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治疗弱精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弱精症患者2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服用中药汤剂,每日两次,B组作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前、后进行精液参数分析。结果治疗前后A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非前向运动精子和不活动精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能改善弱精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增加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精子数量,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中药汤剂;弱精症
  弱精症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病之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现用中药汤剂治疗弱精症取得一些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弱精症患者220例,排除先天性生殖器异常、遗传病、内分泌疾病、配偶性不孕等情况。随机分为A、B组,A组165例,平均年龄29.9岁(22-46),平均不育年限4.4(1.0-15)年;B组55例,平均年龄28.2岁(21-45),平均不育年限4.2(1.0-14)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年龄、不育年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药物补肾益精汤剂组成:鹿茸、冬虫夏草、黄精、菟丝子、枸杞子、人参、沙苑子、淫羊藿、何首乌、桑椹、仙茅、覆盆子、杜仲、马鞭草、大血藤、银杏叶、补骨脂、骨碎补、金樱子、五味子、车前子、巴戟天等20多种中药,按常规方法水煎服。
  1.3治疗方法A组服用中药汤剂,常规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一次,25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行精液分析,B组作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成分是药物辅料胶囊,不含任何药物。
  1.4检测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精液检验:禁欲2-7天后用手淫法取精至无菌取精杯中,放置37℃热台60分钟,液化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進行精液常规参数分析,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1],主要检测指标有精子浓度(×106/ml)、前向运动精子(PR)、非前向运动精子(NP)、不活动精子(IM)。
  1.5仪器与耗材 伟力WL9000精子分析仪(北京),热台:PC-9(加拿大),一次性无菌取精杯:BD公司(美国)。
  1.6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3讨论
  中医古方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在治疗男性不育,尤其是弱精症方面有许多宝贵的检验。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精子的异常与肾关系密切[2]。精子数与精子活率活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相关性很强[3]。王洪亮[4]等研究发现精子活力异常患者其精子形态正常百分率低于活力正常者。唐《悬解录》记载的“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和车前子组成,本方在其基础上加味组方,其方中的鹿茸有益精髓,强筋骨的功效,冬虫夏草性味甘温,补肺益肾,对肾虚阳痿,腰膝酸痛有良好的疗效,黄精、菟丝子、银杏叶的水提取物具有抗氧自由基活性,抑制精子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精子膜结构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5],大血藤、沙苑子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补骨脂温肾助阳,骨碎补淫补肾强骨,淫羊藿有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分泌功能,有雄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睾酮分泌和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6],诸药调和,滋阴补阳,益肾生精,增强精子活力,对弱精症的治疗有很好的功效。本方经临床试验证明,服用3个月后,治疗后前向运动精子和精子浓度均有增加,不活动精子数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17.
  [2]贾金铭,马卫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思路[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7):1-2.
  [3]LIU DY,Baker HW G.Test of human sperm function and fertilization in vitro[J].Fertile sterile,1992,58(3):465-483.
  [4]王洪亮,刘睿智,张红国,等.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和活率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4):678-680.
  [5]彭守静,陆仁康,俞丽华,等.菟丝子、仙茅、巴戟天对人精子体外运动和膜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3):145-147.
  [6]汪兴生,解光艳,史学礼,等.淫羊藿等四味中药对SD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6):380-381.
其他文献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分流;腹腔分流;护理措施  1脑积水的定义  脑积水是脑室渐进性扩大影响到正常脑功能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变是脑脊液循环障碍并大量地积聚在颅内,主要是由脑部出血粘连、外伤、炎症及肿瘤所引起。  2脑积水的发病原因  2.1脑室系统梗阻梗阻部位多在脑室系统的狭窄处,如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处,致脑脊液流通障碍,脑室系统的扩大发生在梗阻部位以上。  2.2脑脊液吸收障碍婴幼儿常由
期刊
【摘要】糖尿病患病百分比;男女糖尿病患病比率;各年龄段糖尿病患病比率;城市、农村糖尿病患病比率。  【关键词】糖尿病的调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而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困扰人们生活。其中糖尿病就是一种侵蚀着人们生活质量的疑难病症。我们对铁岭卫生职业学院2012高职护理专业铁岭地区的学生及其三代亲属进行了糖尿病的调查。调查总人数4410人,其中男性
期刊
【关键词】神经系统;辅助检查;临床教学  神经系统疾病复杂多变、疑难病例多,其诊治讲究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辅检在此过程中起到验证定位、定性诊断,提供额外诊断线索和评估病情的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年来临床教学中有关神经系统辅检选择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了解病情,合理选择  要想合理选择辅检项目,首要前提就是充分了解病情,根据病史、查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据此方能有针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后致淋巴结肿大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以便减少反应的发生,并且妥善及时处理局部反应。方法对1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调查诊断。结果卡介苗接种后,一般无全身反应,接种处附近淋巴结(常为腋下)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小于1cm为正常现象,如果大于1cm称异常反应。一般与菌苗剂量,接种方法,疫苗储运条件,免疫状态有关,处理适当则预后好。结论为减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门诊进行健康咨询及健康体检的6岁以下儿童家长198名进行自编问卷调查,数据录入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长对儿童一般知识的知晓率情况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营养知识、早期教育时间、儿童睡眠方面,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临海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安全套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宣传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在临海市不同档次娱乐场所工作的418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3±2.4分,总体知晓率为71.6%,不同档次场所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安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控制效果,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0年共暴发手足口病疫情23起,发病人数156人,波及人数2242人,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暴发高峰集中在4-6月,3岁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华佗中风胶囊》(原名《消栓治瘫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及方法,为寻求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脑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先兆症及后遗症纳入治疗和预防范围观察,其中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本院生产的《华佗中风胶囊》(国家发明专利号:ZL02138726.5)进行临床观察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采取纯西药内服预防治疗,对临床症状、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均参照国内外统一规定,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补肾丸治疗肾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穴位埋线,以肾俞为主穴,随证选穴,十五天一次,六次为一疗程。配合口服补肾丸,每次三克,每日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本组360例:痊愈:192例,显效:123例,好转;39例,无效:6例,總有效率98.4%。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补肾丸治疗肾虚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关键词】穴位埋线;肾虚;临床治疗效果  笔者自2006年3月——2011年
期刊
【摘要】进入围绝经期,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现代健康管理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健康管理,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治未病”理论和心身医学相结合的角度剖析该时期女性生理、心理变化,探索女性健康管理方法,对解决围绝经期女性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