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中职生对专业课程兴趣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前景下,市场需求对具备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于中等专业的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基础较差,且存在厌学思想;因此在中专生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是中职教师时常探讨研究的问题。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中职教师将改进和加强自身的教学行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中职;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相对于90后之前的中国式教育,当时的教育环境是上课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录老师的板书,下课后自己管理时间消化笔记中的内容。老师写什么,学生就记录什么,学习什么,就复习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基本很少想到要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上完课后到底学到了些什么?也很少考虑自己对这门课有多大的兴趣,更谈不上是出于兴趣去主动探索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新领域。事实上,由于中专生学习基础较差,自己本身也不会主动的花精力花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导致了一般情况下,出现“学完了”、“考完了”也“忘完了”的尴尬情况。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明确的揭视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除去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绝大部分则取决于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在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在沟通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综上所述,就如何才能实现上好中职专业课程的问题,浅谈我个人的观点与看法:
  一、以“学”为主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个人认为应当改善这一传统方式,应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尝试:①在学习专业课的前期为学生立志,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专业课和什么行业有关系,涉及到什么职业,对他们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以及在未来职业规划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当中,老师应当协助他们学好这门专业课。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某种预先设定,帮助他们制定综合计划,使教学期望能够转化为学生自我意识的期望,让学生为实现这种定向性的预测,尽可能的使自我计划与教师的教学期望基本一致。让小的、短期的计划与大的、长期的发展相一致。这就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自计算机辅助教学兴起以来,应用计算机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当然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计算机不仅仅是将我们从粉笔灰中解救出来,而是帮助我们呈现相比以往教学更加难以呈现的内容。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通过布置学生网络搜索人物案例任务,进行讨论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可信度,让学生愿意并且主动的通过网络拓宽学习领域。另外PPT授课讲解的效率也很高,而且能把学生从抄笔记这一过程中解放出来,留出时间能让学生“思考”。此外,PPT中可以穿插采用动画以及音频视频等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师生平等的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其实,对话是一种聚焦,是在过程中探索和发现真知与灼见。像苏格拉底的“追问式”,或是《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交流,也都算是一种对话。在此暂时不展开探讨对话的形式或者技能。总的来说,对话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交流”。你和别人在一起说话,看似你来我去互相说,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对话。对话是一种带有共同的“语言密码”,进行深入交流,达到一定交流目的的过程。不然,对话就成了对答,或者一问一答的简单沟通。那么,什么是课堂上的“对话”?答案是聚焦一定教学内容的对话。既然是教学中的对话,就是具有鲜明“教育性”的一种交流与表达。课堂中的“对话”就应属于教育领域里的“对话”,需要我们必须读书学习。那么“究竟课堂的教学对话应该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真正的对话”就成了此次探讨的主要核心内容。否则,课改倡导要求的“对话”就成了“空头支票”,或是挂在天上的“星星”,永远遥不可及。在计算机网络普及的今天,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来源,中专生已经可以从网络上自由的获取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会从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不一样的知识,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会反对老师的意见。在信息社会里,学生很可能超越教师,并把教师难住、问倒。因此,我们要更多地考虑怎样创建灵活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以便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中职课程而言,教学意味着师生的互动,对话和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它呈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
  三、注重教学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果,注重结沦,让学死背标准答案。这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习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尽量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四、师生协同合作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专业个人主义。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有人曾做过试验,教师、学生单向联系的课堂教学,学生最多只能接受教师所讲知识的52%,甚至还要低。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相长”,加强师生的合作与交流。在中专专业课程教育中,教师甚至可以一起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为了让学生加强技能的进步,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
  五、结束语
  事实上,“即使是一头健壮的猛兽,当它不饿时,如果用鞭子强迫它不断的吞食,尤其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习性”。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亦是如此。因此教师需不断改进和加强自身的教学行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也迫切希望能与各中职教师、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中职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提出宝贵意见。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技能行人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建林,曹培之,王成珉,戴红霞.探索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N].
  [2]邢晖,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9).
其他文献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古村落,而受地理位置、气候形态、地域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古村落的特点也大有不同。在山西晋东南地区,形成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古堡式村落建筑群。其自身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在国内独树一帜。这种聚落形态的意义不仅仅浮在其聚落的本身,更深层次是其聚落的形态变化反映了整个古堡式村落的历史动向。传统古堡式村落包含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特点,在宗法制度下的古代社会,村落的
[目 的]①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母血及脐血中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②分析母血及脐血中脂肪因子内脂素(Visfatin)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呼伦贝尔地区进入到了空前变动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大变迁,新知识分子的成长,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民主意识的强化均使得这一地
“家务劳动”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论证,家庭中的家务劳动为社会和家庭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但是从事家务劳动一方将时间、精力投入到家务劳动
邱望湘先生(1901-1977)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音乐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他创作了数百余首优秀歌曲和少数的儿童歌舞剧作品,为当时的音乐增添了新的力量。而后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作为理论家主要以创作小初中的音乐教材为主,也涉及和声音乐教材,这些音乐教材和和声音乐教材为当时学校提供很好的音乐教育参照,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他把一生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目前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我院把护理程序理论应用在护理质量改进过程中,利用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型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逐步重视,在自动化领域的传感器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逐步被挖掘并应用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其中磁控形状记忆
质量数据真实反映产品性能、质量等情况,是质量体系保障的前提基础和有效保障。通信设备产品装配过程中积累了各种各样的记录数据,包括工艺文件、工艺配套表、各类的执行记录
石蜡是目前高爆炸药最好的钝感剂,通过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来达到钝感效果,但石蜡高温(70℃)流淌渗出造成炸药钝感性降低成为高爆炸药发展的技术瓶颈。本文制备了一系列高温不流淌的石蜡聚集体定形相变材料,其中聚脲(二脲、四脲、二脲-四脲、六脲、八脲)及锂皂基稠化剂作为支撑材料,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基础油作为性能调节剂,在保障石蜡相变吸热、润滑和钝感性的前提下,解决石蜡的高温流淌渗油问题,并考察其在丁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保障。化学药肥的使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但过量和不科学地使用化学药肥带来的粮食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探索构建化学药肥减量替代长效保障机制,对于转变化学药肥使用方式,减少化学药肥使用,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为实现2020年我国化学药肥使用量零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粮食主产区为研究范围,选取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