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得客家土茶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先民多源自北方,历朝历代或因避战乱躲匪患,或因求生存图发展,千百年来一路南迁,其道路之艰辛、辗转之迂曲,非只言片语能说得清楚。有一部分人来到江西南部,亦称赣南,大至为今赣州市辖区,古时也被统治者视为蛮荒之地,得见此处山高林密,河流密布,地土肥沃,就停下了迁徙的脚步在此落地生根,安居乐业。因系外来客,故称为客家人。时光流逝,事过境迁,客家人宗支繁衍,人口渐多,至今赣南客家人口占九成以上,客人也就成了主人。先民原居北方,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来到南方是气候温暖,空气潮湿,易传染疾病,认为是“瘴气”所致,历代史籍及小说中多有记载,《三国演义》中也说诸葛亮率军南征,路上就碰上“瘴气”,军士多染疴,孔明先生自非常人,不但政治军事谋略独步天下,还懂得病理医药,用一剂药茶就解决了问题,军士奋勇,才有了七擒孟获等好戏,成就三国千古传奇。估计孔明先生所用药茶,主要成分就是茶叶而已。在客家先民之中,“诸葛亮”众多,从水土不服到适者生存,不断总结茶叶之神效妙用,客家人饮茶之风日盛。
  红茶绿茶,白茶黑茶,君山银针,龙井碧螺,把那茶分门别类,三六九等,还又讲究那暖手闻香,识形辨色,浅啜慢饮,两泡三沏,乃至于红袖掩壶,玉手端杯,是文人雅士之茶,登堂入室之礼。客家人多居于深山老林,几间木椽土坯房,几块零散薄泥田,日求三餐饱,夜求一宿暖,为香火延续,求御寒果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喝口茶而已,可没有这许多讲究。抓一把粗茶往大瓦壶里一扔,用木勺将锅里烧开的水往壶里一倒,就是客家人常饮之茶,自称为“土茶”。从早到晚,出门前饮上一碗,回到家饮上一碗,乃至把茶壶往锄把上一挑,带到田头地角水旁山坡随时饮用,繁重的体力劳动因茶而解渴提神,疲乏尽消,真可谓人不离茶,茶不离人。客家人种茶饮茶,讲求的是简单实用,一般就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把树砍了,把草拔了,开出一块地,用锄头松一下土,把那或用茶籽发苗或用扦插成秧的苗子种在土里,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反正祖祖辈辈就这么传下来的,一户人家种上十几棵、几十颗就够一家人喝,基本上没有卖过,既不施肥,也不打药,只在开春后松松土把杂草拔了,有虫子就用松树枝一掸一扫,落在地上让鸡吃了,跟高山上野生的差不多。到了清明前后,茶树发出了新芽长出嫩叶,客家女人一早就挎上竹篓子,把那带着露珠儿的新芽嫩叶撷入篓中,回来倒在竹簸箕上,摊开了等待露水晾干。此时也闲不住,要把那炒茶叶的生铁锅拿到山涧小溪旁,扯一把青草沾上点细沙,把锅里面反复搓洗,洗得干干净净,没一点儿异味。铁锅架在土坯灶上,燃起木柴把锅烧热,晾干了露水的茶叶倒入锅中还冒出一阵水汽,就只用一双巧手不停地揉捻搓拔,左右上下翻滚,炒到那叶成了条,绿变成黑,茶条儿一捏就脆了,茶叶就算炒好了。出锅后,待自然晾凉,用竹筛子筛去茶末儿,土茶就做成了,拿一个陶罐装着,日后慢慢取用。一户人家多则十来八斤,少则三斤两斤,一年到头,全家老小喝它,来人来客也喝它。
  适逢丙申猴年谷雨之前,俗务稍顿,偶得闲暇,故交吴兄邀约三五好友前往富城乡板坑村一游。这村子在县城东边约百里,驱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因是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山里大部分人家都外迁了,步行往山里走去,但见满目青翠,溪水清澈,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青蛙一惊一乍溅起几滴泥水,蝉儿叫,鸟儿鸣,好像客家山歌对唱,时而几朵白云飘在头顶,间隙透出几缕阳光,像一条条直线把天地连起来,露出几片蓝天,恍若世外桃源。再循着山涧往里走,一条白练从天而降,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就是迭水瀑布,有几十丈高。抬头望去,顶上云蒸雾绕,一股激流好像从云中窜出悬在半空,落至中段水流激湍若雪花飞舞,下泻入潭玉珠四溅,走近潭边,虽已阳春三月,但仍有阵阵寒气袭来,水珠落在身上,有一点冰凉的感觉。看过庐山瀑布之雄伟,九寨瀑布之瑰丽,在这山村得见飞瀑天降,迭水倾泻,古木参天,枯藤缠绕,也别有一番情趣。瀑布边上有个山坡,当地人称迭水寨,村民不辞辛劳,在此开出了几块地,零星种着些茶叶树,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在云中雾中时隐时现。
  接待我们的是吴兄的妹夫曾大哥,年届天命,勤劳朴实,与世无争。时近晌午,一行五六人回到曾大哥家中。曾大嫂吴氏热情招呼大家先喝口茶解解渴,曾大哥就从陶罐子里抓出一把茶叶,往茶壶里一放倒满开水,待茶味出来了就筛在粗瓷碗里,只闻得一股久违的茶香直往鼻子里钻,茶汤绿中带黄,褐中透绿,喝过几口之后,但觉得两颊生津,神清气爽,一股清爽之气行走在奇经百穴之间,直达任督二脉,心旷神怡,岂不快哉。我说了一声真是好茶,曾大哥倒不好意思了,讷讷地只说这是土茶,在迭水寨种的自己做的,不好喝莫要见怪。我等酒肆茶楼也常去喝茶,所谓高档低档便宜贵贱的茶都喝过了,难有这般感觉,这哪是什么“土茶”,这才是真茶啊。过了好几天,心里还是痒痒的,总忘不了那土茶的味道,忍不住再联系吴兄能否托曾大哥帮忙买得一些来,曾大哥回话说,乡下人都自己种一点自己吃的没有人卖,有时间到左邻右舍问一下再说,此后一个多月无音讯。就在我把这事儿要淡忘了的时候,端午前的几天,吴兄带了一包东西来找我,打开一看,是梦寐之中的“土茶”。吴兄说,听说我想喝土茶,曾大哥可操心了,就把自家做的几斤土茶都拿来了,后又颇费周张,东家收几两西家收半斤,一个多月了,收得这土茶十来斤,再也无多了。
  是茶也,昔时乡野村夫之饮,而今登堂入室之品,岂敢贪杯独饮?只求有缘,得偿所愿,与吾好友分享。是为记。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农业局)
其他文献
一、引言 1954年肖克莱提出在半导体中利用渡越时间产生高频负阻的晶体管渡越时间振荡器,后来由于效率太低而未得到大的发展。1958年W.T.Read提出了用雪崩注入的渡越时间二
在近代技术中运用着高速高压及高温技术。机器的零件和结构通常在快速改变负载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应用越来越多的各种材料。因此,材料试验技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试验技
生产现场中的各种开关、按钮扣、继电器接点等,只有两种状态:通、或是断。这些信号称为开关量。在工业控制机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开关量输入通道,用来接收这些开关信号。在这
放眼全球见新天———评《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樊凡“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如果我们同意这个说法的话,那么,人民日报1997年10月29日二版《筑起的,不仅仅是
从前几年所发表的一些资料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即射流技术能超过电子技术的功能。当然,这是当时所期望的。而今天,从所发表的报导看来得到的印象是:射流技术不是用在什
一张报纸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传播更多更好的新闻?重要的是增加报纸信息量,让新闻信息在报纸上唱“主角”。因此不可忽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采编人员的
孤小鸟  小鸟失父母,巢窝风上霜;  饥饿抬头望,秋山倦叶空。  戚戚半惊魂,悠悠风云尘;  何处有食觅,天赐黄连噬。  注释:  作者简介:肖海泉,男,出生于1941年,1971年为响应毛主席号召,甘愿成为村里一名“赤脚医生”,服务于廉桥公社卫生所,潜心研究中医,在中医上造诣极深,现已造福兔子坪村四五十载。  创作背景:作者194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时恰逢抗日战争时期,两岁半时母亲
期刊
作者:(法)圣埃克苏佩里rn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rn原书节选rn大人们劝我把这些画着开着肚皮的,或闭上肚皮的蟒蛇的图画放在一边,还是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就这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的瑰宝。它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思想家的不断总结和概括形成的,这些文化传统相互凝结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
星简介rn我自称“卡夫卡”,不是因为崇拜卡夫卡的文学名气,只是因为喜欢卡夫卡自带的忧郁气质.我喜欢一切新奇美好的事物,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不受约束,自由体验未知的世界.rn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