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如此断句并未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项脊轩志》,其中有一句“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对于该句的断句问题,曾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教材中的断句应该是合理的。
  【关键词】教材 断句 意义
  
  近日我翻检2004年8、9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时,看到了内蒙古牛致远先生的文章,题为《<项脊轩志>备课札记》(下称牛文),牛文对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文中“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句之句读,不以为然,认为将此断句成“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方为正确。我们认为,断句实际上关涉到词义句意乃至文意之理解,故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在此与牛文作者商榷,并教正于同仁方家。
  牛文认为宜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理由主要有:其一,《辞海》(合订本)等辞书立有“门墙”之词条;其二,注家和选本有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先例。两点理由言之凿凿,似乎坐实了作者的观点,然事实并非如此。
  笔者翻检《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其中均确有“门墙”的词条。但能否据此便将“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呢?答案是否定的。
  牛文作者根据《辞海》中“门墙”的义项(2),推断道:“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门墙”之意义,显然比较适合于《辞海(中)》的义项(2):“犹言家门或家门口”,愚以为此说至少存有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表述上的。如此表述给人以主从倒置、不合逻辑之嫌,不应是“‘门墙’之意义,显然比较适合于《辞海(中)》的义项(2)”,循着牛先生的思路,而应表述为“‘用《辞海(中)》的义项(2)’,来诠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句中的‘门墙’一词较为允当”之类。
  其二,内容上的。不知何故,牛文作者对紧随《辞海(中)》的义项(2)其后的附例,居然视而不见,不加研究。此例为唐彦谦《夏日访友》诗中的诗句“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该例中的“门墙”训为“家门或家门口”,的确甚是妥帖。笔者认为,《辞海(中)》“门墙”一词义项(2),用以解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句中的“门墙”,是难以说通的,显得牵强。其理由再简单不过,“家门口”者何意?“家门跟前”之类是也,故以此诠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中的“门墙”之不相合则颇为显豁。平心而论,牛文作者大概也考虑到这一点,便灵机一动,将义项中“家门口”的“家”极为“艺术”地去掉了事,于是牛文中就有了对“内外多置小门墙”之“确诂”——“里里外外开设了许多小门口”,但这样的“确诂”,虽消除了“许多小家门口”的含混不清,却避免不了“小门口”的歧义多解,是“小门的旁边”,还是“小门的口”?译句中没有明确的言语指向。
  显然我们不能根据《辞海》等辞书立有“门墙”之词条,就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得考查词条义项是否有适合于断句后的“门墙”一词。很遗憾,辞书里“门墙”诸义项,验之于上下文语境,并无适合句中“门墙”一词的。可见,持“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断句说者,其断句之误实际是因词义理解之误所致。
  至于牛文中所引证的诸例,亦不能作为断句成“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之佐证。尽管有诸如朱东润先生等,将“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之陈例,然笔者斗胆认为,如此断句并无充分之理由,是不当的。事实上这一句读之分歧早已存在,诸家注本各执一端,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之例也不少,如《文言难句例解》、《古文观止新编》、《古代散文选》等。问题在于,却鲜有人对此种断句之理由加以说明的,其观点只是体现于其所在的断句中。众所周知,句子之间断句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句意,造成表意差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到底如何断句?笔者认为,“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诠释词义、翻译文言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正如王力先生在《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中论及训诂注意时强调的那样,“词义是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亦即必须符合特定的上下文语境。明乎此,对本文所讨论的两句之间该如何断句,想必我们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确定词义句读时,牛文中提到了“揆诸前后文意”,牛先生注意到此,值得肯定,因为准确“揆诸前后文意”,便能准确地确定词义句读。那么牛文中又是如何“揆诸前后文意”的呢?细读牛文,我们又不无遗憾,原来牛文作者对“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上下文之分析,只以“揆诸前后文意”一笔带过,实属语焉不详。
  首先,具体地“揆诸前后文意”,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归有光正是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句所在的自然段里,借助于对“诸父异爨”、庭院由通到隔的变故之客观叙述,发抒“人事沧桑之慨”。作者对“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的经过交待得十分清楚,是缘于作者归有光对用以分割诸叔伯的“墙”刻骨铭心的记忆。准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于归有光而言,这堵“墙”曾不时萦绕在其心胸,并化在其血液里,所以作者于文中回想起“诸父异爨”的情形,当然就忘不了当时那——庭院由通到隔“往往而是”的“墙”,同时也是令他凄然“可悲”的“墙”,再加之令叔伯们分道扬镳的许多“小门”,于是就有了“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那情与景偕的表达。笔者认为这就是归有光关于“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之“前后文意”。我们认为如此之“文意”分析才合乎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和作者情感。《古文观止新编》中,对“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翻译和断句,可以说是切合上下文语境的,因而也准确地把握了“前后文意”。其译文是“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垒得到处都是。”
  其次,再具体到“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句语境之微观分析。我们知道,文中“墙”为“诸父异爨”用以分隔叔伯各人居住范围的,“往往而是”的,作者所指无疑当为“墙”,故“墙”理应属下句;若理解为“往往而是”句前省略了主语“小门墙”,则不合常情(“门”不可能到处都是)。“内外多置小门墙”中的“门墙”词义,若采《汉语大词典》中“门墙”之义项①来诠释,同样也不合语境和常情,”,“院墙”“往往而是”,就意味着“大门”也随之变成了到处都是,因此处的“院墙”是“连接大门处的“往往而是”,此同样有违常情。如此不同层面“揆诸前后文意”,不知牛文作者以为然否?
  综上所述,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有悖原文语意,也不符常情;断句为“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则诸多问题涣然冰释,译句文从句顺。所以我们认为,教材如此断句并无错。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原始的象形文字,有时称为绘画文字,有时又称为文字画,这样含混的名词,对于字与画的关系,很容易引起误会,是应当辩明一下的。一切文字,在最初都是象形的,换言之,都是绘画式的。反之,任何绘画都代表着一件事物,因此也便具有文字的作用。
目前跨江高程测量大多数采用精密水准。本文介绍一种采用测边三角高程代替跨江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从理论上分析测边三角高程代替跨江精密水准测量的可行
【摘要】多媒体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为用而用、盲目“拿来”、课件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等问题。选准中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强大的优势,促进了语文教学
<正> 河北省衡水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土地面积为8,815km~2,总耕地面积为880万亩。解放前该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相当严重,粮、棉产量很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建国
<正> (一)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一些中小型水电站常遇到镜板推力头联接螺丝断裂。除个别的引起事故外,例如断裂螺丝甩出,击断上导瓦托板,致使上导轴瓦落下被迫停机。大多数情况
近日,来自加拿大安大略大学和美国加利弗尼亚州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使用NASA斯必泽空间望远镜,首次在太空检测到一类特殊碳分子“巴基球”(也被称为“富勒烯”).这是科学家迄今发现
<正> 199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突破100亿美元。其中小水电设备出口方兴未艾,单机容量从几个千瓦的微型机组到几万千瓦的整装机组,从出口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到远销美国、西
在对细砂进行砂中泥块含量试验时,多次遇到这两个问题:制备不出足够的试样,即用5000g样品制备出的试样远远低于标准规定的400g;砂中泥块含量的试验值明显偏大,感觉不正常。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人类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人类对充斥在社会中的各种产品已不仅仅停留在功能上的满足,而是追求使用产品所带来的功能和精神上的
本文介紹了厂房CAD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情况,该系统为在微机上运行的大型、多功能集成的专业应用软件,它是根据《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DJ335-89)》及有关规程规范,以地面厂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