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石头爸爸带点儿“毛茬儿”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boy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身休闲装扮现身摄影棚的郭涛,充满精气神儿,见到记者,他开门见山地说“我化妆快,也不影响说话,咱边化边聊吧”非常干脆。
  郭涛最近太火了,影棚的一位见惯了大明星的工作人员,特意提前对记者说“一定安排我和郭老师合个影,我特别喜欢他和石头。”就可见一斑。
  郭涛听后直说“没问题”,转而也坦言,最近忙得有点“晕头涨脑”。
  《爸爸去哪儿》余热不减,电影版的高票房一点儿不意外,而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父母爱情》也是收视与口碑俱佳。
  “这两年都和爸爸主题分不开了,”郭涛说“现在我去哪儿,大家都管我叫‘石头爸爸’,通过这个节目确实引发了我好些思考,写了一本书《父亲的力量》,年后很快大家也能看到,主题和父爱、家庭、成长相关,有我自己的很多经历。”
  在郭涛认真说话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他接了好几个电话处理了一些私人事务,虽然大家稍有担心,别让琐碎的事情打扰到他后续拍摄和采访的情绪,没想到,他放下电话,对工作人员说了句不好意思之后,瞬间回到刚才的聊天状态。
  “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废话,不虚假,也不拐弯抹角。”他给自己做了点评。


  石头,不只是“玩意儿”的“哥们儿”
  郭涛说,之前看石头,更多是把他当成了个“玩意儿”,参加《爸爸去哪儿》,多了更多感动的瞬间。“给爸爸擦脸那次,让我真的很感动。当时我喝了点酒,让村民给灌的,脸上抹得黑黑的。也没有说非要让石头擦,他就默默地开始给我擦,很耐心很细致地擦,我当时很享受,很幸福。他知道给爸爸做这个事,而且是默默地去做,我觉得这个孩子真是长大了。”
  让很多观众感慨的瞬间,还有节目后期,郭涛易容成老和尚,石头没有认出来,他说“他应该是个佛吧。”心中有佛的孩子,应该都很善良。
  郭涛也说到自己错怪过石头,一次大家在村长家吃饭,石头总向外跑,郭涛狠狠地瞪了孩子,后来才知道,石头是要去找代理村长,觉得他肯定还没有吃饭。
  不少郭涛“剽悍、强烈”的一面都被镜头强化了,很多人都说“不要那么厉害地对待石头好吗?”其实郭涛挺委屈“我呵护的画面都让节目组给剪掉了,因为节目要有效果嘛,被镜头放大的只是那1千个场景里的几个。私下我可对石头好着呢。”
  “我是北方人,性格方面还是比较粗犷一点,当然我也有细腻的地方,但是作为男孩子,特别是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态度,那个气势,那种性格当中比较坚强、刚韧的东西是我们的优势,我想把这种东西带给孩子。”他觉得现代城市里的孩子,身体素质、胆量、勇气似乎都弱了很多,把北方男人的性格传达给儿子,是他之所以接《爸爸去哪儿》这个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平时生活当中石头就是放养的,登高爬梯,经常浑身是泥,男孩就该这样,要有自然的、真实的、原始的那种冲动、动力或者是那种男孩子本身特有的气质。”
  把小男孩,变成小男子汉的教育,郭涛称之为“需要一些毛茬,这种毛茬不单是粗犷,而是要有一点瑕疵,不一定要追求完美。男生那样完美会很累的。”
  镜头外的石头,有很多兴趣爱好,“他说喜欢骑马,喜欢打冰球,都不是我要求的,是因为,骑马和打冰球,他都觉得很过瘾。打冰球的过程中有冲撞,大家都穿着防护服,冲撞对小孩子来说是很过瘾的。到了夏天的时候,他会游泳,喜欢玩水,其实也是释放。弹钢琴也是他自己选的。”
  和儿子参加完《爸爸去哪儿》之后,两个人之间关系更亲了。郭涛挺自豪地对记者说道“现在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他喜欢让我陪着他一起写作业,而我也能很耐心,吃完饭,作业一直写到八点多,然后再帮他去阅读,我们俩每天晚上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虽然麻烦点,但还是挺开心的。”


  郭涛坦言,有时自己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看到跟石头之间的感觉,时常会觉得石头的情绪表达方式更像一个爸爸,而自己的表达方式像一个孩子,“在节目中我们有时候角色是互换的,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成年人遗失掉的,等回过头再去看这些事的时候,会比别人告诉我的要更丰满更有力,有的时候,石头的隐忍,让我在心疼他的同时又觉得很了不起。”
  父母爱情,我给石头选了好妈妈
  《父母爱情》正在央视热播,郭涛和梅婷主演。“戏是前年拍的,费了很大功夫,表现父母一辈子的情感经历,我也从二十多岁演到八十多岁,我扮演的父亲是情商特别高的一位军人,虽然是个大老粗,有3个儿子2个女儿,但无论是教育还是家庭关系,他都处理得不错。”
  郭涛调侃,人生中的经历仿佛冥冥中总有联系,在拍完到播出的过程中,“我录了《爸爸去哪儿》,冰清玉洁的梅婷老师也结婚生了宝宝”。
  “这部戏让我感受到很多家庭、亲情、爱情的东西,而戏中对孩子的教育,生活中对石头的教育,节目中和石头的相处,很多东西也互有印证。”
  说到爱情,也不得不提石头妈李燃,郭涛说他们并非一见钟情,但一切都很真实,很生活,很接地气儿,“在我终于明白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对的人出现的那种感觉。”
  “她是在一个偏理工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不像演员,有的时候情绪化,跟过山车似的,其实拍戏就是坐过山车。她这点也是我觉得特别好的,什么事都特稳。稳的时候,我都佩服地觉得:这位大姐,你在想什么?有时候我逗她,我说:大姐,你想什么能告诉我吗?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们出去带着我妈,那个时候还没结婚,我妈坐在副驾驶,小燃坐在第二排,我一路开车,就聊了一个特简单的事儿,我说我想纹身,这是我一生当中特别想做的。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清楚,我也就是说一说,毕竟做完以后,拍戏不方便,但我妈就会说:这不行啊,纹身像小流氓似的,这哪儿行啊。我只是想说一说罢了,但当时一听她这个话,不知怎么我一下子就炸了,可能就是一个逆反心理,我们俩就在车里吵起来了。吵得不可开交,我妈嚷嚷着说:我要下车!我说:您下什么车!我一边在那说一边从反光镜看了后面小燃一眼。那一瞬间都傻了:她居然在后面睡着了。我当时心里真佩服:我说这个女人心真大啊,能这么稳。”   当然石头妈,在事业上也帮助过郭涛,“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人都会觉得:我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在西北长大,怎么会说得一口流利的重庆话。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小燃对我的指导,她是我的方言老师,特别在我拍电影的那些日子,她都跑到拍摄现场来纠正我的发音,简直成了剧组中我的‘御用’台词老师。”
  说到婚礼,郭涛也颇多感慨,“我想给小燃买一套婚纱,毕竟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亏待自己的新娘。可小燃说什么也不让买,她给我的理由是:婚纱一辈子只能穿一回,却要花好多钱置办,没必要,而且穿完了连放的地方都没有,还是算了吧。婚礼前头一天,李燃去服装市场买了一条小裙子,全当自己的婚纱了。整个婚礼的过程,我都表现得十分紧张,太多情绪涌上来导致我的表情很僵,这么多年,我演了那么多场话剧,拍了那么多部电影、电视剧,都没这样紧张过。我握着小燃的手不停地抖,害得她也跟着我一起抖,后来我俩回顾婚礼看光碟的时候,她还打趣道:你看咱俩抖得,你看你脸上的肌肉都僵硬得快抽筋儿了。我自己也觉得那天的我怎么看起来皮笑肉不笑的……我心想:这是我自己的婚礼呀,我这是怎么了……”
  说到底,大家都是平凡人,在生活里会有平凡人所有的喜怒哀乐。
  着急的郭涛在婚后想赶紧要孩子,没想到,老婆也一点没拒绝,“这真是很难得,她比我小很多,21岁认识我,23岁嫁给我,24岁就生了石头,这在现在的社会里,她这个年龄里头就完成这些事,太不容易了,很多女生结婚了都还想着自己还要当个孩子呢,老公得哄着,家里继续供着,而小燃在这件事上显得十分成熟。”
  “她真的挺不容易,平时除了照顾孩子,每天早上七点要送他上学,回来以后她自己还有一点小追求,学学外语,或者做做一些工作,下午三四点钟又要接孩子,有时还要去父母那里,帮忙料理一些事情,她在家里承担着这些家庭的义务,确实对她来说,我只有感激,以后会对她更好一点,呵呵,其实我对我老婆挺好的。今年有澳洲的电影节,还有去欧洲的一些工作,我都准备把老婆带上,再蜜月一次。”
   Q&BQ=《北A京青年》周刊G=郭涛
  石头爹囧事
  BQ:给石头换过尿布,冲过奶粉吗?
  G:还真没有,惟一一次冲奶粉还是在节目里给Kimi冲,在家里,他们也不让我做,嫌我笨手笨脚。说实话做饭,照顾孩子起居,我都不太行,所以参加节目,家里人也担心,后来我想只要我能有口饭吃,他也就能吃,大不了脏兮兮回来,让他妈妈给他再收拾收拾不就行了。第一次录节目回来,箱子里一团乱麻,还有土和沙子呢。
  BQ:真没有为这次节目做过实习?
  G:其实算做过,节目前,我带石头去了香港,结果,赶上台风,迪士尼去不了,很多店面也关门,我俩在酒店待了两三天,他爱吃方便面,我就每天给他泡方便面,结果回家嘴上就起了大泡。他妈妈笑我,你这也算实习?
  BQ:没想着练练厨艺,毕竟节目里常用?
  G:节目组也说,让我学学做饭,但我想,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最后,在雪乡我做了红烧肉,就是自己琢磨着做的,惟一缺点是有点硬,颜色有点黑,可能酱油放多了,不过石头吃起来也挺香的。


  石头爹看萌爸
  我是一个不像爸爸的爸爸
  亲爱的宝贝,三个多月的拍摄,短暂而欢乐,让爸爸感受到以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快乐。过去爸爸因为工作忙,和你很少在一起,错过了很多,你成长过程当中的瞬间和经历,现在想起来感觉非常遗憾。这个节目让我好像又重新成长了一次,让我对你,特别是对自己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你是爸爸心中最棒的小伙子,你的勇敢、善良、担当、乐于助人、无忧无虑,有的时候淘气,有的时候撒娇,有的时候顽皮和闯祸,都让爸爸觉得是那么的真实和自然。而且爸爸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发现了你的很多的潜质,很多好的品德,我为拥有你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爸爸是一个爱你的爸爸,关心帮助你的爸爸,同时也是一个粗心、有缺点的爸爸,当我看到很多节目里自己的表现,有时候会脸红,有时候会反思。爸爸是真心的为你好,只是好像有时候过于心急,方法简单。你不要记恨爸爸,爸爸也在学习。爸爸很开心,能把这几个月来的想法通过书信的方式和你交流,也许十几年后,你再看到爸爸写的这封信就能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你能长大成材,最后爸爸想说,不管你多大,走到哪,爸爸永远支持你,永远爱你。


  “小志”
  他说自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所以特别想给孩子更多的保护,他对Kimi的照顾、体贴和保护,真的太细致了,能当他的儿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也会从其他父亲身上学习,比如看到我对石头的粗犷,他也有意识地传达到对Kimi的教育中。
  “王岳伦”
  他和王诗龄,就像一对小情人,女儿淘气、犯萌,他就是笑,就是高兴,就是欣赏,眼神里透着崇拜。有时Angela像个小女王、小魔仙,但她也知道心疼爸爸,而且岳伦的心比较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虽然不太善于表达,但作为爸爸能把女儿照顾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
  “张亮”
  他和天天是哥们儿,真的像同辈的两个孩子。张亮大概二十四五岁就有孩子了,两个人好像就在一起成长似的,他们之间互动,好像是张亮在教育孩子,其实也是自己再学习的过程。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鲜活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更现代的方式,而且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一种对生活的调侃和幽默。
  “田亮”
  有育儿专家说,他的教育方式犯了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以长辈说教的方式对孩子。我特别理解田亮,他的性格和生活能力方面相对来说跟我有点儿像,属于平时生活中五谷不分的那种,对于照顾孩子这一套,他不在行。Cindy哭闹,他很急啊,有好几次镜头里头,那呆滞的几分钟,他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换个角度看,他们父女俩绝对是潜力股,身上有无穷的潜能等待着开发, Cindy将来的道路也会有很多光芒出现。


  石头妈李燃:我把郭涛“燃烧”了
  我和郭涛认识之前叫李静。
  一到北京,我的身份证和钱包就被偷了。为尽早摆脱霉运,我找了一位算命先生,先生说:“你命里缺火,得用一个带‘火’字的名字。”于是我决定把名字改为“李燃”。
  补办身份证之后没多久,就有人介绍我和郭涛认识了。我心想,我改名了,我得说我新名了,就告诉介绍人,我叫李燃,并给介绍人留了联系电话。第二天郭涛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并没有他的电话号码,就问:谁啊?
  他说:你是李燃吗?
  我说:我不是。
  他马上反问:那你是谁?
  我说:我是李静啊!
  他说:李静?
  我说:噢……对!我是李燃。
  这都什么情况,我老公当时肯定都晕了:妈呀,还有这么糊涂的女人,自己改的名字给忘了。
  后来老公说:你看这一改成“火”,就把我给“燃烧”了。
  我说:是的。
  郭涛很注意形象,从来不做负面的事情,我们要出门,他会说:“你得稍微收拾一下,别太不注意形象了,你是个公众人物,是我媳妇儿啊。”大家总爱给我戴上“郭涛的媳妇儿”这顶帽子,依着我这种性格,也得有一个人来要求我,不要求我的话,用郭涛的话说,“散沙一盘”。我也知道,我就不着急,用郭涛粗俗的话来说,是“屎到屁股门了,才去找厕所”的那种,真的是那样的。
  遇到郭涛之前的日子,随心所欲,“得过且过”的,在他的影响下,我改变很大。之前我会想:天天给自己定下一堆标准和要求,确实累多了。他看见了,就说你不能这样,你得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后来一想也是,女人是得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觉得身边有一个这样的男人、这样的老公去跟你说这些东西,你会从心底里面改变。
  郭涛性格特别好,没脾气。有什么事情,一二三四,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两个人在一起,必须得有互补,因为他的性格会吸引你。
  郭涛是要求完美的一个人。哪怕很小的摆件,比如一个相框,他第一次放在什么位置,以后就要放在什么位置,他会特别认真的把我和阿姨都叫过来说:“小燃,看见了吗?这个东西放在这儿,以后都这样放。”他放的东西我不会去碰,有时候阿姨打扫卫生挪动了,没放到指定位置,他看到就不行了:“小燃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这个怎么能这样放着呢?为什么这样放呢?你把它放好了,必须得是这样,我告诉你,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他要求完美,他要精确到一厘米的程度。
  但是他不会把这些要求拓展到感情中,要求我百分之百按照他的要求去生活。我们两个属于心照不宣的那种,时间长了,慢慢培养出很多默契。
  有了孩子以后,他的改变很大,非常恋家。他特别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不管头一天晚上工作到多累多晚,有时候第二天早上孩子要上学,他都会赶回家,赶在孩子上学之前,跟孩子玩儿一会儿。这是一般男人很难做到的。早上孩子一醒,他会把孩子从孩子的小房间抱过来,在我们的大床上躺着玩一会儿,聊聊天,说说笑话,藏猫猫什么的。那些时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特别温馨。
  (部分内容节选自 郭涛新书《父亲的力量》)


  《父母爱情》
  这部剧集讲述的是身为海军司令员的江德福(郭涛饰)与资本家小姐出身的安杰(梅婷饰),如何携手走过风雨兼程的一生。郭涛在剧中从一个没有文化的毛头小子最终成为一个将军,但该剧诠释的却不是一个如何变成将军的故事,而是和安杰如何爱了几十年,吵着、笑着过了一辈子,但不像别的夫妻,生活中的琐事把感情磨没了,他们是谈了一辈子恋爱,很美好。
  《父亲的力量》
  这是一部关于男孩、男人与父亲的蜕变史讲述一个父亲的成长、梦想与痛苦真相父亲并非“高大全”,他有时困惑,甚至很绝望父亲不是教育专家,其观点及做法难免惹人非议父亲的成长是一个笨重与自我矫正的过程恋爱者读出甜蜜、婚后者读出宽容、爸爸读出温暖、妈妈读出力量、读者读到的是一种彻骨的真实
其他文献
Q=《北京青年》周刊A=家弘  Q:水分测试仪测出的使用前后湿度差越大,就说明产品的保湿力越好吗?  A:当皮肤表面残留水分时,水分测试仪所测出的值就会变高,这只是当下的感觉,随着环境变化,温度增高等,所呈现又不一样。其实,皮肤不需要太多水分,一直叠加涂抹高保湿产品,有可能适得其反,长出疹子。皮肤的保湿只要保持皮肤不紧绷、不脱皮,柔润就可以了。  Q:产品说明中的锁水因子真的能起到锁水的效果吗? 
期刊
所到之处一片“四爷”之声的吴奇隆,在与盛大文学签约现场,称呼变成了“吴总”。  现场的吴奇隆一身儿不花哨的正装西服,透着身为老总所应有的严肃干练,“我有时候还不太习惯‘吴总’这个称呼,真的是在叫我吗?”说这话是玩笑,吴奇隆十几岁就开始摆摊,2003年成立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他把自己的名字慢慢打造成一个品牌,“我从一个歌手开始,而后演戏,然后从事制作行业。慢慢算是演艺圈跨行业最多的人了。由于对每
期刊
想开个有机食品超市  拍摄张静初这期封面,摄影师专门请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作为拍摄背景。  画的色彩很浓烈,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进摄影棚,张静初本能地对这幅画比较关注。想起她曾经学过几年美术。  后来因为考上中戏学了导演,才没有继续学。问她美术对学业的影响,她称是“培养了一个人的审美体系,对画面或影像比较敏感”。  可能因为10岁就开始背个画夹去写生了,曾经张静初有一个愿望:拿着画板,摆个小摊,
期刊
“电视成了推歌手最强有力的工具,为什么不能成为推动歌曲的一个有力工具呢?”这是刘欢在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时,向节目制作方(灿星制作)提出的问题。  2012年年末,刘欢宣布不再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许多人以为他厌倦了在台前露面,又将重归那种只在重大场合出现的“半隐退”状态。而其实在那时,刘欢已经和灿星在策划一档新节目。在筹备一年多后,在2014年年初,刘欢又重归电视荧屏,坐上《中国好歌曲》的导
期刊
在这个时代生活的人们应该有这样的感受:世界五彩斑斓,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然而选择的过程常使我们感到茫然。物品的多样化、社会的多样化、人的多样化、文化的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等等,我们为这个时代所创造的多样化惊叹的同时,也常自感这个世界的纷扰与浮躁。回归成为一种欲望,一种动力,有的说回归自然,有的说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有的说回归人的灵性。人们被诸如“繁复”和“丰富”的概念逼疯,只想着回去,去
期刊
国内理论家点评  尹延新是山东优秀的花鸟画家。在这个70岁的年龄段上,有一批画家开始成长起来,他有独特的方式。我看延新的画,荷花比较多,使我想起了大明湖,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样的一个意境。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优美环境里。对他的精神陶冶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又是一个北方人,所以他的画具有北方的气质,又有大自然的生性。他的笔墨比较老辣、简练,也比较有气势。是北
期刊
顶着被问“怎么又是星星?”的压力,取了这样的标题。可见,《来自星星的你》这部韩剧红得发黑的程度。因此,笔者也只好“俗气”一把,但笔者是有底线的标题党,把你的眼球吸引过来,也总得放出点值得花十分钟去阅读的内容。  当看到上图时,你是否想起了一个类似的画面,“都叫兽”身着古装,站在迅速崛起的繁华都市中,孤傲俯视的样子。从马车年代来的“都叫兽”,开着汽车年代的豪华车,体验人类的纠结和欲望。“都叫兽”活了
期刊
春节过后,马上人们又要开始面对换季的兴奋了。在这个春夏,我们要给自己准备一些什么新鲜的颜色呢?从2014春夏的秀场,到明星的礼服着装再到最亲民的达人搭配中,我们不难发现,蓝色早已蔓延到时尚的每一个角落,手袋、鞋履、着装、配饰……不管是粉蓝、电光蓝、宝蓝、湖蓝……蓝色大军正刷新着每个人的审美视觉,而在今年春夏,这些蓝色或者正是你需要尝试的。  2014春夏的秀场中,蓝色此起彼伏,其中一种有光感的,深
期刊
因为一场蜜月旅行,他们有幸被习近平主席关注  2013 年3 月25 日,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做了名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演讲中谈到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对中国年轻人,他们从小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了非洲,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后来他们结婚了,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李玲和她的老公。  那是2010年他们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李玲和丈夫背上行囊来到了
期刊
油画也有双胞胎?近日,英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叫《向日葵》(The Sunflower)的展览。展览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是两幅酷似双胞胎的油画,它们是梵高“向日葵”系列五件画作中的两件,其中一件为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馆藏品,另一件为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品(另外3件作品分别藏于日本东京、德国慕尼黑以及美国费城三地)。这是时隔65年后两件作品再次相会于英国国家美术馆。对此,梵高美术馆高级代表艾拉·亨德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