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全部容量只有185G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极少数人成为赢家;我们都有机会成为赢家。这两句话都对。
  诺奖得主、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说,以美国为例,家庭年收入8万美元以上,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不再显著地带来更多快乐。为什么?答案是:温饱之上,人的幸福感与企图心高度相关。企图心越高,幸福就越难获得。无论什么社会,如果企图心的指向,集中于外在可见的事功,那赢家就总是只有那么多。财富、权力、荣耀,这些事功标志的分配总是呈幂律分布,所谓“二八定律”。一个人群中,总是大体只有20%的人享有80%的财富、权力、荣耀。
  每一层都是二八分布。把身处80%當作失败、身处20%当作成功,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就算攀到顶层,把所有人踩到脚下,却发现自己还是不快乐。因为人生就是一场输家也付费的游戏。以结果论输赢,除最后赢家以外都是输家,而赢家自己也只不过是惨胜。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
  志存高远,活在当下,缺一不可。
  活在当下这件事,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工作的时候,人们总是期待休假来临;然而真开始休假,往往又不如想象中那般惬意,仿佛休假最快乐的就是在开始之前。只有很少人能够把工作变成娱乐。别人看他是工作狂,他则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巴菲特说自己“每天跳着舞去办公室”。坚持原则、准确判断、果断下注、最终收获市场认可和财富。这样的日子,巴菲特80多岁了,还乐此不疲。财富增加对他只是数字,财富增加的过程仍然令他沉醉。
  我们不能企望自己都像巴菲特这般幸运,工作与生活合一不适合大多数人。那么首先,你得专注。美国国家神经失调和中风研究所的乔丹·格拉夫曼说:“提高我们处理多任务的能力会妨碍深入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处理的事情越多,专注就越少,你思考推理的能力就越差。”
  不幸的是,专注这件事,当代人有大敌当前:手机。
  从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以来的新时代里,智能手机解决了如何利用碎片时间的问题。然而,工具只是工具,运用之妙全在于工具背后的那个人。对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当发现自己连看电影都要不停刷微信的时候,才惊觉:糟糕,我的专注丢了。驭手机而不被手机所驭,是当代人通向充实人生的小小第一步。
  碎片时间拿起手机处理多任务,整块时间则要放下手机,只做当下这件事:工作、读书、写作、开会、与家人孩子在一起……专注于手上的事,珍惜眼前的人。
  与人在一起,理解对方说的话所需信息容量约每秒40比特,而注意力的理论容量只有每秒126比特,稍不专注,就注意不到对方的表情,理解不到言外之意,甚至有可能他们穿什么衣服这些信息都处理不了——大脑的计算能力跟不上。一个人同一刻只能处理7个单位的信息,而注意力切换的最小间隔是1/18秒,按人活70岁,每天清醒状态16小时算,人一生处理的信息总量是185G。这185G就是我们的人生总和,不到一个主流硬盘的容量,得用在刀刃上。
  时间不是生活的手段,它就是生活本身,尽可能地让你的时间过得充实,从善用工具开始。
  (选自《意林·作文素材》2016年第11期)
  【赏析】
  如果将输赢外化为物质的获取的话,确实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获取成功,也必将使许多人的生活失去意义。如果将输赢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专注力又是不可缺少的,经过换算,我们可以发现,人的全部容量只有185G,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就成了生活的本身,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安排好生活。
  (邹永进)
其他文献
那时,他还是一个上初中的孩子。  即将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父亲供他上学已经很困难,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  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靠诚实
目的研究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夏至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