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岭沟地区铀成矿特征及成矿环境识别评价

来源 :世界核地质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标本肉眼观察、镜下鉴定,配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以及主量、微量元素、有机炭、全硫、铀的价态和铀、钍同位素比(234U/238U、230Th/232Th)值、烃类等各种分析。考虑黏土矿物种属比值和总量、V/(V+Ni)水体分层和底层水动力和硫化氢的厌氧、贫氧环境、氧化还原环境的Th/U比、盐度的Sr/Ba比、浸液的pH、Eh值等因素对纳岭沟地区铀成矿环境进行识别,对其成矿特点加以探讨,并提出具体找矿建议。
其他文献
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储层孔隙形成、保存的主要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烃类充注期
针对药品招标采购中危及市场公平与人们健康用药的“串标”行为,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的“囚徒困境”模型和相应的期望收益公式,分别讨论一次合谋和二次合
首先用gaussion03程序在CCSD(T)/aug-cc-p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Ar-HCl相互作用能数据,得到了Ar原子与HCl分子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并与HWK势进行比较,验证了拟合势的可靠性;然后
分析评价了威宁新街生态果园的生态技术规范、经营模式和综合效益,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态果园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发展生态果园是符合喀斯特山区特点的一条有
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环境的方法对鲕粒进行人工合成,探索鲕粒的形成过程及影响鲕粒形成的环境条件,实验的主要参数有体系中的藻类、体系的水动力和晶核数量。结果表明:静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