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技术进步、技能偏向型结构转型与中国劳动技能溢价

来源 :宏观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ayxgfl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中国劳动技能溢价上升的解释集中在生产技术偏向与国际贸易偏向机制,本文构建一个两部门理论模型刻画中性技术进步引发技能偏向型结构转型进而提升技能溢价的传导机制,同时引入国际贸易因素全面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技能溢价变动的成因.对模型的校准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技能溢价水平由1995年的1.70倍上升到2009年的2.13倍,可以解释中国该时期内技能溢价实际上升的70%.其中,技能偏向型结构转型对技能溢价上升的贡献为6%~25%,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贡献为70%~86%,而国际贸易的贡献则仅为6%~8%.这说明虽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仍是技能溢价上升的主要解释,但技能偏向型结构转型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定量影响,而国际贸易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BBC框架"和中间价管理是2006年以来中国汇率制度的两大特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事实篮子货币的选择与中间价管理统一到联立方程模型框架中,使用分段回归和滚动回归方法,对2009年以来的人民币事实汇率制度演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8·11"汇改后,人民币事实货币篮子中美元权重逐步降至0.5,与其在CFETS货币篮子中的事实权重一致,欧元和英镑成为人民币事实货币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8·11"汇改后中间价定价市场供求占比有所反复,篮子汇率因素和逆周
《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实现征管模式变革的纲领性文件,其呈现出聚焦一个“中心”、提升两个“度”、实现三个“高”、强化四个“精”的特点,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产生深远的世界影响.落实好《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应该做到以党建引领改革、以“整体政府”重构征管架构与流程、追踪典型国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以数字技术的“组合拳”创新征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