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分析

来源 :内蒙古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未接受溶栓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晚一次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晚一次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应用药物前、应用药物后1个月及18个月血脂指标、血生化指标、心脏功能指标.结果(1)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后1个月、18个月,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8个月TC、LDL-C和TG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两组治疗后18个月HDL-C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心脏功能比较:治疗后1、18个月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血液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1、18个月,观察组的人Ⅲ型前胶原肽(PⅢ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3个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3个指标均于治疗后18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再发心血管事件比较:再发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7.23%,对照组为13.5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长期应用高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AMI患者预后,效果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由于自身肾功能不可逆的衰退,只能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系生命,ESRD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后共通的最终结局.近年的一项全球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显示,全球ESRD患者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且亚洲和非洲的低收入国家数量尤为庞大.其中中国是增速尤为显著的国家之一,给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1].对于ESRD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达31.8%~70%[2-3].目前国内对于ESRD患者并发CHF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尚无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