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专题课标考纲要求
  1课程标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考试大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本专题基础知识概说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的根本原因,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不同,前者是世袭,后者是选举产生。
  君主立宪制可分为两种情况,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开创者和典型国家是英国,其基本特点是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是德意志帝国,国家权力中心是皇帝,议会是虚,君主是实。
  民主共和制也可分为两种情况,总统制共和制与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的开创者和典型国家是美国,基本特点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实际国家权力中心是总统;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1875年宪法颁布后的法国大致上属于这种政体,只不过总统权力较大,所以也有人认为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或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共和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两种不同类型四种不同情况,主要是由这些国家不同的国情造成的。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保罗·瓦雷里
  所以闭嘴吧,生活,旅行,冒险,祈祷并且不要后悔。——杰克·凯鲁亚克
  三、本专题2013年高考真题
  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3(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4(2013·山东文综·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6(2013·海南单科·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7(2013·四川文综·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8(2013·北京文综·2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9(2013·广东文综·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10(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四、本专题基础知识训练
  117世纪,彻底打破了“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这一传统观念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议会的设立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查理二世复辟D《权利法案》的颁布
  2英国某政党领袖通过竞选获胜,将出任内阁首相。以下他的活动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觐见国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出任政党领袖 ③领导本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A②→③→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③→②→①
  3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这一叙述揭示了
  A《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B政党政治出现的背景
  C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背景D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4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一规定是为了
  A加强权力制衡B体现人民民主
  C打击殖民统治D维护中央权力
  5以下是某同学学习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摘录笔记,其中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记录有误的是
  A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B参议院或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均可自行生效
  C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D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走完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林夕
  6共和国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下列政体符合共和制精神的是
  A1840年后清政府实行的政体B1689年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C1871年德国宪法构建的政体D1875宪法规定的法兰西政体
  7恩格斯曾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这句话说明
  A德意志帝国皇帝形同虚设B帝国首相具有重要地位
  C帝国的首相主宰国家政务D法律颁布权属帝国首相
  8《世界文化知识》一书中说:“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达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出现之前,人类政治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A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初级阶段B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政治制度
  C促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D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最终归宿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指出,英、德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不同分别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四国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共同特征。
  【答案与解析】
  一、2013年高考真题答案及其解析
  1【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
  【解析】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其目的就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2【考点】英国议会改革【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中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等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议政,由此引发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得较大利益,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要求。ABC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工业革命引发的。
  3【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
  【解析】 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项。
  4【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A
  【解析】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时间:1788年纽约某报纸。此时美国联邦宪法已经颁布,材料中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可以判断材料强调和赞美的是联邦体制,而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制度都是联邦宪法的内容但不是本材料强调的内容,故选A项。
  5【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1787年”,结合1787年宪法的背景可以判断,华盛顿所说的“现行制度”即美国当时实行的松散的邦联制,而对其进行的“彻底变革”即为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故选D项。
  6【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B
  【解析】 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国会的权力,总统的权力,各有自己的权力,故选B项。材料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高矮,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和制衡,总统权力至上和国会处于权力中心都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C、D两项。
  7【考点】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进化论【答案】C
  【解析】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据美国1878年宪法规定:各邦(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下,可以制定本邦(州)的法律。田纳西州1967年才开始接受进化论,并不意味着整个美国才开始接受,也不能表明其立法违反了美国宪法,A、D两项表述错误,排除。斯科普斯言论符合而不是违背体现自由启蒙思想的美国联邦宪法,B项错误。田纳西州无论对斯科普斯因的判罚,还是最后的接受,都体现了进化论对美国基督教信仰的冲击,故正确答案为C项。   8【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
  【解析】 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代表由普选产生,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由此可见BCD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项。
  9【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答案】C
  【解析】 题目的时间1789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因而题目中的国家是法国。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结合1877年这一时间,故选C项。
  10【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可排除B、C、D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故选择A项。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彼得·德鲁克
  二、本专题基础知识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 光荣革命之后,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君主立宪政体开始在英国确立,由此英国国王从对“上帝”负责转向对议会制定的“法律”负责,故正确答案为D项。
  2【答案】A
  【解析】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确立。政党领袖首先通过党内竞争产生,然后率领本党参加下院选举,争夺多数席位,胜出后拜见英王,获得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成为首相。最后是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名单,递交国王形式上批准,组成责任内阁政府。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3【答案】D
  【解析】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看出,这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议会选举规则改革的背景,故正确答案为D项。
  4【答案】D
  【解析】 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材料强调了凡属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权力应从各州中剥离,划归中央政府。A、B、C三个选项均无从体现,故正确选项为D。
  5【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会通过的法律不可能自行生效,须经总统颁布后才能生效,故正确答案为B项。
  6【答案】A
  【解析】 判断是君主国还是共和国,关键是看国家元首是世袭还是选举产生。无论清政府的中国皇帝、君主立宪政体下的英国国王,还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均为世袭;178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总统任期7年,由国民议会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故正确答案为A项。
  7【答案】B
  【解析】 本题通过所给材料主要考查了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理解。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主宰国家政务,颁布法律,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但宰相主宰内阁事务,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材料重在强调帝国宰相的重要性,故正确选项为B。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之前还有封建和奴隶制政治文明,可排除A项;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比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更高的阶段,可排除B、D两项;据材料和本专题知识,显然正确答案为C项。
  9【答案】(1)不同之处: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
  不同影响: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被保留下来,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德国挑起一战和法西斯专政的出现埋下了祸根。(言之有理即可)
  (2)以代议制为核心;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是当时主要的政体形式;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
  【解析】 (1)英德分属不同的政体类型,前者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后者是典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是权力中心,议会仅是门面装饰;注意影响,只答不同方面。(2)英美法德四国政治制度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无论是比较健全的,还是相对脆弱的,都没有脱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框架,都呈现出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一、文章及选项特点  选文特点:往往以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其材料基本上保留原有的语言风格,词汇量大;文章较长(400词左右),所含信息量也大。  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常分为5个或六个自然段,而且每段谈论一个问题,中心明确,很多段落常有主题句出现。  选项特点:选项简明扼要,主要以词数不多的短语或句子呈现。选项有六项(其中一项为多与选项),个别选项之间有交叉重叠的部分,这就需要学生能抓住主要信息或关
期刊
借历史概念建构知识体系例举  杨德志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中学高级  以不同的历史范式为中心线索,把孤立、分散的考点知识构建成为纵横相连的内在逻辑紧密的网络知识体系,是加深对考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重要环节,是备考复习的深化,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概念就是建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范式,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它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的联系抽象概括,有时空
期刊
“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该部分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对考生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广大一线教师对地球运动部分的试题关注度也最高,在本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的模拟考试中出现了一组“地球运动”的试题,引发了不少老师的讨论,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对于地球运动这部分的教学存在一些疑问需要辨析。先看一下试题。  【例1】图1为我国某学校(20°N,110
期刊
作为选拔性考试,合理设置试题的难度是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追求。政治主观题最能体现一份政治试题的难度,为高中政治教学所关注。但在日常的教学和备考中,师生对影响主观题试题难度的因素缺乏系统理性的分析,因而影响了教学和备考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13份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综合分析,从材料信息、问题设计、知识运用、能力层次等方面探寻影响政治主观题难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一、材料信息布雷设障,要
期刊
从思想文化上看,资本主义发展是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多元化的历史过程。  一、哲学思想发展历程: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是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它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
期刊
选修部分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要内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全国卷Ⅰ)来看,高考试题对选修内容的考查呈现三方面的特点:1高考对选修内容的考查较多来自教材之外;2选修与必修内容融合渗透考查加强,2013年选择题第34题考查选修三内容,选做题第48题考查必修三知识;3选修部分试题分值提高(2013年达到19分),考查力度加强。根据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高三历史复习必须重视对选修内容的复习。历史选修内容较多,因此
期刊
2014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卷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主干知识,以学科能力立意,创设新情境,使用新材料,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与往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无偏题、怪题、难题,考试比较能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  一、试题主要特点  1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强调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命题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考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期刊
众所周知,普通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众望所归,每位考生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如何才能鼎力相助莘莘学子个个都是庖丁?2014江苏卷第11题的备考给出了全景式的启示:  题目以李岚清同志篆刻的方印为命题素材,以邓小平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为命题切入点,直接考查了历史(Ⅲ)思想、科技、教育和文艺中的“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邓小平理论”、 历史(Ⅱ)经济文明史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国际上通称的“大陆桥”,是指横贯大陆、以铁路为骨干、避开海上绕道运输、连接两个海洋之间的国际陆上运输大通道。其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海陆联运,缩短运输里程。形象地把从我国通向欧洲新开通的铁路干线称为“新丝绸之路”。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
期刊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网购市场规模每年增长70%,仅13年“双11”购物狂欢节全天天猫交易额达35019亿元,意味着企业按需定制进行转型升级,网购在带动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促进扩大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表明①生产促进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