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三种类型手背的静脉血管充盈方法、进针穿刺,以及拔针的技巧的详细阐述,分享老年患者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的点滴经验。
【关键词】 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205-01 静脉输液/输血是院内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途径,静脉穿刺术是最常用的一种创伤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患病人群中老年患者占据了大多数,而且老年患者多为病程长,需长期治疗,因此静脉穿刺的成功和“无痛穿刺”在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现对老年患者行手背静脉穿刺时的点滴经验进行介绍。
1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同等重要。对于护理人员,生活中遇到消极情绪不能带到工作当中,对于患者的不同社会地位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护理人员应解除患者紧张心理,因为情绪紧张可使人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增高,所以进入病房时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恰当,使患者精神放松,以自然的心态接受静脉穿刺。
2充分了解生理特点为成功静脉穿刺打下基础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血管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选择所需的穿刺方法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到“一针见血”。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血管有一下几个特点:①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使血管失去依托,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②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强。③老年患者的皮肤颜色相对较深或有斑点,从视觉上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有一定影响。④多数老年患者的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液粘稠度高,回血较慢,凝血较快。⑤部分老年患者肥胖、静脉较深且较细也给静脉穿刺带来难度[1]。
3不同手型的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方法
在日常的静脉穿刺操作中常用的充盈手背静脉血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握拳式,另一种为握手式。握拳式是常见的一种手法,主要依靠患者紧握拳头达到血管充盈的目的,在成年患者中应用较为普遍;握手式采取患者手部自然放松,由护理人员主导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用左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所形成的虎口将患者的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根部固定,此法能使血管充盈度较好。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在老年患者中运用握手式可有效避免由于患者手部力量不足而导致无法紧握拳头,握手的力度完全由护理人员掌握,可针对不同的手背血管调整握手的力度,从而充盈静脉血管,有效防止血管滑动。以下是较为常见的三种手背类型的穿刺方法。
3.1手背瘦弱型
该类型的老年患者手背血管极易滑动,进针穿刺失败的几率很高,常选取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常规扎止血带后采用握手式固定静脉,左手握手的力度应适宜,既能保证固定静脉也能不伤及患者手背,消毒宜采用碘酒消毒穿刺部位,酒精脱碘,进针角度以针头与皮肤平面呈15°至30°角,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快速刺入皮肤,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前行0.2cm至0.5cm,避免针头脱离血管,然后松开止血带,缓慢松开调节器,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等,调整滴速。
3.2 手背肥胖型
肥胖型手背的患者,静脉血管处于相对较深的位置,血管不容易滑动,手背皮肤弹性较好,采用握拳式充盈静脉血管,扎止血带后让患者握紧拳头,扎止血带的位置离穿刺点8至10cm可较好的充盈静脉血管,消毒方法和进针角度采用手背瘦弱型操作,进针深度比瘦弱型略深一些,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前行0.2cm至0.5cm,避免针头脱离血管,松开止血带,松开拳头,缓慢松开调节器,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等,调整滴速。
3.3 手背畸形
手背关节有畸形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首先要了解肢体血管的解剖位置和走行,血管不易观察的用手指触摸皮肤表面确定静脉血管位置,轻柔患者手背表面使其红润,充盈血管采用握手式进行操作。穿刺的血管应避免僵硬或突出的硬质部分。其他操作参考手背瘦弱型进行。
4拔针技巧
拔针操作作为静脉穿刺的后续操作也不容忽视,操作方法得当,能明显减少血管损伤、患者疼痛和穿刺点部位淤血聚集的发生。在拔针前将输液滴速调低至10至20滴/分钟,护理人员一只手固定针柄,另一只手将输液贴揭开只保留带有敷料的一条输液贴,然后快速、平行地拔出针头,迅速用拇指按压皮肤针眼处,按压时间不低于5分钟,若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按压时间应不低于10分钟。此种方法的优点:拔针前没有全部关闭输液器,此时针头在血管内呈漂浮状态,与血管壁没有接触[2],能有效避免血管损伤;拔针时没有使用棉签或手指按压,血管壁与针头没有接触,无压力产生,针头斜面对血管壁没有产生切割力,拔针时的疼痛明显减少;按压时间对穿刺点淤血聚集的影响较大,时间过短,血液没有完全凝结,加之老年人的凝血功能差,发生淤血的情况尤为突出。
5其他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在穿刺前严禁拍打皮肤,应轻柔皮肤数次。对于手臂冰冷的,应采用温度适宜的热水袋或暖手器热敷后再进行操作。穿刺的针头以5.5号针头为主,手背静脉较好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6号针头,针头过大,在穿刺的瞬间产生的痛觉会明显增强,而且滴速也不容易控制,或由于患者自行调整滴速导致滴速过快产生输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岩 奚志宇、于文君 李光大.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医学报,2013,28:288.
[2] 陈玲.静脉输液拔针后五指护患协同按压法的临床应用[J].淮海医药,2014,32(1):87.
【关键词】 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205-01 静脉输液/输血是院内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途径,静脉穿刺术是最常用的一种创伤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患病人群中老年患者占据了大多数,而且老年患者多为病程长,需长期治疗,因此静脉穿刺的成功和“无痛穿刺”在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现对老年患者行手背静脉穿刺时的点滴经验进行介绍。
1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同等重要。对于护理人员,生活中遇到消极情绪不能带到工作当中,对于患者的不同社会地位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护理人员应解除患者紧张心理,因为情绪紧张可使人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增高,所以进入病房时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恰当,使患者精神放松,以自然的心态接受静脉穿刺。
2充分了解生理特点为成功静脉穿刺打下基础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血管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选择所需的穿刺方法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到“一针见血”。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血管有一下几个特点:①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使血管失去依托,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②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强。③老年患者的皮肤颜色相对较深或有斑点,从视觉上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有一定影响。④多数老年患者的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液粘稠度高,回血较慢,凝血较快。⑤部分老年患者肥胖、静脉较深且较细也给静脉穿刺带来难度[1]。
3不同手型的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方法
在日常的静脉穿刺操作中常用的充盈手背静脉血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握拳式,另一种为握手式。握拳式是常见的一种手法,主要依靠患者紧握拳头达到血管充盈的目的,在成年患者中应用较为普遍;握手式采取患者手部自然放松,由护理人员主导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用左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所形成的虎口将患者的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根部固定,此法能使血管充盈度较好。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在老年患者中运用握手式可有效避免由于患者手部力量不足而导致无法紧握拳头,握手的力度完全由护理人员掌握,可针对不同的手背血管调整握手的力度,从而充盈静脉血管,有效防止血管滑动。以下是较为常见的三种手背类型的穿刺方法。
3.1手背瘦弱型
该类型的老年患者手背血管极易滑动,进针穿刺失败的几率很高,常选取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常规扎止血带后采用握手式固定静脉,左手握手的力度应适宜,既能保证固定静脉也能不伤及患者手背,消毒宜采用碘酒消毒穿刺部位,酒精脱碘,进针角度以针头与皮肤平面呈15°至30°角,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针柄,针头斜面向上,快速刺入皮肤,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前行0.2cm至0.5cm,避免针头脱离血管,然后松开止血带,缓慢松开调节器,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等,调整滴速。
3.2 手背肥胖型
肥胖型手背的患者,静脉血管处于相对较深的位置,血管不容易滑动,手背皮肤弹性较好,采用握拳式充盈静脉血管,扎止血带后让患者握紧拳头,扎止血带的位置离穿刺点8至10cm可较好的充盈静脉血管,消毒方法和进针角度采用手背瘦弱型操作,进针深度比瘦弱型略深一些,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前行0.2cm至0.5cm,避免针头脱离血管,松开止血带,松开拳头,缓慢松开调节器,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等,调整滴速。
3.3 手背畸形
手背关节有畸形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首先要了解肢体血管的解剖位置和走行,血管不易观察的用手指触摸皮肤表面确定静脉血管位置,轻柔患者手背表面使其红润,充盈血管采用握手式进行操作。穿刺的血管应避免僵硬或突出的硬质部分。其他操作参考手背瘦弱型进行。
4拔针技巧
拔针操作作为静脉穿刺的后续操作也不容忽视,操作方法得当,能明显减少血管损伤、患者疼痛和穿刺点部位淤血聚集的发生。在拔针前将输液滴速调低至10至20滴/分钟,护理人员一只手固定针柄,另一只手将输液贴揭开只保留带有敷料的一条输液贴,然后快速、平行地拔出针头,迅速用拇指按压皮肤针眼处,按压时间不低于5分钟,若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按压时间应不低于10分钟。此种方法的优点:拔针前没有全部关闭输液器,此时针头在血管内呈漂浮状态,与血管壁没有接触[2],能有效避免血管损伤;拔针时没有使用棉签或手指按压,血管壁与针头没有接触,无压力产生,针头斜面对血管壁没有产生切割力,拔针时的疼痛明显减少;按压时间对穿刺点淤血聚集的影响较大,时间过短,血液没有完全凝结,加之老年人的凝血功能差,发生淤血的情况尤为突出。
5其他注意事项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在穿刺前严禁拍打皮肤,应轻柔皮肤数次。对于手臂冰冷的,应采用温度适宜的热水袋或暖手器热敷后再进行操作。穿刺的针头以5.5号针头为主,手背静脉较好的个别患者也可采用6号针头,针头过大,在穿刺的瞬间产生的痛觉会明显增强,而且滴速也不容易控制,或由于患者自行调整滴速导致滴速过快产生输液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岩 奚志宇、于文君 李光大.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医学报,2013,28:288.
[2] 陈玲.静脉输液拔针后五指护患协同按压法的临床应用[J].淮海医药,2014,3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