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脂平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糖脂平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基础饲料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大鼠按体重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只为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均喂以高脂、高糖饲料.第6周,一次性左侧下腹部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第8周,选择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称重并按体重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糖脉康颗粒组、糖脂平颗粒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糖脉康颗粒、糖脂平颗粒灌胃治疗.第12周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IGF-Ⅰ.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血糖(28.33±0.50) mmol/L升高,IGF-Ⅰ (3.40±0.83)pg/ml降低,说明造模成功.②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糖脂平颗粒组、糖脉康颗粒组血糖[(15.06±0.39) mmol/L、(20.12±0.58) mmol/L]降低,IGF-Ⅰ[(9.39±2.91)pg/ml、(5.58±1.09) pg/ml]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与糖脉康颗粒组比较,糖脂平颗粒组的血糖降低、IGF-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脂平颗粒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升高IGF-Ⅰ,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其他文献
生命之由,其源乃父母洛书之五六交合(精卵结合)[1-2].父母洛书对待(泛指出生到死亡阶段,这里特指性成熟之后到更年期阶段)之四方(精原细胞、卵原细胞)于其合十[3-4]阶段(泛指性成熟之后到更年期阶段,这里特指婚恋阶段)激发中宫生数五(卵子)与乾宫成数六(精子)行五六交合,五六交合为三十(受精卵),如此受精卵河图成数之六产生。
期刊
少阳病是或见证最多的一经,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闷,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痞硬,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1]".这其中任何一症均可独立成证或病,临床中屡见不鲜,且少阳病多兼加证,这是由少阳经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期刊
之前从叙利亚马利筋中分离出孕甾烷,强心苷以及黄酮苷,在后续的研究中鉴别了马利筋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治疗作用。新鲜叙利亚马利筋干燥物(2.5kg)粉碎后经甲醇/二氯甲烷(1:1,v/v)提取,得甲醇/二氯甲烷提取物(196.1g)。甲醇/二氯甲烷提取物悬浮于甲醇/水中,用己烷萃取。下层爿〈液去甲醇,依次用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分别得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物。正丁醇部分(24.5g)和水溶液部分(7
期刊
作者对鸦胆子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分离鉴定出6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化合物,并对上述化合物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抑制活性、人体肝肿瘤细胞株抑制活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
作者从小叶黄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N5种新吡啶类生物碱。并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小叶黄槐干燥叶粗粉(1.9kg)经乙醇提取,得乙醇提取物(310g)。乙醇提取物溶于甲醇/水(4:1)后,依次经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得相应萃取物。二氯甲烷部分(100g)溶于5%的盐酸溶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溶于30%的氨水后,经二氯甲烷萃取,得到总生物碱(
期刊
大部分卵巢癌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尽管采取手术切除、术后规范放化疗治疗,仍有85%的患者复发[1].卵巢癌合并肝转移的发生率约为6.9%[2],其预后多较差,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直是临床医师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对于复发性卵巢癌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紫杉醇、铂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静脉给药毒副作用较大,特别是对紫杉醇过敏者,常因对药物耐受力不足而致治疗失败.本科采用六甲蜜胺联合中药亚砷酸(黑龙江哈尔
期刊
目的 总结和讨论牛黄解毒片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以牛黄解毒片为检索词,检索1970~2012年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获取有关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用药剂量、服药时程、不良反应类型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8篇文献,发生ADR者77例.其中,过敏反应47例(61.0%);休克13例中死亡1例;其次为砷中毒、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分别占1
研究背景:认知疗法源于美国,是主流心理疗法之一,其理论与实践经验适用于西方文化占优势的人群,应用于中国时应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暗示化认知治疗"是笔者总结二十余年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提出的新型心理治疗理论,该理论是在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1]的创立与应用运用过程形成的.TIP技术在本刊中进行了系列报道,"暗示化认知治疗"是对这些技术的理论总结与提升,为了更加清楚地让读者理解这一概念,本
期刊
青少年近视近年来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循证眼科学研究显示,目前尚无疗法可以治愈近视.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早期预防保健干预的独特效应,指导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饮食及近视预防措施,有效改善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将具有良好地社会效益。
直肠阴道瘘( rectovaginal,RVF)是直肠前壁与阴道后壁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又称粪疾[1].主要表现为粪便不由自主的从阴道溢出,或阴道排气[2].随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推广普及,女性患者术后出现直肠阴道瘘的病例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金匮要略》论妇人杂病中有阴吹一病,言“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与此正相吻合,仲景明示当以“膏发煎导之”[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