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实用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椎间孔神经阻滞并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5/10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9/97例) (P<0.05);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4/102例;90.2%,92/102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4%,76/97例;76.3%,74/97例)(P<0.01).结论 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松解,较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其远期效果尤为明显.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rn病史患者男性,20岁,因四肢皮疹发作1次伴尿检异常2月,于2008-07-14入院.rn今年5月中旬患者出现双侧咽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接受抗生素(青霉素800万u/d×7天等)
面肌痉挛(hemifical pasm,HFS)一般指单侧面部抽搐,但也有双侧抽搐,数量却很少[1].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2-3],而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
背景与目的 1962年,首例硅胶乳房假体被成功置入体内.1997年,报道了首例与硅胶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笔者回顾了已发表的37篇文献报道,共79例患者,并收集
期刊
[声明] 本文作者是MENTOR公司和LIFE-CELL公司的咨询顾问.本讨论未接受任何资金支持.rnBrody等[1]在创作《发生于乳房假体置人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73例临床分析》一文
期刊
[声明] 本文作者与讨论内容及相关文献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rn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与乳房假体的相关关系已引起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和整
期刊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
期刊
背景与目的 已有证据显示,某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与乳房假体具有相关关系.但是,该类型ALCL与全身ALCL相比,其病程发展是一个良性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最近发表的
期刊
总结、分析德国各年龄段居民异位性湿疹和异位性综合征的病因、患病情况、特点及诊断、治疗现状,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治疗和预防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