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冻土复杂区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浅析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近地表为季节性冻土层,其速度具有时变特点,随气温升高,冻土层融化,速度变低,反之速度升高,冻土层与永久冻土层之间存在溶蚀缝洞或者渗流层。从地质露头可以看出,近地表地层倾角比较陡,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冻土固化的山前砾石堆积地表,复杂的地质结构,给地震勘探带来极大困难。本文针对研究区特点,结合高原冻土二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该类地区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难点,阐述了在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中应采取的技术方法。文章在研究区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为今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木里煤田; 高原; 冻土; 二维地震勘探
  Abstract: The average altitude is 4 kilometer above sea level in research area, it is seasonal tundra near surface, the speed is time-varying, which become lower when tundra is melted as temperatures rise, otherwise, the speed become higher. There are dissolution holes or seepage layer between the tundra and the permafrost. From the outcrop,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research area, such as the steep dip Angle formation near surface, high-cold and anoxic natural environment, permafrost curing piedmont gravel is piled up on surface, and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 combining with an instance of the 2D seismic exploration in plateau permafrost area, we analyzed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project in this kind of area, elaborate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he paper acquired the high quality seism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othe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 of similar area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uli Coal Field;Plateau;Permafrost; the 2D Seismic Exploration.
  木里煤田是青海省內的重要的煤炭产地,其资源储量约占全省总探明资源储量的70%以上[1]。煤类以炼焦用煤为主,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以来,矿区各井田均已达到勘探程度,部分井田建成了露天矿井。
  伴随勘探的不断深入,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勘探经验的日积月累,复杂山区地震勘探技术已日趋成熟,其应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高原冻土区开展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及相应的技术对策。
  1. 工程区概况
  1.1 自然环境
  木里煤田地处青藏高原地带,冻土发育。工程区海拔高程在4000m~4300m之间,平均海拔4100m左右,该地区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年气温在-31.3℃~26℃,夜间气温均在0℃以下。用多数气体测试仪测试氧含量为14.5%~15.1%,大气压620Pa~660Pa(空气中的正常含氧量20.95%,正常大气压1013.25Pa)。以上环境条件,易导致高原突发性疾病,如果保护不当会严重危害施工人员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1.2 地质构造
  工作区位于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聚乎更矿区呈NWW—SEE向展布,东西长约19km,南北平均宽约4km,面积约76km2,属于木里坳陷西段。受大通山和拖莱山的强挤压应力作用,木里坳陷逆断层发育,地层破碎严重,其沉积的地层从下至上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其中,三叠系、侏罗系沉积保存完整,分布广泛。
  区内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为木里组和江仓组,在区内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中侏罗统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上,仅有局部地区与下侏罗统整合接触。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木里组,含下1和下2两层煤,厚度较大,全区发育,是主要的勘探对象。江仓组赋存于三露天,含上1和上2两层局部可采煤层。
  聚乎更矿区总体上为一复式背斜构造,由一个大背斜和两个小向斜组成,其中北向斜分布有三井田、二井田和一露天三个井田,南向斜由四井田、一井田、三露天和二露天组成[2](图1)。工作区处于聚乎更矿区南向斜东端,由于受矿区南北侧推覆构造向区内的推挤作用,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
  2. 地震工作方法
  2.1 技术难点   2.1.1施工难度大
  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气温低,严重危害着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施工季节性强。地表起伏大,地表主要为沼泽湿地,水坑密布,浅层条件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都十分不利。车辆通行和人员行走不便,仪器设备搬运困难,给野外施工的后勤保障等都带来很大制约,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1.2表层速度结构变化大
  区内表层岩性变化不大,但特定地表条件受到气候的影响使得表层速度结构变化较大。春季和冬季气温低,季节性冻土砾石层处于冰冻状态,速度达到2500m/s,而夏`秋季随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层解冻,速度逐渐变低,速度一般不超过1000m/s。由此可以看出,该区低速层速度具有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高速层速度比较稳定,一般不小于3000m/s。低、降速带变化剧烈,难以建立准确的表层结构。
  2.1.3地层倾角大
  目的层过浅(接近露头部位),地层倾角在50°~70°,往往存在多次反射波—折射波干涉嚴重,对有效反射波散射严重,影响资料品质,特别是当目的层埋藏较浅时对煤层反射波的干涉更为严重。这种大倾角的特点给地震数据采集和资料的处理解释带来很大困难。
  2.1.4地层地质构造复杂
  区内正断层和逆断层发育,断层密度大,以逆断层分布为主,在压扭逆断层、逆冲断层的作用下,地层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且局部出现直立,受逆掩断层的屏蔽,下盘反射波能量变弱。为构造解释及后续时深转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主要的技术措施
  2.2.1前期保障
  针对该区域的特殊地表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使得地震勘探工作能顺利开展。首先,通过详细的工区踏勘,优化测线部署,配备适合高原作业的机械化设备,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严格按照高原作业要求进行人员选拔和作业知识、高原病预防与救治的培训,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兼职的医疗急救师;最后,在施工过程中精心准备各项应急物资,特别是高原病防治药物器材,劳动保护用品等,确保人员身心健康。特别强调的是要优选施工设备、优化施工方法、选择施工季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2.2数据采集
  ①道距的设计。对复杂盆地及山体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探测技术问题,比如:各类多次波,侧面波的干扰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方案[3],对这次野外激发参数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该区域高徒地质构造非常发育,在这样的区域,要使陡倾角地层较好的成像,道距的设计要能够满足对高陡倾角地层反射的充分采样。在偏移成果剖面上,高陡倾角地层反射波道间时差不大于最高混叠频率波长的一半才可以较好地成像,这样可以根据地层倾角和上覆地层的速度推算空间采样间隔的公式(1)。
  (1)
  根据公式(1)可以算出,不同地层倾角对空间采样间隔的要求。式中为道距长度,为上覆地层速度,经速度调查可以知道地质露头地层的速度。为倾斜地层的最高无混叠频率,为近地表地层倾角,通过该区地质条件计算出合理的道距。
  ②接受参数的分析。工区地表类型主要有草场、山体、冲沟、河流、沼泽等多种地貌,高精度勘探强调地震信息的频带宽度,由于模拟检波器动态范围小,与仪器相比,存在“小口对大口”的不匹配现象,即便采用中高频检波器接收,也存在“高频不够,低频不足”的问题,因此,模拟检波器自身的局限性,致使在提高分辨率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据该区的地表条件和地质任务的要求(目的层浅,分辨率要求高),采用数字检波器。其特点有:响应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在整个数据传输中不受电磁污染、野外操作方便。
  ③冻土层中激发。疏松的砾石层对地震波的激发十分不利,而且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非常严重,同时针对表层速度结构变化大,选择在冻土层中激发,可以避开松散砾石层和强波阻抗界面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地震波的下传能量,降低了近地表的散射干扰,使得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大大提高(图2)。为此,针对该区施工的季节性特点,选取冬季施工。
  2.2.3数据处理
  ①多次波的干涉处理。往往存在多次反射波—折射波干涉严重,特别是当目的层埋藏较浅时对煤层反射波的干涉更为严重。处理切除时采取炮炮计算切除量和去线性干扰模块。首先识别和分析干扰的波形特征和分布特征,然后在记录中根据信号和噪声特征进行信噪分离,最后对干扰进行压制或者剔除并恢复有效信号能量,从而提高数据的信噪比[4]。
  ②针对性静校正。静校正问题是资料处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是后续其它处理技术应用的基础,也是改善资料品质的关键。对比试验高程、单炮记录初至折射、初至层析静校正方法。本次勘探野外采用道距小,为建立高精度表层模型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更有利于提高静校正的精度。通过不同静校正在单炮资料和剖面的对比认识,优选效果最佳的静校正方法。借鉴以往复杂地区的静校正处理思路与经验,在应用野外静校正的基础上,采用分频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逐步提高静校正精度,解决静校正问题
  ③精细速度分析与切除。本区波场复杂,叠加速度纵横向差异大,不同速度对构造形态的成像影响很大,在速度分析中,项目组将首先调查速度变化规律,建立速度场的轮廓;针对资料速度特点,通过试验,优化速度谱参数,提高速度谱的质量,提高速度拾取的准确性;在资料信噪比较低,速度谱质量差,叠加速度难以准确拾取时,采用常速扫描与变速扫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叠加速度场。同时进行限炮检距叠加试验,根据叠加成像效果,精细反复调整切除参数,力争达到最佳叠加效果。
  ④叠前偏移技术。地震勘探的目标之一是落实地下构造形态,偏移归位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本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如何作好偏移归位将是处理的重点之一。也是处理与解释密切结合的关键点。本次偏移归位方法重点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研究
  2.2.4资料解释   ①层位标定。层位标定是提高钻井符合率基础,根据以往的经验,大量制作合成记录,对掌握全区的反射波形与地质属性、层位变化情况以及平均速度的影响十分有益。同时大量的自然电位、电阻率、速度及各种曲深时转换,结合合成记录和地震剖面进行分析,是一种好方法。标定的关键是子波、极性、速度等几个问题。
  ②模型验证。根据地质特点和构造图,建立构造解释模型,用来验证解释成果的合理性。
  力求符合地质规律,多种地震信息验证,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为正确的划分断块提供了依据,成图后,随时取得钻井反馈信息,反复认识,不断修正成果图。多层作图,不仅限于标准层作图,还要对含煤层系附近及层间都要作图,这样有利于正确地反映有利层系或含煤层系的形态。
  ③精细的构造解释。精细的解释和反复处理密切相关,且涉及面很广,精细解释成果是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重要环节。不串层,不串相位,断点把握准,水平、叠偏对照。经过精细解释,在查明小断层、小断块、小构造及复杂的隐蔽煤圈闭中都能见到良好的效果。
  3. 应用成果
  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共完成测线7条,主测线5条,联络线2条,剖面总长16.34km。由于施工方案合理,技术措施方法得当,野外施工严格,原始记录质量较好;目的层齐全,信噪比高,地质现象清晰,断层、褶皱都有明显地反映,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图4)。一年来的资料应用,证实了本次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对煤层底板的深度和起伏形态进行了很好的控制,对本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提出了客观的评价。
  ①查明了控煤构造为两个走向北西西、倾向南西德单斜构造。两单斜构造以F2为界,在东部呈南、北分布,逐渐演变到西部上下重叠。主要含煤层段在平面、立体空间的展布,较好的控制了主要煤组的分布范围及埋深。确证了F2与F27之间存在一组新的煤层,北部深部有见煤可能性。
  ②解释断层5条,其中控制原有的3条断层F2、F27、F28,新发现2条断层DF16、DF30,断点9个。其中断距大于100m的断层5条(F2、F27、F28、DF16、DF30),断距大于100m的断点5个(df9、df10、df12、df26、F1),断距小于50m的4个(df13、df14、df15、df26-1)(图4)。
  4. 總结与认识
  通过本次高原冻土带二维地震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认识:
  (1)完善的保障措施,是高原冻土带地震勘探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2)在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变化较大等高原地区进行地震探测时,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冻土中激发、抗噪高的灵敏度数字检波器、缩小道距、增加覆盖次数,在提高资料成像效果方面初显优势。
  (3)资料处理重点解决地表、地层等引起的静校正问题。针对地层大倾角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该区构造复杂地震成像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岳红.青海省木里煤田预测区圈定及资源潜力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12):11-14.
  [2] 王佟,刘天绩,邵龙义等.青海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特征与成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7(6):26-30.
  [3] 王妙月.我国地震勘探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7:40(增刊):257-265.
  [4] 张奋轩,曹新领.地震勘探在地层倾角较大地区的应用初探[J]. 中国煤炭地质,2008:20(2):49-52.
  [5]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青海省天峻县聚乎更煤矿区二、三露天详查地震勘探[G].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测区断层等构造形迹、构造变形及新构造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对矿产资源等作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测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南缘,冈底斯弧盆系北缘,为国家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开发区。工作区构造复杂。并划分出了洋脊、洋内弧、洋岛等系统。侵入岩时代主要为燕山期。  关键词:冈底斯弧盆;洋内弧;地质资料  1.区域地质特征  测区地层隶属藏滇地层大区之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东巧一江错
期刊
摘要:针对地质测绘中现代测绘技术,做了简单的论述。从实际应用效果来说,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地质测绘作业效率,促使地质工作更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提出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应用建议,有着必要性。  关键词:地质测绘;现代测绘技术;控制测量技术  新时期,地质测绘工程得以快速发展。开展地质测绘作业,主要涉及矿产勘察与地质调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地
期刊
摘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为当今世界深部找矿最为主流的物探方法,它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探测深度大等优点。本文以黑石岗外围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深部地质体进行分析,并找出成矿有利部位,为钻孔验证提供准确位置。  关键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物探;深部找矿;黑石岗  1.前言  勘查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区(春城镇)北偏东5°方向,
期刊
摘要: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在我国取得一定的成效,农村低保制度研究已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研究的一大主题,各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效果情况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本文基于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模型与评估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市、区)进行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农村低保制度实施整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且省域差异明显;背景、路径、目标差异性与协调性会影响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绩效;经济发展水
期刊
摘 要: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由于具有双向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各类地质勘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在二连盆地新乌苏地区开展CSAMT测量工作,并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对CSAMT方法在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  关键字: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二连盆地; 古河谷砂岩型铀矿  新乌苏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坳陷脑木根凹陷西南缘,前人资料
期刊
摘 要: 多年来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勘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存在比较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本文通过对该类异常的研究,分析了其与层间氧化带各亚带间的对应关系,为铀矿钻探工作提供布设依据。  关键词: 自然电位;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 氧化前锋线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竭力促进核电、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发展。铀矿资源作为发展核能的物质前提
期刊
摘 要: 耕作方式的不同能够对土壤的水热、养分以及生物特性造成不同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能够让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生态过程得到改变。采取保护性的方式进行耕作,能够让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提高酶活性,深松耕以及免耕等方式提供丰富的资源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免耕以及少耕等方式能够大大减少土壤动物受到的干扰,从而改善其数量、种类以及结构。文章着重对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期刊
摘 要: 翁牛特旗小型露天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点多、面广、破坏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翁牛特旗四道杖房萤石矿为例,调查了矿区土地基本现状、分析了露天开采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的原因,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及《土地复垦条例》中的要求确定其治理措施,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求。  关键词: 露天矿山; 废渣堆; 治理措施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导致土地大面积损坏,
期刊
摘 要: 修正法定级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结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是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入。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指数; 修正法定级; 研究  1. 土默特左旗农用地概况  土默特左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地貌类型基本可以分为山地和平原两部分,北部是海拔为1300~2200m高的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区,南部为1000~1100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乌拉特中旗德岭山兴丰村的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为例,对项目区新增土地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水土供需平衡分析,主要是黄灌区和井灌区现状年与规划年的供需关系,最终得出整治项目的效益,为河套平原区的土地整治规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通过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175.62hm2,中、高等地面积比例增加,水利用率有所提高,由原来的0.592提高到0.85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