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核心区打造“中国梦”公布“升级版”实施方案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举国上下畅谈“中国梦”的氛围中,北京海淀区发布了《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暨落实这一方案的《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方案”和“路线图”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和权威性,据悉这是由236家企业、59位行业技术专家及14家投资机构参与编制的,几易其稿,擘画经营,务求可行。众所周知,“中关村”开启了科技体制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先河,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而民营是“脊梁”。记者在采访和阅读资料时深深感到“灵魂”薪火相传,“脊梁”更加健壮,“中关村”立足在神州大地,争鼎世界辉煌。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和挖掘不尽的潜质,是“中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强大动力引擎。海淀区副区长孟景伟曾充满自信底气十足地介绍说:“核心区内有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院校83所,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51家,两院院士524位;海外归来创业高端人才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三;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42家,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这样的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密集程度在全球罕见……”。让人欣喜的是海淀核心区总收入2012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左右;2013年的奮斗目标是力争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凡认真研究过“方案”和“路线图”的人士无不欢欣鼓舞,认为这是中关村核心区打造“中国梦”的“升级版”,只要抓好落实,“梦想就一定会照进现实”!
  科学城与北部科技新区
  联袂共舞
  海淀科学城是中关村的发祥地,北部科技新区为科学城添加“续航力”,联袂共舞,更加妩媚。旧城添新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将是核心区两个万亿元经济增长的双翼。当我们驻足“联想”、“百度”大楼时,“鼎好”巨屏跳动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字幕昭示核心区的未来……。“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快两大重点功能区建设,提升核心区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力”,其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二是“加快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
  “科学城”建设“老兵谱新篇”重在示范效应。
  一要“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打造科学城高端产业形象。盘活科学城存量空间资源,为重点产业项目释放空间。制定特色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产业准入标准。强化市区协调联动,实施市区联合招商,加快梳理筛选重大项目落地特色产业园”。
  二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支持北理工、北航等有条件的产业技术研究注册独立法人实体,采取专项资金、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成果在海淀落地转化。依托软交所等机构搭建研发供求对接平台,组织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三要“完善科学城建设服务推进机制。建立市区科学城工作组、街镇、重点建设项目的联合工作对接机制。研究制定市区联合招商工作方案。探索与驻区大院大所建立常态对接平台,健全和完善早期潜力型项目的先期筛选机制”。
  “科技新区”凸显建设速度旨在增加“续航力”。
  一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延伸产业链,增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力。完成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挂牌,打造1到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对接‘十百千’和区重点企业空间需求,推进领军企业落地,培育领军企业整合全产业链创新的自组织能力,增强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要“加快北部创新创业要素聚集。 以标准化定制楼宇吸引创新创业服务要素加快聚集,打造特色鲜明的要素聚集功能区, 建设北部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技术转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要素集聚,形成要素聚集合力。探索建立以技术前瞻性、成长性、辐射力和综合效益为导向的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动态优化要素聚集规模结构”。
  三要“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承载高端产业能力。强化北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规划,重点培育一批支撑全产业链创新、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孵化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四要“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活力北部。加快北部信息、商务、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北部宜业宜居水平。加强海淀高新技术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在园区示范应用,建设绿色节能、水和固废资源等循环利用示范工程。
  “五大工程”
  浓墨勾勒出海淀园愿景
  “五大工程”的目标是“提升核心区创新引领辐射力”。主要内涵:一是“实施产业领航工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二是“实施创新聚变工程,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三是“实施创业光合工程,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四是“实施创想圆梦工程,激发区域内在创新活力”;五是“实施全球联动工程,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
  “路线图”为我们勾勒出一派“创新”发展的生动画面,摘其亮点,以飨读者。
  核心区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产业,2015年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在运营平台、软件、终端产品、硬件设备、应用服务等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培育出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和高成长的“瞪羚”企业。2020年前让海淀70%以上的企业接入到IPv6网络,为海淀互联网产业发展拥有全球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区“北斗”及空间信息产业,2015年收入达到450亿元。明确了“三大任务”和“六个主攻方向”。到2020年,实现海淀在全国“北斗”与空间信息产业中拥有“全球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核心区云计算将编织出国际级的产业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突破2300亿元,形成35家十亿元以上级别的龙头企业,其中百亿级的5家。到2020年,海淀云集算产业相关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速35%,为跻身国际一流云计算产业基地集聚能量。   核心区的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将在化药、中药、生物药领域求得突破。力争在2015年底,全区新增1到2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新成立1到2个产业联盟,引进10个以上高端人才团队。
  “五大机制”
  给力海淀园腾飞添翼
  “五大机制”内涵丰富,旨在“增强核心区创新发展内在活力”。要点是:一曰“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二曰“建立园区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和服务跟进机制”。三曰“建立园区和乡镇产业园发展的统筹联动机制”。四曰“建立楼宇招商投资促进机制”。五曰“建立产业有序转移和利益共享机制”。我们认真研究并细分这“五大机制”,不难看出“看得见的手”之良苦用心,坚持中关村“创新”这一亘古不变的“灵魂”,重视并用好“民营”创造的改革红利,发挥政府的主动服务和协调功能……在“路线图”的每个“节点”上都竖立明确的“方向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从“应用”、“跟进”、“联动”到“促进”和“共享”,“引而不发跃如也”,着眼的是市场和實体经济,补救的是创新改革新兴产业技术壁垒的“短板”,充分体现出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和广度。“跟原来习惯于宏观地从框架开始制定发展规划不同,这次方案制定的每个环节全部来自扎实的市场反映和行业意见。进一步发展某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壁垒在哪,哪些技术环节是短板,全部都是经过数百家企业、数十位业界专家反复研究后决定的。”诚如斯言,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集思广益,凝结智慧,致使这份“方案”和“路线图”更具指导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也就是科学性。
  文化科技
  “双轮驱动”促进发展
  海淀核心区坚持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路驱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主要内涵是:优先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大力发展文化装备产业、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现阶段重点立足在发展新媒体、网络应用、数字设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五个细分产业。令人神往的是,到2015年,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在网络应用、数字出版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10项以上具有重大影响力自主创新成果,塑造若干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科技品牌,培育和集聚一批文化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培育出若干家千亿级、一批百亿级文化科技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专、特、精、新”的文化科技中小企业,在数字设计、新媒体等领域形成1到2个千亿级、8到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将海淀打造成为国家新媒体产业发展示范区、网络应用技术和业态策源地、数字设计创意辐射区、数字出版内容创造核心区和动漫游戏应用模范区,成为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先行区。
  核心区软环境
  建设“筑巢引凤”
  中关村海淀核心区持续坚持“优化软环境建设,增强核心区创新发展吸引力”。海淀园副主任张秀英热情洋溢地向记者介绍说,“海淀区和海淀园立足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业,陆续地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在发布的“方案”中强化了软环境“筑巢引凤”的理念。一是“建设富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二是“建设值得企业信赖的法制环境”,三是“营造包容创新的人文环境。
  对“方案”精华可以解读为——核心区海淀园特别重视中关村的“1+6”政策。在贯彻这一政策中,海淀共有25家国有企业单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占全市总量的46%;758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96家企业享受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并积极组织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
  对“方案”特点可以理解为——2012年,海淀园管委会会同海淀区金融办等部门对园区涉及创新企业和产业发展的16项政策进行了梳理和修定。出台了“1+10”创新政策体系(即1个申报平台和10项政策);还安排了1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海淀园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海淀园整合了园区建设管理、科技拓展、投资促进、经济信息化、知识产权等多项职能,打造了一个面向科技产业的跨部门、一门式的协同服务及科技创新资源、政策导入平台等,采取了条块结合的新型内容服务组织方式,建立了包括中关村科学成、“专精特新”产业园、智慧海淀等在内的7个专项工作组,以更好地满足园区建设需要。
  对“方案”愿景可以描绘为——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思想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增强核心区创业文化辐射力。加强核心区品牌形象的定位和设计,突出核心区特色,传播“海淀创想圆梦热土”新形象。整合网络、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加强与境外主流媒体合作,加大海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核心园区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
  无论漫步在“科学城”,抑或徜徉在“北部科技新区”……“圆梦热土”升腾着勃勃生机,中关村核心区奋力争当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创新排头兵,“双轮驱动”,跨越发展,谱写新篇章!
其他文献
扫描中国互联网领域,没有人比周鸿祎更令对手惊恐;遍寻中国互联网行业,没有人比周鸿祎更让同行痛恨;浏览中国互联网江湖,没有人比周鸿祎更遭人唾骂。置身于高手云集的IT王国,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屌丝”,周鸿祎不断地发动着疯狂的“逆袭”,在彻底颠覆和改写固有商业规则和盈利模式的同时,主导和引导着互联网行业的进化与优化,而在中国庞大的互联网家族阵营中,周鸿祎挂帅的360也绝对算得上一朵争相斗艳的奇葩。  不
期刊
2013年以来,京津冀正在成为全国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京津冀三地密集互动,国家已经从国家层面着手启动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出重大战略思想,李克强总理则提出了京津冀地区节能降耗的目标。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在对北京市工作批示中又一次提到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中央的推动给三省市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京津冀科技园区在科技合作、产业升级
期刊
再没有像今天这样,科技与文化如此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科技与文化的边缘已经很难界定了,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肇始于科技的兴起。被誉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高屋建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率先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由此拉开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序幕。  但是在经济达到一定繁荣程度,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精神享受渐成主流,文
期刊
办公室里几位年轻朋友,相继成为父亲或母親,添丁之喜,自然是热门话题,议论最多的焦点却是婴儿奶粉问题。“民以食为天”,宝宝位列其首。据我的观察,这些白领同事,十之八九是首选进口奶粉。至于来路,八仙过海,各有门道,德国、日本、法国、新西兰,乃至于特区香港。为此,我这个爷辈的耄耋老人也曾甩出过不中听的话,“难道国产婴幼儿奶粉不养崽吗?”年轻的朋友很有修养,笑而不答,但答案却挂在脸上——“三聚氰氨”致三鹿
期刊
新政开局以来,舆论焦点多了一个新词汇——“李克強经济学”。《南方周末》给出的注释一言以蔽之曰,“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经济的轨道。”愚以为,“重回”二字并非确切,但露出“恨铁不成钢”的焦灼心态。事实胜于雄辩,挽“市场经济长弓”射“计划经济死靶”的先行者,30多年前神州大地已然“飞鸣镝”,“开弓没有回头箭”,时下紧要的是有的放矢“导箭中靶”。在全球智库峰会上李稻葵教授说: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改革制度变迁
期刊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将在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全力打造中关村创新中心區(英文全称为Center of Innovative District,简称CID)。CID位于海淀北部地区,面积226平方公里,涵盖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四镇。它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的重要构成。通过与中关村科学城等重点创新功能区建立对接机制,建立起高端
期刊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创意呢?  在北京,在这样一个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城市,你所习惯的却是车水马龙的街市和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古老的胡同与四合院在都市气息的包围下那么容易让人忽视。假如在古老的胡同中坐落些许“创意工厂”,让西装革履的企业家和商人与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这里相遇,岂不独具一番风味?  老印刷厂的新生活  其实不用假如。在北京市东城区诸多胡同中的深院里,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地铁5
期刊
“温故知新,谋划未来”  由资深记者魏群女士主编的《为民企立言》是一部厚重的“民营经济改革深思录”,读后先是有一种“学而时习之”的感触,掩卷凝思则又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感悟。不仅因由“立言”者是诸如于光远、黄孟复、胡德平、吴敬琏、江平等这些学者名人,更在于这“立言者说”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契合。吴敬琏先生接受魏群采访时说,中央文献研究室付梓了《江泽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一书,江泽民寄语“解
期刊
教育创新已经越来越热。不仅中国在进行教育创新,全世界也在进行教育创新。但在全球化这个阶段,我认为,教育创新做得最好的仍然是在硅谷。硅谷的网络课程、网络教育让人们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让全世界更多人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  在古代农业经济时代,儒学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那个四书五经时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老师的日常教育都是以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书籍为主。虽然教学方式多样,有面授、
期刊
“像现在我的猫耳竖起来,表示我正在兴奋状态!如果很放松,就会垂下来。在想事情就会动来动去!好好玩!”6月的一天,台湾电视主播吴依洁在Facebook上传了头戴能感应脑波的猫耳朵新玩具的照片。  但这一玩具可不一般。该产品是根据Neurowear研制出的智能猫耳头箍Necomimi制作而成,其内置的传感器可以探测佩戴者的脑波。它与苹果iPone4S上的语音控制功能Siri、英特尔3D芯片、IBM超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