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革命文化的传承:价值、困境及推进路向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书写的红色篇章.当前,革命文化的传承遭遇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蚀、教育与日常生活二分的影响、代际践行弱化倾向的挑战等多维困境.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立足于新时代,推进革命文化传承,要以消解现实困境为导向,遵循理论话语强化思想认知、生活教育构筑情感认同、实践参与培育行为自觉的规律和路向展开.
其他文献
清顺治十五年(1658)至康熙四十六(1707)年间,在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附近陆续建立《鄂齐尔墓碑》《纳穆生格墓碑》《郎苏诰封碑》《巴图诰封碑》《巴图谕祭碑》(最后两通碑文刻在一个石碑上)等石碑.这些碑刻的主人都属于蒙古兀鲁特部明安家族的几代人.兀鲁特部是东部蒙古五诸侯之一.北元中期,中兴之汗达延汗第九子格勒博罗特领有该部.天命七年(1622)初来归后,兀鲁特部首领明安与四贝勒皇太极缔结姻亲关系.入清之初兀鲁特部单独组编一个独立的蒙古固山,后来编入满洲正黄旗.明安家族是清代北京八旗蒙古的显赫勋贵,共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继承、吸收了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优长,形成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视域.运用这一视域观察效率与公平,引发一系列观念变革: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复合关系,判断效率与公平制度安排合理性的主体标准是看它有利于少数人、多数人还是每个人,效率与公平的运行需要制度保障.与社会存在形式从领域合一到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分离相一致,现代社会的效率与公平也呈现一种结构性存在,至少存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效率与公平.而不论是从领域看还是从层面看,效率与公平都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不存在同一领域和层
21世纪,人口数量和质量日益剧烈的变化已成为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生育率和死亡率下降的全球趋势为人口系统向新状态转化创造了条件.人类社会正处于历史上两种前所未有现象之间的过渡状态: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对该系统性转变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迫切,因为对人口系统的现状解读与趋势预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任务之一.文章参考学者的研究成果、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分析世界各国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老龄化过渡的规律、特点和原因,发现赶超型国家实现人口红利的广度和深度明显高于已经完成人口红利的
满族是在明末东北这一特定历史时空中,由明末女真母体里衍生而来的中华民族内部的一个新的民族,在其由部落到国家,从雄踞东北到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先后完成了对明末女真、东北各族和中华民族的政治整合,建立了后金及清政权,历经从建州女真到满洲民族,从"满汉一家"到"天下一家"的历史变迁,为清末外强入侵情境下世界格局范畴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
彼得·麦克拉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和美国批判教育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其革命性的批判教育学思想近年来在教育理论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寻找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形式、建立新社会是革命性的批判教育学思想的主旨.革命性的批判教育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的内涵包含自我觉醒与行动.革命性的批判教育学比其他左派教育思想更具有推翻资本主义的坚定性及知行统一等超越性,但是它也存在着乌托邦空间"理论化"的过度抽象及理论表述晦涩难懂的局限性.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流动人口规模逐年扩大.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社会融入程度等,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中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特征及社会融入情况.整体上,老年流动人口群体低龄化特征明显,健康水平较高,性别的数量差异不大,但流动原因的性别差异明显.老年流动人口群体居住稳定性较高,有着较强的融入流入地的内在需求,而社会融入的能力较弱,融入当地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也较弱.在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主
本文有两个目的:一是阐释死亡医学化与慈怀护理运动的关联,说明社会学与人类学从死亡问题转向濒死生命研究的历史背景和学理意义;二是使用制度与观念交叉的分析视角,解析我国六种临终关怀模式的组织形态和思想内涵.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大渐弥留之痛是躯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性的苦痛之合,也是临终关怀之本.这个道理古已有之,然而伴随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和老龄化,关怀临终生命的手段、制度、责任归属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锐变.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界针对这种锐变的研究可能成为这两个学科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因为濒死的生命状态和濒死的生命质量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全覆盖,形成了以典型劳动关系为基础、职工-居民二元分化的类法团主义模式。但为数众多的新业态劳动者仍游离于职工社会保险和居民社会保险之外,难以有效参与到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当中,新业态背景下的社会保险困境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劳动关系学界率先对新业态社会保险问题做出回应。
以提高行动质量为目标,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行动研究契合了国家对学术研究者的要求.目前我国学术领域对于行动研究的讨论较为零散,理论与经验研究均有待补充.本文以中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学干预研究(2011年—2018年)为实证材料,初步探讨行动研究中行动与研究的互构、互嵌关系,为未来的行动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中国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研究是一项社会干预的行动研究,旨在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效能、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者对当地行动者进行培训,并对干预行动进行设
"适应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秉持的教育发展观,主张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式来发展.其理论概括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为代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教育发展观面临重新审视."适应论"的规律判定应作为重新审视的关键."适应论"以"教育从属于社会"作为思想前提,秉持从社会发展到教育发展的理路."教育从属于社会"是一种历史性关系.基于此,"适应论"的进路是一条特殊的思考线路."适应论"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适合于特定情境的.在新时代,"适应论"与教育发展实践的互动变得不畅,并且滞后于教育发展理论的需求.由此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