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思想品质。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必须承担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生物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还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生命科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要让孩子们对国家付出真挚的热爱。
  “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言上”。我很高兴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可以亲身给孩子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在生物教学中,我喜欢通过具体事例,确切的数字、图片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课堂上,我喜欢说出有力的数据。如:我国有1100多种鸟类,占世界鸟类种类的13.5%,这时,孩子们都会发出惊和欣喜叹声。这正是孩子们对祖国物类繁多的自豪感。我还找出许多中国的稀有植物:银杉,珙桐等和中国珍稀动物熊猫,金丝猴等。通过讲解,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自豪感。
  其次,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祖国资源的紧迫感。
  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同时,还向孩子指出,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那森林覆盖路率来说,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而中国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许多动植物种类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植被减少,洪水泛滥等危机感来激发学生更深的爱国情感。 还对学生讲清,我国虽然资源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低的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盲目地,不科学地开发利用,中国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加之我国生物科学发展较其它先进发达国家来也是相对落后的,所以生物资源亟待保护和发展,我们应居思危,从小给孩子培养起爱护祖国资源的危机感。
  最后,培养孩子们为我国生物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而平努力的责任感。
  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新中国在生物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如: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培育了,最优良的水稻种子,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家乡就是祖国的代名词。所以,让学生了解乡土的生物资源,以及它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使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祖国的具体体验。从热爱家乡出发奠定献身祖国的思想基础。此外,抓住《生物学》教材可与法律法规整合的内容很多。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水资源法》等可与“生物与环境”一章内容整合。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由于违背自然規律等行为造成生态失衡,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各种现状,让孩子们认识到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者,人之楷模”。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美的化身和可资效法的榜样。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每一位生物教师发挥"关心祖国,热爱事业"的表率导向作用。教师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关心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报国志向,激励奋发图强的鸿鹄大志,满怀信心地投身于祖国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来教育部课改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好的教学策略更有助于物理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对于物理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时刻都要赋予教学一些新创意和变化。如果没有新意,就算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会感觉到厌倦,为此,教师应该随时调动课堂气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从整体上看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物理教学策略的开展。  一、把握物理
期刊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学生上课时除了打闹就是打游戏、聊天,有的学生一开始还怀着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难度日益增加,也逐渐开始失去学习的热情。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感情色彩”,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思维活动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则记忆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维活跃。同时,初中生
期刊
为城乡教研统筹,促进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物理教研组决定2008年十一月十三日上午,在我校书院教学点开展全区初中物理教研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接受了这个挑战。  一、确定课题内容  在教研组的帮助下,上课内容很快就定下来了,根据教学进度就决定上《电阻的串联》。  课题倒是确定了,这节课却很有特点,是一节实验探究课,需要用到等效替代的探究方法来探究电阻串联后总电
期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
对双闭环调速系统提出了一种电流内环PI调节器采用优于工程设计法的最平幅频法设计,而速度环采用神经元控制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具有无超调、无静差、响应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使用,更显得课堂生机勃勃、如虎添翼,是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因为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欣赏到更多更美更直观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特色,
期刊
为了研究全长黏结式锚杆拉拔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特征,利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分析锚杆受力特征、土体响应,以及拉拔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锚杆轴力分布沿杆体逐渐减小;(2)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