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策略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德育内容予以了更多的重视,教育工作中结合德育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为前提,充分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对课堂各个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发挥课程教学中的德育价值.在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德育,教师需要革新教育理念,挖掘生物教材资源,结合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创造,力求展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进而在生物课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导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效果,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使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科研思维能力,以及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国际竞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高级分子遗传学是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基础课,通过双语课程的开展,将为研究生日后从事科研相关工作以及博士阶段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素质.本文就开展研究生专业课《高级分子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的措施和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在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扮演不可或缺角色,需在教育主体、工作目标与内容上同向同行.本文针对学校、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两层面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学校需增强意识、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制度保障;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需树立育人意识,提高胜任力,构建协同合作机制.
医院文化的形成往往与医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整体医疗人员的价值理念以及思想准则,高质量的医院文化具有极强的精神引导力,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医疗事业改革.文章便是以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为背景,综合医院文化的内容,分析了对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需求,落实医院文化建设和融合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前的医疗事业发展奠定精神塑造基础.
依靠区域内产业资源优势,增强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专业群组群逻辑需要各专业之间的资源实现共享与协同发展,需要学生在跨学科的技术领域里获取实践技能,以满足产业职业就业需求.跨学科环境中合作制定实践教学项目,可以促进各专业交叉融合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实践教学特色进行研究,以“机械臂”实践项目为例,设计跨学科深入融合的实践教学案例.经过实践,在教学、创新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探索出一种符合高职专业群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专业群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通过前期地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困境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法,进行了一些队伍建设探索,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托泰州市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对学院辅导员队伍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智力支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之后,议题式教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还有益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为什么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这一议题作为研究对象,浅析相关教学设计,以期和教育工作者们交流、共同进步.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本文以目前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来进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以教师建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深入挖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达到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针对《建筑构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信息传递薄弱、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教学受限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基于“VR虚拟构造实验室”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力图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既可以丰富《建筑构造》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又可以深化学生课堂的体验感,培养学生深度自主学习.
本文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电力电子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递进型的实验改革模式,在必修课、选修课和课程设计三类课程中设置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并以“光伏并网逆变控制实验”为例说明该实验模式的改革实施过程.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