的“度”,我们必须注重客观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知识结构。过高,不能促进发展;过低,影响其锐气。
  教研是改变教学行为的助推器,我们只有把握好了这一工作,才能创建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阳光大道,让我们一起去开掘吧!
其他文献
所谓儿童画,它指的是能反映儿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反映儿童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引导学生画好儿童画。但是,儿童画看多了,不免有腻的感觉。其一是表现手段的模式化;其二是表现内容的单一化。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多参与、多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帮助他们感受、体会生活的意义  
期刊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
期刊
由近几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学生答卷情况获得了两点信息:一是试题加强了能力的考查;二是考生的能力有待提高。能力是考查与考生之间矛盾的交点,也是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点。通过反思,我认为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在物理教学中只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缺少与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中,只是给出简化、纯化后的物理对
期刊
随着班级民主管理的探索和推行,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理念不断更新,管理能力也大幅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交往、合作及组织、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学校管理思想也通过班级管理在学生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都说明班级民主管理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本化理念。班级民主管理不仅仅是学校对学生的简单管理行为,还是一种社会化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这种管
期刊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多,尤其是“应试作文”现象十分突出,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甚至连信也写不好。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突破那种封闭、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教育价值观,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具体说来,就是实施素质作文,通过作文教学,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爱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像热爱教育事业一样,关心班上的每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电子类班级基本以男生为主,再加上生源质量较差等特殊原因,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管理不当,诸如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就会时常发生,给班级造成重大影响,也将影响学生的成才与就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逆反心理严重一些学生在原学校就被视为“火星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被教师看好,自尊自爱自护心理受到严重挫伤他们封闭自己,与教师持对立态度,用“我就这样,怎
期刊
数学课堂中如果一味地教课本、用课本,一味地讲、练,慢慢地就会变得单一,没有活力;就会使学生越来越不爱学数学。怎样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应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
期刊
历史,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探索的欲望,开始创新活动。所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立意新颖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
期刊
教师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自古以来常议常新的问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文明背景之下,都有特殊的教师理论和教育思想人类对培养后代,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同时对培育后代的直接运作者——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新的要求人们不仅对教师的人选素质品行和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还希望教师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精神,永远能走在求学者的前面,引导和塑造他们人类进入21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