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及课改要求,学生能力培养途径应多样化。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新形势下,在思品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共同命题,既能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心时事,增强学生学科兴趣,又能适应当前的考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实现师生双赢,这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创新形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共同命题;创新;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每一个思品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大胆尝试让学生参与命题,通过材料搜集、问题创设、答案整理、展示交流等环节,促进了学生能力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找准节点,关注热点,加强引领
学生必须在对某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系统的认识后,才有参与共同命题的基础。因此,在单元教学复习或总复习完成时,就是一个较好的契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内容体系初步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或中考考点,认真进行命题教学示范引领。教师可以抛出围绕本次命题的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后形成答案,完成共同命题。
例如,在完成“诚信做人到永远”单元复习后,笔者结合媒体报道某学生为看世界杯足球赛,在网上购买“病假条”的相关材料,引用一幅《“网购”病假条》漫画,先让学生结合诚信相关知识分组讨论对此的看法,然后再提出“你怎么看待网购病假条的现象”,最后,引导学生从评价行为、分析危害、正确做法等角度进行系统解答。
教师对命题流程进行充分示范之后,则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选命题任务,自选知识点。在课后,学习小组自行搜集感兴趣的材料,自行确定题型和设置问题(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小组成员科学分工,精心完成命题任务。教师则强调,尽量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材料,遴选正能量材料,尽量多种形式呈现(如新闻、微信、漫画、BBS论坛、编写情境等,激发学生命题的形式创新性),最后编写参考答案。
二、重视过程,细节指导,积极评价
在命题过程中,由于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足,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材料的搜集整理,可能出现材料过多过杂,不简练,体现主题不充分;问题设置单一,深度不够;答案编制不全面;等等。这都需要教师进行细节指导,不断鼓励和评价,才能出精品。
例如某组学生在完成法律知识复习后,结合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和某大学生因掏鸟窝卖鸟十余只被判十年半的事件,完成了这样一道分析说明题:
本班张婷同学在“法治中国—今日播报”中给我们带来了两则新闻和评论:
新闻一:你造吗(知道吗)?2016年3月1日,全国人大此前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了。宪法赋予老人、儿童、妇女的合法权益又增加了一层保护伞。父母教育我们也不能任性哦,“棍棒教育”可以休矣,美美哒!
新闻二:日前,河南某大学生闫某因掏鸟窝并网上售卖幼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大学生也做出这样的事情,妥妥的一副“杯具”啊!不懂法的孩子真是伤不起。
(1)请问全国人大通过《反家庭暴力法》说明了什么?
(2)在法治社会,如何才能让“不懂法”的孩子不再伤不起?
学生的材料搜集和编写很到位,能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语言符合学生特点,接地气。因此,对该组学生编制的材料(新闻),笔者给予了积极鼓励和正面评价。但是问题设置上,该小组同学还没有充分结合知识点利用好材料。比如新闻一还隐含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根本依据;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父母(公民)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等。让“不懂法”的孩子不再伤不起,小组同学在设置答案时,只考虑青少年自身如何学法尊法守法,未拓展到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思维受到局限。这些知识需要在班上交流或教师指出才能发现,一旦交流后学生有可能编制出更高水平的设问,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也因此得到提升。
三、展示提升,共同成长,师生双赢
在小组命题完成后,展示提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促动学生竞争和发现问题与不足的关键。在完成命题任务后,要集中展示命题成果,积极参与小组命题竞争。哪个小组出的题更有水平,材料更新颖和接地气,问题设置更合理,答案编制更全面,这都是学生智慧和才华的比拼。学生在共同命题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在交流互动中学会了拓展思维;在展示提升中促进了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例如,利用固定知识点开展“同题异构”活动,是我常采取的做法。对“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一考点,同学们能引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相关承诺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雾霾启示录等提出各种问题,全班分组展示时能呈现这一知识点的不同问法,甚至给你带来很多颠覆成人视角的创新设问和答案。在“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知识点上,他们能结合最新的阿尔法狗(人工智能)大胜李世石、创客与极客等最新潮名词,带给你耳目一新的问题和答案,如,中国如何才能取得类似阿尔法狗的人工智能成就?你对极客与创客这些新兴事物有何感触?等等。
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只要给予学生共同命题这个舞台,有时候惊喜不止一点点。在命题中,有老师想不到的而学生想到了,学生想不到的老师想到了;有时候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你这一个问题;有时候老师给出一个答案,学生会给你拓展更多的答案……总之,这是一个相互启迪和师生双赢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成人命制的题目,虽然在质量上相对高一筹,却有可能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可能有考题或者材料不太贴近学生生活、不接地气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命题,最大的好处则是,可以让这些考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口味,而且还能是感兴趣的、最喜欢的。这对于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015年福州等地积极尝试“学生参与中考命题”,我认为这是有益的尝试,这样能缓解考卷都是“成人视角”的死板和教条。
让学生在思品课上参与共同命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也是符合现代心理学规律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拓展视野和开阔思路。同时,能进一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在一段精彩纷呈的命题展示和师生互动后,学生们发出感叹:原来,命题如此简单!原来,我们也可以命题!原来,我们命制的题也能让老师皱眉头……
当然,鉴于学生能力有限,命题质量还不够高,把握材料和设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瑕疵,设计答案不一定全面,这些环节都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加强指导和培养。另外,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比如从单一的命题,到设置分数,再到同一素材命题竞赛、命题后小组间互问互答,学生视角命的题让老师作答,加强师生互动等,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共同命题;创新;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每一个思品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大胆尝试让学生参与命题,通过材料搜集、问题创设、答案整理、展示交流等环节,促进了学生能力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找准节点,关注热点,加强引领
学生必须在对某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和系统的认识后,才有参与共同命题的基础。因此,在单元教学复习或总复习完成时,就是一个较好的契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内容体系初步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或中考考点,认真进行命题教学示范引领。教师可以抛出围绕本次命题的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后形成答案,完成共同命题。
例如,在完成“诚信做人到永远”单元复习后,笔者结合媒体报道某学生为看世界杯足球赛,在网上购买“病假条”的相关材料,引用一幅《“网购”病假条》漫画,先让学生结合诚信相关知识分组讨论对此的看法,然后再提出“你怎么看待网购病假条的现象”,最后,引导学生从评价行为、分析危害、正确做法等角度进行系统解答。
教师对命题流程进行充分示范之后,则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选命题任务,自选知识点。在课后,学习小组自行搜集感兴趣的材料,自行确定题型和设置问题(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小组成员科学分工,精心完成命题任务。教师则强调,尽量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材料,遴选正能量材料,尽量多种形式呈现(如新闻、微信、漫画、BBS论坛、编写情境等,激发学生命题的形式创新性),最后编写参考答案。
二、重视过程,细节指导,积极评价
在命题过程中,由于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足,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材料的搜集整理,可能出现材料过多过杂,不简练,体现主题不充分;问题设置单一,深度不够;答案编制不全面;等等。这都需要教师进行细节指导,不断鼓励和评价,才能出精品。
例如某组学生在完成法律知识复习后,结合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简称《反家庭暴力法》)和某大学生因掏鸟窝卖鸟十余只被判十年半的事件,完成了这样一道分析说明题:
本班张婷同学在“法治中国—今日播报”中给我们带来了两则新闻和评论:
新闻一:你造吗(知道吗)?2016年3月1日,全国人大此前通过的《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了。宪法赋予老人、儿童、妇女的合法权益又增加了一层保护伞。父母教育我们也不能任性哦,“棍棒教育”可以休矣,美美哒!
新闻二:日前,河南某大学生闫某因掏鸟窝并网上售卖幼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大学生也做出这样的事情,妥妥的一副“杯具”啊!不懂法的孩子真是伤不起。
(1)请问全国人大通过《反家庭暴力法》说明了什么?
(2)在法治社会,如何才能让“不懂法”的孩子不再伤不起?
学生的材料搜集和编写很到位,能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语言符合学生特点,接地气。因此,对该组学生编制的材料(新闻),笔者给予了积极鼓励和正面评价。但是问题设置上,该小组同学还没有充分结合知识点利用好材料。比如新闻一还隐含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根本依据;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父母(公民)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利等。让“不懂法”的孩子不再伤不起,小组同学在设置答案时,只考虑青少年自身如何学法尊法守法,未拓展到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思维受到局限。这些知识需要在班上交流或教师指出才能发现,一旦交流后学生有可能编制出更高水平的设问,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也因此得到提升。
三、展示提升,共同成长,师生双赢
在小组命题完成后,展示提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促动学生竞争和发现问题与不足的关键。在完成命题任务后,要集中展示命题成果,积极参与小组命题竞争。哪个小组出的题更有水平,材料更新颖和接地气,问题设置更合理,答案编制更全面,这都是学生智慧和才华的比拼。学生在共同命题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在交流互动中学会了拓展思维;在展示提升中促进了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例如,利用固定知识点开展“同题异构”活动,是我常采取的做法。对“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一考点,同学们能引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相关承诺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雾霾启示录等提出各种问题,全班分组展示时能呈现这一知识点的不同问法,甚至给你带来很多颠覆成人视角的创新设问和答案。在“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知识点上,他们能结合最新的阿尔法狗(人工智能)大胜李世石、创客与极客等最新潮名词,带给你耳目一新的问题和答案,如,中国如何才能取得类似阿尔法狗的人工智能成就?你对极客与创客这些新兴事物有何感触?等等。
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只要给予学生共同命题这个舞台,有时候惊喜不止一点点。在命题中,有老师想不到的而学生想到了,学生想不到的老师想到了;有时候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你这一个问题;有时候老师给出一个答案,学生会给你拓展更多的答案……总之,这是一个相互启迪和师生双赢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成人命制的题目,虽然在质量上相对高一筹,却有可能与学生之间产生距离,可能有考题或者材料不太贴近学生生活、不接地气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命题,最大的好处则是,可以让这些考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口味,而且还能是感兴趣的、最喜欢的。这对于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015年福州等地积极尝试“学生参与中考命题”,我认为这是有益的尝试,这样能缓解考卷都是“成人视角”的死板和教条。
让学生在思品课上参与共同命题,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也是符合现代心理学规律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拓展视野和开阔思路。同时,能进一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在一段精彩纷呈的命题展示和师生互动后,学生们发出感叹:原来,命题如此简单!原来,我们也可以命题!原来,我们命制的题也能让老师皱眉头……
当然,鉴于学生能力有限,命题质量还不够高,把握材料和设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瑕疵,设计答案不一定全面,这些环节都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加强指导和培养。另外,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比如从单一的命题,到设置分数,再到同一素材命题竞赛、命题后小组间互问互答,学生视角命的题让老师作答,加强师生互动等,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