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盾出版社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是一家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主要出版为军队后勤建设和军地两用人才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农服务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建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不动摇,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每年出版的新书中约有三分之一是适合农村需要的科技类图书。其中有百余种图书被评为“受农民欢迎的图书”或获得“全国科技图书奖”,《快速养猪法》、《畜禽药物手册》先后获中国图书奖。我社农业养殖种植类图书总共发行了一亿多册,这些图书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2003年被中央和国家14个部委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200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初,中宣部根据刘云山部长的批示,把金盾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先进典型,组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今年3月初,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又对我社进行了宣传报道。以下是我社服务“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服从大局,服务农民,积极做好“三农”图书出版工作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坚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金盾社作为军队主办的一家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必须自觉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把出好服务“三农”的图书,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脱贫致富作为出版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全社叫响了这样一个口号:“让通俗实用的科学知识,从金盾传向四面八方”,把养殖种植和发展多种经营等实用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一是坚持正确的出版定位。明确提出了“以实用性科技图书为主要出版范围;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部队基层和广大农村为主要图书市场”的出版定位。二是着力打造金盾图书通俗、实用、廉价“三大亮点”。在图书编辑中,坚持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办;在表达方式上,尽量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在图书容量上坚持多出小薄本,少出大部头,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买什么书,不花冤枉钱;在装帧上为农民着想,多出平装书,简装本,突出实用性,保持图书的低价位。四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三农”图书出版品种和知识内涵。紧跟农业科技的发展,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做到内容常出常新,真正为“三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审时度势,拓宽发行渠道,把“三农”图书及时快速地送到农民手中
“三农”图书的策划出版和发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本好的“三农”图书只有出版后快速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为此,我们在抓好“三农”图书编辑出版的同时,在发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适时调整营销思路,从而保证了发行渠道的畅通。具体做法是:
第一,以基层书店为依托,建立通畅的“三农”图书发行网络。金盾社从建社起就自办发行,组建了一支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发行队伍。这些老同志非常爱岗敬业,他们一年四季有250多天在外跑发行,20多年来他们跑遍了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2600多个县级新华书店,占全国县级书店的90%以上,这些县(市)级基层书店,成为金盾社发好“三农”图书的纽带和桥梁,形成了具有金盾特色的“三农”图书发行网络。
第二,搞好邮购服务,努力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金盾社坚持服务“三农”的出版方向,通俗、实用、价廉成为金盾图书的“三大亮点”。为了让农民少花钱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我们对“三农”图书一直坚持多出小薄本,这是有利于农民的。但对于书店来说,这类图书由于单本定价很低,利润空间比较小,有的书店不愿进货,造成农民想买的书到书店买不到。另一方面有些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为了买一本几元钱的书,却要花十几元钱乘车去县城书店购买,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为解决这部分农民买书难的问题,我社从2001年6月起,办起了“金盾图书读者俱乐部”,专门为这些农民提供邮购服务。所有读者只要想购买金盾社的图书,都可以自动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会员。会员购书不规定指标,不收取会费,还可享受折扣优惠。凡一次购书超过15元的免收邮挂费,邮寄的图书在途中丢失的,由金盾社负责补寄。为了使他们及时掌握金盾社的出版信息,我们还免费给他们邮寄金盾社编发的“金盾会员之友”,将金盾社出版的新书目提供给他们,供他们选购。目前金盾社已发展会员70多万人,这些会员大部分是偏远地区的农民,每年金盾社仅通过邮购的图书就达几百万元码洋。
第三,办好“金盾图书会员联谊站”,拓宽“三农”图书发行渠道。为了解决边远地区乡镇农民买书难的问题,我们除了依托县级基层书店扩大发行,通过会员邮购方便农民购书外,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国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了“金盾图书会员联谊站”。联谊站的建立,实际上是金盾“三农”图书发行渠道和网络的延伸和扩展,是对有些县以下乡镇没有书店的补充。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热心宣传和销售金盾“三农”图书的会员,成立“联谊站”,由金盾社定期为他们提供金盾版“三农”图书,联谊站的同志带着图书,或跑集贸市场,或走村串巷,深入农户宣传和销售金盾的“三农”图书,这样便于农民直接挑选自己需要的图书,既方便又快捷。联谊站的同志又可通过社里给予的折扣优惠,获得相应的报酬,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也为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第四,积极参加和主动搞好“三农”图书的无偿捐赠活动。金盾社始终把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从1995年开始,我社就在比较贫困的部分乡村办起了“金盾农村图书室”,每年都为这些图书室捐赠几十万码洋的图书,供广大农民学习使用。近两年又进一步扩大了“金盾农村图书室”的规模,由原来的11个发展到40个。
三、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为此,我社今年2月做出了《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搞好“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工作的决定》,今后更要把搞好“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抓紧抓好,在选题策划、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全方位规划,把更多更好的服务“三农”的图书,及时快捷地送到农民手中。
第一,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图书的出版工作;第二,以《百姓生活园》、《科学种养》两本杂志为阵地,突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第三,以“金盾培训中心”为基地,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第四,进一步搞好邮购服务,努力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第五,进一步扩大“金盾农村图书室”规模,加大赠书的品种和数量。第六,完善“金盾图书会员联谊站”建设,进一步扩大发行渠道;第七,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万村书库”工程,以及国家倡导的各项无偿捐赠活动。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第一位,挑选高质量的“三农”图书送交国家有关部门遴选,并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赠送,真心实意为国分忧,为民谋利。
我们在服务“三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金盾出版社社长)
一、服从大局,服务农民,积极做好“三农”图书出版工作
“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坚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金盾社作为军队主办的一家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必须自觉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把出好服务“三农”的图书,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脱贫致富作为出版的重点。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全社叫响了这样一个口号:“让通俗实用的科学知识,从金盾传向四面八方”,把养殖种植和发展多种经营等实用科技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一是坚持正确的出版定位。明确提出了“以实用性科技图书为主要出版范围;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部队基层和广大农村为主要图书市场”的出版定位。二是着力打造金盾图书通俗、实用、廉价“三大亮点”。在图书编辑中,坚持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办;在表达方式上,尽量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在图书容量上坚持多出小薄本,少出大部头,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买什么书,不花冤枉钱;在装帧上为农民着想,多出平装书,简装本,突出实用性,保持图书的低价位。四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三农”图书出版品种和知识内涵。紧跟农业科技的发展,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做到内容常出常新,真正为“三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审时度势,拓宽发行渠道,把“三农”图书及时快速地送到农民手中
“三农”图书的策划出版和发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本好的“三农”图书只有出版后快速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为此,我们在抓好“三农”图书编辑出版的同时,在发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适时调整营销思路,从而保证了发行渠道的畅通。具体做法是:
第一,以基层书店为依托,建立通畅的“三农”图书发行网络。金盾社从建社起就自办发行,组建了一支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发行队伍。这些老同志非常爱岗敬业,他们一年四季有250多天在外跑发行,20多年来他们跑遍了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2600多个县级新华书店,占全国县级书店的90%以上,这些县(市)级基层书店,成为金盾社发好“三农”图书的纽带和桥梁,形成了具有金盾特色的“三农”图书发行网络。
第二,搞好邮购服务,努力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金盾社坚持服务“三农”的出版方向,通俗、实用、价廉成为金盾图书的“三大亮点”。为了让农民少花钱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我们对“三农”图书一直坚持多出小薄本,这是有利于农民的。但对于书店来说,这类图书由于单本定价很低,利润空间比较小,有的书店不愿进货,造成农民想买的书到书店买不到。另一方面有些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为了买一本几元钱的书,却要花十几元钱乘车去县城书店购买,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为解决这部分农民买书难的问题,我社从2001年6月起,办起了“金盾图书读者俱乐部”,专门为这些农民提供邮购服务。所有读者只要想购买金盾社的图书,都可以自动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会员。会员购书不规定指标,不收取会费,还可享受折扣优惠。凡一次购书超过15元的免收邮挂费,邮寄的图书在途中丢失的,由金盾社负责补寄。为了使他们及时掌握金盾社的出版信息,我们还免费给他们邮寄金盾社编发的“金盾会员之友”,将金盾社出版的新书目提供给他们,供他们选购。目前金盾社已发展会员70多万人,这些会员大部分是偏远地区的农民,每年金盾社仅通过邮购的图书就达几百万元码洋。
第三,办好“金盾图书会员联谊站”,拓宽“三农”图书发行渠道。为了解决边远地区乡镇农民买书难的问题,我们除了依托县级基层书店扩大发行,通过会员邮购方便农民购书外,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全国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了“金盾图书会员联谊站”。联谊站的建立,实际上是金盾“三农”图书发行渠道和网络的延伸和扩展,是对有些县以下乡镇没有书店的补充。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热心宣传和销售金盾“三农”图书的会员,成立“联谊站”,由金盾社定期为他们提供金盾版“三农”图书,联谊站的同志带着图书,或跑集贸市场,或走村串巷,深入农户宣传和销售金盾的“三农”图书,这样便于农民直接挑选自己需要的图书,既方便又快捷。联谊站的同志又可通过社里给予的折扣优惠,获得相应的报酬,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也为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第四,积极参加和主动搞好“三农”图书的无偿捐赠活动。金盾社始终把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从1995年开始,我社就在比较贫困的部分乡村办起了“金盾农村图书室”,每年都为这些图书室捐赠几十万码洋的图书,供广大农民学习使用。近两年又进一步扩大了“金盾农村图书室”的规模,由原来的11个发展到40个。
三、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为此,我社今年2月做出了《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搞好“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工作的决定》,今后更要把搞好“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抓紧抓好,在选题策划、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全方位规划,把更多更好的服务“三农”的图书,及时快捷地送到农民手中。
第一,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图书的出版工作;第二,以《百姓生活园》、《科学种养》两本杂志为阵地,突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第三,以“金盾培训中心”为基地,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第四,进一步搞好邮购服务,努力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第五,进一步扩大“金盾农村图书室”规模,加大赠书的品种和数量。第六,完善“金盾图书会员联谊站”建设,进一步扩大发行渠道;第七,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万村书库”工程,以及国家倡导的各项无偿捐赠活动。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第一位,挑选高质量的“三农”图书送交国家有关部门遴选,并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赠送,真心实意为国分忧,为民谋利。
我们在服务“三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做好“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金盾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