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在教育领域普及应用的瓶颈分析(下)1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提出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我国教育领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惑,为什么?
  我们认为原因很多,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第一,1578.2万名(截至2016年数据)教职工中真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比例不高。第二,教育软件与硬件研发人员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够,从而造成了信息技术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不同话语体系。这两个系统实际上很难进行专业的对话,联合起来共同研发智慧教育集成方案的机会更少。第三,少数行之有效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需要”的找不到“合适”的卖家。
  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第一,观念问题。穿“技术”新鞋,走“传统”老路,只说不动。第二,师资问题。师资信息技术知识匮乏,教学素养需要提高。第三,条件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硬件条件限制,教育资源匮乏。第四,应用问题。只作为演示工具而存在,没有与研究、改革和创新融合。但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教育信息化目前的瓶颈,就是经典学院派、春秋战国、教师惯性、两张皮等问题。
  瓶颈之一:经典学院派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着对信息化手段的需求程度和内容。我国中小学接近半数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于学校建立及新闻发布,而直接用于教学的比例则少得可怜。有些地区更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单纯追求名誉上的达标,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都知道,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配发设备、开发资源,更不是为了达标与演示,而是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瓶颈之二:春秋战国
  许多软件不能够实现跨硬件的应用,或者是许多硬件不能满足平台使用等,类似的问题严重阻礙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所以如果一个学校购买了一个品牌的电子白板,就很难兼容另外一个品牌电子白板的软件服务,这样就给教师的使用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这个特性也给电子白板企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些企业为了抢占地盘,不惜以低于成本价格进入市场,结果无法提供后续服务,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又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不便,导致最终被淘汰,退出市场。
  因此,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应该都是统一和开放兼容的。
  瓶颈之三:教师惯性
  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大的比重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育手段和工具,教师不习惯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担心信息设备的使用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教师培训针对信息化技能的内容不多,教师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性和能力都比较欠缺,这都会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也是瓶颈之一。
  所以,要促进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对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进行针对性设计,使之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瓶颈之四:两张皮
  大量的实验表明,即使有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合适的软件,教师对技术也比较熟悉,教师却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环境和软件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甚至教学方式都没有得到改变,信息技术和教育仍然是两张皮,对教学模式、内容及观念没有发生任何结构性的变革。
  真正变革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本质。
  造成上述瓶颈的根源,表面上看是很多学校买的不用,用的不买,造成了大量设备闲置,经费浪费,需要的没有,有的不需要,实际上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探索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实践
  信息技术对学习的冲击和改变,正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悄悄改变。2015年5月,第一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青岛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大会召开的贺信中提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随后不久,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由此可见,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重点在于实践,而且是深度融合的实践。
  第一,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实践者,信息化师资队伍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中坚力量,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关键环节。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需要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信息素养,将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和教研中,如自主学习、智能录播、专递课堂、智能教研等,通过技术的引入打破传统课堂的僵局,打造教育新常态。
  第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学校和教室中的铺设逐渐完善,接下来就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促进教育变革。例如通过使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智能教育,分析学生学习路径、预测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建议和路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为未来教育引领方向!
  第三,信息化资源的开发。
  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有序推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技术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失调和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根据教育需求,分阶段开发出一批优秀的教育资源,并大力推广和宣传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让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章可循,同时避免“技术孤岛”的现象产生,尤其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参与其中。
  笔者坚信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将是革命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也许十年以后教育将是面貌全非!
其他文献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思想内涵的常态数学课堂,凸显课堂思维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开阔、灵动起来,不断提升思维品质,我将开放题的设计引入了常态数学课堂。  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不再是单一、固定的。开放题要求学生充分联想、勇于创新、灵活运用。那么,在常态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开放题的教学设计呢?  一、从条件开放出发  案例列举:你能在下面的方框里填入哪些数字,使算式成立?  □×□=16 □×□=24  
期刊
本报讯 为进一步规范小学科学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全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常态化开展,近日,阜阳市颍上县教育局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全县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班。全县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小学分管校长400余人参加了培训。  教育局副局长韩振标在动员讲话中说,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
期刊
本报讯 近日,安庆市潜山县教育局与腾讯公司联合组织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腾讯智慧校园项目正式启动。  仪式上,潜山县副县长陈昌奇,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余云霖,腾讯智慧校园全国渠道负责人刘超分别致辞。潜山县教育局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腾讯智慧校园安徽省合作試点县”授牌仪式。仪式后,腾讯公司就智慧校园综合教育平台功能介绍、实际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
期刊
本报讯 近日,马鞍山市雨山区科普大篷车驶入雨山中心小学,同学们在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依次有序参加观摩活动。  这次的科普大篷车并不像原来的一些科普信息展板,学生不仅可以阅读科技原理,还可以动手操作验证科学的神奇之处。例如“摩擦可以起电的纳米布”,学生将机器上的布条在铁棍上摩擦后,通过电流表的指针转动就能清楚地看到电流的存在。“同学们,这是纳米材料做的布,摩擦后产生的電流在电流表上
期刊
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学校成立在线课堂,先后开通班班通,积极争取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项目,开通留守未成年人亲情联通室和心理咨询室,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同时学校进入信息高速通道。目前42个教学班全部安装班班通,还建有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每间教室都装有教学控制软件,可实现教师对学生整体、分组和单机控制及师生教学互动双向交流活动。学校还建设在线课堂主讲教室和录播教室,创办校园电视台,建立数字化校园等。  学
期刊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对艺术的欣赏靠直觉的感受,而对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就会“越过感受”直接进入认知。“陌生化”正是将人们习见的常事、常情、常理变成“陌生”,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调动人们的思维,再以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以新的体验,新的认识。  在音乐课堂中,当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很多以往课堂上惯
期刊
本报讯 5月31日,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果园小学与丰台师范附属小学三校联合以“春天”为主题,成功举办了远程跨区域、跨学科的综合互动教学活动。  新城子镇中心小学展示科学课《找春天》,让学生利用iPad走到乡野田间,将家乡特有的动植物带入课堂,以科学的视角和态度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展示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果园小学展示音乐欣赏课《唱春天》,让学生在传唱古诗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台师范附属小
期刊
本报讯 为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合肥市红星路小学牵手北京、上海等先发地区名校,通过区域间交流合作,与优质教育高位对接。近日,该校在国际部校区报告厅举办了以“聚焦核心素养、绽放活力课程”为主题的京沪皖三地活力课程交流研讨会。  活动伊始,红星路小学信息学科教师彭玉峰及科学教师朱小佳带来了一节融科学、数学、信息等相关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融合课——《测速机器人》。课程以视频导入,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
期刊
作为第四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的专题论坛,雄安新区教育发展论坛于5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雄安新区未来成长之路,推动雄安新区智慧教育建设。北京市教委信息中心主任武装表示,全國教育信息化大会提出教育信息化2.0后,北京市正在紧锣密鼓制定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计划,促进京津冀的协调发展。从雄安信息中心的角度来说,希望尽快落地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做好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综
期刊
本报讯 近日,“通州区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项目阶段研讨会在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办,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永乐店镇中心小学和南关小学三校联动,进行“智慧课堂助力学生发现之旅”主题研讨活动。  活动第一部分为教师集体观摩现场课,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刘岩晶、郭倩老师,以及永乐店镇中心小学谢海红老师、南关小学李想老师,分别展示了四节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的现场课。课程均借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