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大别山区杨树造林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豫南大别山区杨树栽植适宜的环境条件、苗木种类等,并根据其生长特性,提出了培育技术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 杨树造林;环境;品种;栽植技术;豫南大别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050-01
  
  杨树是我国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工业用材林和生态防护林主要树种,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的特点。目前,信阳市现有杨树总面积15.1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783.67万立方米。栽植杨树已是我市农村调整经济结构、农民发家致富最可靠的选择。
  
  1适宜杨树栽培的环境条件
  
  杨树是中温耐寒树种,非常喜光(强阳性树种),水分的要求较为严格,属中生或中湿生植物类型,一般要求良好的土壤湿度,较高的年降雨量(600~1 300mm),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50%~70%)。适合杨树生长的土壤是潮润的冲积土和阶段性淹水时间不长的河漫滩地。土壤厚度至少大于50cm,以100cm以上为宜。pH值为6.0~7.0时有利于杨树正常生长。
  豫南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地区,地理位置在东径11°41′~15°55′,北纬31°22′~32°20′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降水、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1℃,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8.2℃。初霜期在11月7日,年平均无霜期227d,霜日42.4d。年际平均降水量1 208mm,干旱指数0.9,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变幅较大。土壤主要包括水稻土、黄褐土、潮土及砂姜黑土。豫南大别山区气候、土壤均适合杨树栽培。
  
  2品种选择
  
  适宜豫南大别山区的杨树品种有欧美杨107、108,Ⅰ-69、72,中林46,2001系列,中嘉8号,南抗1号、2号等抗逆性强的速生品种。
  3密度配置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选择不同的密度,大径材大株行距,如3m×8m、2m×6m;小径材小株行距,如2m×3m,3m×3m。
  4栽植技术
  4.1定点放样
  栽植样点上以石灰或其他实物作标记,定点放样,要求横竖成行,到边到界。滩地的行向应与水流方向相平行;平地和缓坡地的行向应呈南北向。株间配置呈品字形。
  4.2整地规格
  穴状整地规格为:滩地潮土60cm×60cm×60cm,平地潮土70cm×70cm×70cm,缓坡地黄褐土和平地黄褐土、砂姜黑土80cm×80cm×70cm。要求穴的上下口通直,不能挖成锅底状。
  4.3挖穴
  挖穴时,要将表土(20cm以上的熟土)放在穴的东侧,心土(熟土下面的板结土)放在穴的西侧。
  4.4施基肥,回填表土
  每穴施有机肥量应依土地差异而不同,肥沃的少施,贫瘠的多施,一般1~2kg。在穴的底部与回填表土搅拌均匀,再回填约20cm厚的表土,然后踏实以便植苗,使苗根不与肥料直接接触。
  4.5苗木处理
  苗木运至造林地后,将苗木分品种搬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浸水处理,要求从根部至苗干1m以下必须全部浸入水中,浸水时间2~3d,并派专人管护。栽植前将枝丫修剪干净,剪去过长或撕裂的根系,并将苗木搬至穴旁。
  4.6苗木栽植
  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作业规范进行栽植。要求将苗木根部完全垂直植于穴中(做到横竖成行),不得曲根;回填表土至地面20cm时,将苗木向上提起5~8cm,然后踩紧踏实;再填土至地表后踏实;并取土培成高于地面5~10cm的馒头状,余土就地平整。苗木栽植应根据天气预报,尽量安排在雨前进行。栽植时,需使植株保持行列整齐,稍大的苗栽北边,稍小的苗栽南边。秋末初冬11月底前,选择晴好天气,将树干1.3m以下用浓石灰水进行涂白。造林后若遇连续阴雨、刮风天气,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培土扶正。
  
  5抚育管理
  
  5.1幼林抚育
  包括松土、除草或以耕代抚以及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造林后的前2年实施以耕代抚或各松土、除草2次,第3~4年也可实行以耕代抚或各松土、除草1次,第2~3年各追肥1次。第1次抚育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要求不损伤植株及其根系。以植株为中心,在半径为50cm的范围内进行除草松土(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带状抚育,带宽1m),松土深度5~10cm,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在植株半径30cm范围内,培土成5cm高的馒头状,同时把倾斜植株扶正踏实。翻出的草皮与土块要移至圆周外缘,作成小土垄,土垄高约5cm。第2次抚育时间为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除草后,采取带状垦抚或全垦,深度20~30cm,里浅外深。技术要求同第1次抚育,培土增加到10cm。
  5.2林农间作,以耕代抚
  技术要求同第1次抚育,同时要求间种的作物不得种植在树行两侧50cm范围内,耕作时不得伤及树木。禁止种植高秆作物(如高粱、玉米、芝麻)、藤本攀缘作物。加强病虫监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5.3追肥
  追肥时间为造林后第2~3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结合幼林抚育,在幼树两侧约距干基40~50cm处开挖两条深20cm、宽20cm、长50~80cm的环状施肥沟,均匀施入肥料后覆土即可。下一年施肥时须变换施肥沟的方位和位置。追施含N-P-K的复合肥,造林次年4月中旬第1次追肥,造林第3年4月中旬第2次追肥,每次均为400g/株。
  5.4修枝及管护
  栽植后对幼林进行逐株检查,如有苗木顶芽被损坏或顶梢折断,应及时把苗木顶部回剪到苗干下边第1个具完整壮芽上端1cm处。若遇有枯梢苗木,应选留苗木上部与主干夹角最小的1个侧枝,将其以上部分(包括枯死部分和不宜留作主干的其他活侧枝)全部剪去。发现地上部分全部枯死,苗根仍未干枯,应立即平茬。
  栽植当年秋季落叶后剪去树干1.5m以下全部侧枝及徒长枝,同时剪去顶部多头枝、双干枝、病虫枝。以后的2年在树木落叶之后都要进行1次整形,剪去树冠中下部的力枝(即突出粗大的侧枝)。
  要确定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建立护林责任制,防止幼林遭受人畜破坏、耕作损伤和火烧幼树,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监测林分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等。
  
  6参考文献
  
  [1] 火树华.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近日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秋季法制教育第一课的通知》,开学伊始,两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开展了上好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专题活动
各种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和转归,护士是临床检验标本的主要采集者之一,在检验质量中起着源头控制作用.有文献报道,在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50%~80%的报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主观症状,急性发作时,患者感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外境或自身的旋转、移动或摇晃,伴有恶心、呕吐、不能下床活动,是在急诊室常见的症状之一,需要迅速给予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