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而立,二年不惑,三年知天命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期间,笔者重温教育理论并结合实践形成了“一年而立,二年不惑,三年知天命”的班主任观。本文从初中三年的不同阶段简要阐述了笔者的班主任观。
  关键词:教育理论 班主任观 实践
  笔者当班主任六年有余,在此期间重温了很多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上学期间学习了杜威的“儿童中心”发展论及“做中学”等教育思想,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尝试将这些理论变成现实,但收效甚微。2015年开始全面阅读《论语》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笔者们班上也掀起了学《论语》、改写《论语》的热潮,每个学生选择一句并改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昊曰:“唯勤者致远梦,则懒者悔一世。”
  燚曰:“有心者必有志,有志者不必有心。智者必有志,智者必有行。”
  琳曰:“德之不修,能学而不好,知错而不改,闻另难而不仁,是吾忌也。”
  通过改写《论语》的活动,笔者对《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觉得它贴近笔者们的思维方式。《论语·为政》中有对终身学习的论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笔者从其中汲取教育思想的养分,形成了“一年而立,二年不惑,三年知天命”的班主任观。
  一、一年而立
  孔子说“立于礼”,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体。“一年而立”意指在七年级学会自立,言行得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国防生教育期间,笔者学会了叠“豆腐块”再到寝室教学生,笔者用相机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在班会课上一起分享这些照片,让他们认同物品摆放规范带来的美感,以此让学生学会独立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做人再做事。“不学礼,无以立”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七年级首先要学会的文明礼仪就是文明用语,笔者让学生记住十个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每天笔者坚持在放学的时候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每一个孩子,说“XX同学,再见”,孩子们也以“老师再见”回应。渐渐地,孩子就形成了向老师和同学打招呼的习惯,文明用语也渐渐成了口头语。
  二、二年不惑
  孔子认為“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二年不惑”意指学生到了初二就不再困惑,明白学习的责任,学会理智。
  学生恰恰在初二身处叛逆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和迷茫,想认真学习却又毅力不足,易冲动、缺乏理智。如何让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期至关重要。此时的学生也是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自身的问题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所以,班会课主题就是讨论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初二的前两周,学生心浮气躁,不能静心学习,特别是在自习课上聊天的比比皆是。在第二周周日的班会课,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二十条哈佛大学自习室的名言,其中一条名言“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笔者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引发了大家思考。大家踊跃发言列举自己在自习课的不良习惯,一位学生说:“哈佛大学的学生这么优秀还在努力学习,更何况笔者们。”学生提出很多有效的改进措施,通过举手表决形成班规。
  一味灌输规章条例可能适得其反,而通过引发学生思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才是让学生静下来的最佳措施。只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在初二达到不惑。
  三、三年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笔者的“三年知天命”意即在初三的时候知道了读书的不容易,更应该为未来而奋斗。笔者觉得初三要培养学生的“五心”,即决心、信心、耐心、恒心、爱心。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将“五心”作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五心”主题班会教育。在初三紧张的学习之余,适时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五心”的微视频开展微教育,这样学生在轻松之余学会了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天命而奋斗。
  “一年而立,二年不惑,三年知天命”的班主任观还不够成熟,只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需要在以后的班主任实践中进行验证和补充,笔者坚信日行日新,坚持必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蒙培元.孔子的教育理念[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章磊,焦静.寝室管理要做到规范有序[J].现代交际,2014(01).
  (作者简介:章磊,男,硕士研究生,重庆市巴川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
其他文献
一大早起床,我匆匆洗漱过后,就出发了。路上车辆很多,可能是大年初七拜年的缘故吧。水泥路面很窄,车不能开太快,所以十点过才到达故乡仁寿县中农镇。  又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街道。我是灯,故乡是电源,而那思乡的线捏在妈妈手里,无论你走多远,妈妈总是拉着,牵着……  在妹妹家吃过午饭,我便匆匆告别,因为心中牵挂着老朋友叶学超,想早点赶到他家去。我们是同乡,又同样喜欢写点东西,自然就成了好朋友。一九八七年,
期刊
女儿是水做的,像流水一样的诗,像垂柳一样的歌。父亲爱女儿,护得沉重,抚得深沉。不是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吗?  如果说冰心先生有辉煌的文学地位和享誉世界的作品,我想,应该特别感谢她的父亲。父亲如山的厚重、似海的深邃成就了她“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先生的父亲谢葆璋出身行伍,是严复的学生,是近代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爱国将领。他喜好读书,颇有情趣,思想新潮,热爱生活,
期刊
踢着腿儿,  打着滚儿,  大声叫着:  “妈妈,妈妈!  我要出去,  我要出去!”  “再待待吧!  再待待吧!  里面虽然很寂寞,  但是很安全,  你要快快地长大!”  “啊!  妈妈你挤得我好痛,  我的头都被压瘪了!  我手上还留下了一块记号,  我出来一定要怪你,  妈妈!”  “你终于出来了,  让我看看,  天啊!好丑!  但我将以一生来爱你,  我将以一生来保护你,  这是我的
期刊
伯父不孤单  七十多岁的伯父  很多活儿都干不动了  前几年还有牛放  现在的农村也不喂牛了  儿孙们打工的打工  上学的上学  家里除了有个吆喝着  干活儿的儿媳妇  他整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们都觉得他很孤单  其实他一点儿也不孤单  每到天气好的时候  他都靠在伯母的墓旁  一待就到天黑  经常和伯母  有说不完的话  傻女人?  ——致爱妻  你这个乡巴佬儿  你这个傻女人  我已经习
期刊
沉睡的村庄 我们的家乡  唯一相同的地方  是那片 长满狗尾草的平原  阳光 躲在柴堆后勾勒你的影子  谁是谁 注视中的一畦风景  离开六月 离开你固守的陈疴  伤口经过千百次咀嚼  是否 变成行与行之间  无语的沉默  不要写诗了吧  那个人说,不要写诗了吧  诗是嚼碎了的苦  是反刍的酸,是指尖的茧  是一切的一切苦难  最终行诸笔端  那个人说,我宁愿你活得简单  我宁愿你不要写诗了吧  就
期刊
一  一想到你,我就笑  想到你贴在耳边,私语悄悄  想到你,在阳光下奔跑  想到久别重逢,你再见我时的兴奋  想到礼物上,你的字条  想到小时候,一起玩儿的游戏  想到扑过来的你,给我的拥抱  一想到你,我就笑  二  夜  断桥  听雨声  仰望星辰  心在思念你  温暖  心情低落时  最想要的竟是你的怀抱  在你面前不需要坚强  你温暖的笑是我的依靠  我是你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贪恋着  
期刊
秋  如酒  香醇味  岁月悠悠  转瞬再回首  不见喜怒哀愁  往事如煙景依旧  唯有真情细水长流  缘牵一路夕阳同步走  晚霞穿透晨曦风雨漫游  待到红叶漫山再聚首  诗词歌赋论酒叙旧  落英满地云舒袖  欢声笑语不断  硕果挂枝头  红尘看破  别无求  等候  秋
期刊
雨夜  “啪”的一聲,黑夜就降临了。循声望去,是风雨夹着冰雹扑向玻璃门窗发出的。我多想心中下场透雨,可是有太厚的乌云笼罩,照不进太阳光也透不进月光。  下午分手时,又和他大吵并动手,没有结果,互相排斥和厌倦,不知未来在哪里。出国前,双方对父母的保证,彼此的承诺,一切都被他因苏州女孩儿、巴黎女孩儿的吸引改变了,这么短……  我想象着,他此刻正和那些人玩儿得不亦乐乎:或者派对,或者电影,或者……脑海里
期刊
摘要:本文关注文学翻译中思维风格的再现,选取后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及其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原作隐藏的思维风格“痕迹”,研究作者通过主人公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进而对比分析两个译本在词汇、句式和篇章三个层面对思维风格的翻译效果,探讨如何捕捉和传达文学作品的思维风格,使译文保持原作风味。  关键词:文学翻译 思维风格 再现 翻译效果  一、思维风格定义  思维风格是文学风格的一种分类
期刊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文歌曲进入中国市场,其数量之多、受众之广使其成为一种传播外国文化的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对于国人来说,这是一种了解外国文化的新途径。因此,国内音像制品的翻译现状便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以国内引进版的Ke$ha专辑Animal为例,对比不同译本,探究國内音像制品的翻译。  关键词:英文歌曲 翻译 功能对等 Ke$ha Anim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