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途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创新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职业院校;计算机
1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知识的创新。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为社会输送创新型技能人才,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创新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开发个体自我潜能,旨在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构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3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创新教育可以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现代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在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把个体的学习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一反应系统”。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模仿轻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束缚,创新精神被压抑。而创新教育重视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现代转化。
3.2 创新教育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不同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其计算机教育也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目前在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下,创新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全民族全社会所需要的。培养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计算机学科教育刻不容緩的责任。
3.3 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教育把学生看成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出的人才是不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能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国家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4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途径:
4.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与实践的倾向性心理特征就表现为兴趣。兴趣的产生与学生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运用创新思维去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尝试,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4.2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地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这种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教育必须着力培养的思维品质,能保证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精心设置大量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和练习。例如在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图文混排”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自由设计作业,启发学生搜集并插入不同来源的图片。而图片与文字的排列关系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自由设计。这种自由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参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设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3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思维飞跃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思想和天才的创意都来源于实践活动。实践是创造性的“源水活头”。特别是当前职业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以应用软件的学习居多,这更要求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一般条件下,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比例应为1: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实践课的比例。上机课应该在教师的精心布置下,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鼓励创新的竞赛活动,如网页设计大奖赛、电子创意设计大奖赛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创新能力。
4.4 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价值追求不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不一样。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应是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建立起考试与教学的良性循环模式。
考核内容上,笔试方面应适当增加考查创新能力的主观命题,还应将平日的课堂表现、课外知识的掌握、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范围,使成绩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考试形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取不同考试形式和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5 结语
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更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要求,必将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有用的计算机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职业院校;计算机
1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知识的创新。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为社会输送创新型技能人才,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创新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开发个体自我潜能,旨在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构建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
3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创新教育可以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现代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在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把个体的学习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一反应系统”。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重模仿轻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束缚,创新精神被压抑。而创新教育重视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必须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现代转化。
3.2 创新教育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不同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其计算机教育也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目前在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趋势下,创新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全民族全社会所需要的。培养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计算机学科教育刻不容緩的责任。
3.3 创新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教育把学生看成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出的人才是不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能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国家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4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途径:
4.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与实践的倾向性心理特征就表现为兴趣。兴趣的产生与学生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运用创新思维去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尝试,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4.2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地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这种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教育必须着力培养的思维品质,能保证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精心设置大量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题和练习。例如在学习FrontPage网页制作“图文混排”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自由设计作业,启发学生搜集并插入不同来源的图片。而图片与文字的排列关系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自由设计。这种自由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参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设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3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也是思维飞跃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思想和天才的创意都来源于实践活动。实践是创造性的“源水活头”。特别是当前职业院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以应用软件的学习居多,这更要求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一般条件下,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比例应为1: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实践课的比例。上机课应该在教师的精心布置下,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鼓励创新的竞赛活动,如网页设计大奖赛、电子创意设计大奖赛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创新能力。
4.4 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价值追求不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不一样。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应是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将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建立起考试与教学的良性循环模式。
考核内容上,笔试方面应适当增加考查创新能力的主观命题,还应将平日的课堂表现、课外知识的掌握、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范围,使成绩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考试形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取不同考试形式和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5 结语
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更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要求,必将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有用的计算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