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 :作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德阳和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D1.12万穴/hm2,D2.15万穴/hm2,D3.18万穴/hm2,D4.21万穴/hm2,D5.24万穴/hm2)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间杂交稻产量差异较大.德阳点不同熟期杂交稻平均产量为10.33 t/hm2,较泸州点增产19.0%,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量、结实率、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上.高密度(D5)条件下,德阳点川作优8727产量与辐优838、内6优107相比无显著下降,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辐优838、内6优107;泸州点川作优8727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显著低于辐优838、内6优107.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随移栽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德阳点D5处理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D 1、D2、D3处理,与D4处理差异不显著;泸州点D5处理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D 1、D2处理,与D3、D4处理差异不显著.可见,德阳点杂交稻适宜的移栽密度为21万~24万穴/hm2,泸州点适宜的移栽密度为18万~24万穴/hm2.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春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耐密宜机收品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及配套关键技术不完善等导致的春玉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于2019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开展宜机收品
为探明有机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有机栽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开展以密度为主区、有机肥施用量为副区的两因素裂区设计试验,密度设3个水平(12.8万、16.7万、2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国家关注度高,但因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具体情况十分复杂,目前可供参考的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现状,探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中的优势、应用现状、问题缺陷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从应用实例与科研报告等方面说明了中草药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