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更是如此。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中学各学科都在进行课改,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而且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一向适应传统教学的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时代在变,学生的需求也在变,所以,我们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作出相应调整,力争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突破“教师的严厉”,用教师的人格示范力量,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所谓人格的示范力量,是指通过教师个人的思想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想刻板、循规蹈矩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老师的一贯评价,因此,要想影响学生,思想品德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那么,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示范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格
一个人的素质,首先体现在其思想品格中,它通常通过一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思想品德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如果整天怨天怨地,思想消极,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升国旗仪式上,学生们已站得端端正正,而教师们却很随意地在交头接耳;再如,在校园里随地乱扔垃圾,与人交谈常骂脏话。这样的行为,让学生们怎样看待?我们又怎样去教、去启发他们呢?因此,做到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2.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思想品德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思想上的指路人,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思想品德教师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站稳脚跟,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课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否则,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只会让学生瞧不起。
3.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思想品德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情绪,还能增强说理性,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比如,在讲《跨越代沟》一课时,我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作为案例来教学,设计好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会学生处理与父母、长辈之间关系的方法,效果非常好。从很多小事中,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你才会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二、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神圣殿堂,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做出更大的突破。现阶段思想品德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如我在初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的“社区调查活动”,通过小调查,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堂灌”是许多教师的通病,教师总想把自己的知识一次性教给学生,可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比如,学习了“规则、法律”等知识后,我会让学生开展辩论会,共同探讨生活中的一些違反法律的现象,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改进建议;再比如,学习了《哭啼的自然》之后,我会让学生分析社会中种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并找一找解决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提到的解决方法非常独到,让我感到很自豪、欣慰。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在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不断地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时代在变,学生的需求也在变,所以,我们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作出相应调整,力争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突破“教师的严厉”,用教师的人格示范力量,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所谓人格的示范力量,是指通过教师个人的思想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想刻板、循规蹈矩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老师的一贯评价,因此,要想影响学生,思想品德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那么,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示范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格
一个人的素质,首先体现在其思想品格中,它通常通过一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思想品德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如果整天怨天怨地,思想消极,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升国旗仪式上,学生们已站得端端正正,而教师们却很随意地在交头接耳;再如,在校园里随地乱扔垃圾,与人交谈常骂脏话。这样的行为,让学生们怎样看待?我们又怎样去教、去启发他们呢?因此,做到言行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2.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思想品德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思想上的指路人,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思想品德教师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站稳脚跟,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只有这样,讲课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否则,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只会让学生瞧不起。
3.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思想品德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情绪,还能增强说理性,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比如,在讲《跨越代沟》一课时,我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作为案例来教学,设计好问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会学生处理与父母、长辈之间关系的方法,效果非常好。从很多小事中,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你才会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二、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神圣殿堂,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一方面应做出更大的突破。现阶段思想品德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报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如我在初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的“社区调查活动”,通过小调查,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三、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堂灌”是许多教师的通病,教师总想把自己的知识一次性教给学生,可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比如,学习了“规则、法律”等知识后,我会让学生开展辩论会,共同探讨生活中的一些違反法律的现象,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改进建议;再比如,学习了《哭啼的自然》之后,我会让学生分析社会中种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并找一找解决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提到的解决方法非常独到,让我感到很自豪、欣慰。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在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不断地在教学中有所突破,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