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绿野 服务“三农”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野》栏目是内蒙古电视台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而推出的一档大型杂志性农牧节目,从2006年11月节目正式播出以来,以其独特的节目风格、生动有趣的节目内容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在当前激烈的收视竞争中,作为一档服务“三农”的节目,《绿野》栏目始终保持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稳定的收视率,究其根源,我认为源于它自身的几大特色:
  
  主题鲜明,定位准确
  
  《绿野》栏目以农村、农牧民为主要传播对象,服务对象明确。节目以走进农牧区、服务农牧民为己任,开播伊始就准确地把握了农村牧区电视观众需求,倾听农民呼声,反映农民意愿,所做节目针对性强。节目不仅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弘扬农村现代文明,还根据农牧民需求,大力推广农业实用型技术,引导农牧民科学致富,帮助农牧民排忧解难,提供信息服务,宣传致富典型,以典型引路,等等。服务“三农”的意识非常鲜明。
  
  立足本土,选题明确
  
   《绿野》栏目在内蒙古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播出,主要面向的是区内广大农牧民观众,因此在选题和策划上,充分发挥了本土特色,做到政策引导更具体化,技术推广更有针对性,农事指导更及时,典型宣传更适合我区农牧民需要。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刚刚在我区开展之时,农牧民正需要了解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内容,《绿野》栏目连续播出了两期关于合作医疗的报道,节目内容既合时宜,又具服务性、建设性,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农牧民观众的欢迎。当内蒙古大地进入春耕时节,《绿野》栏目又及时制作播出了大型系列节目——“春播在行动”。这一系列节目每一期都有清晰的主题,节目中的春耕调查、农资比拼、防虫常识等都为农牧民所急需,充分体现了节目的“三贴近”原则和浓厚的服务意识;节目中的春播、扶贫等政策性内容,起到为政府和百姓搭桥沟通的作用。又如,节目中播出的“农民经纪人”、“吉祥三宝”、“吉祥草原牧家情”等选题,形式和内容都很本土,不仅贴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也真实反映了当今农牧民的生活状态,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节目中播出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选题也是我区广大农村牧区观众感兴趣、想了解的内容,节目不仅播出及时,而且做得很“原生态”,以至于节目中“有这三个本子顶三个儿女了”成为观众中流行的经典之语。这样的节目贴近农村牧区,贴近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亲和力,自然深受农牧民观众的欢迎。
  
  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绿野》栏目的宗旨是“走进农村牧区、关注农牧生产、关心农民牧民”,虽然每期只有十五分钟,但每期节目的资讯都非常丰富,时效明显。从政策信息、致富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和科技信息、发展生产的实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农牧民观众最为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内容。如节目中的“农牧新发现”版块,有来自全区的最新动态,有来自农村牧区的新闻;“信息快报”版块,有全国各地有关农牧业方面的最新信息;“有问有答”版块,帮助农牧民答疑解惑;“致富有招”版块,则为农牧民致富提供典型经验、榜样做法。对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存环境都有示范作用。在每个周末,还有一档反映当今农牧民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的纪实节目“绿野纪行”,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农牧民的生活观念、思想情感的变化发展历程。每个版块都适应农牧民的收视需求。“示范园地”、“创新故事”中的典型事例,不仅有科技含量,而且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像杭锦后旗农民王建军利用废旧拖拉机改装“变形金刚”等,都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绿野纪行”的内容更是以技术含量高、农民可操作性强见长,如,由大学教授带头搞起的蒙猪牧业有限公司的规模和先进的养猪技术,既有发展前途又有推广价值,很适合农牧民朋友收看。
  在对实用农业科技介绍中,节目更是讲求服务性、实用性,通俗易懂,让农村较低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懂。如节目中介绍禽药的使用时,节目语言表达清晰易懂,步骤演示形象明了;在育肥羊圈养技术介绍中,科技知识与操作画面相配合,让农牧民观众看得懂学得会。对农民朋友在生产实践中的小发明、致富人物故事、生活小窍门等内容的展示,也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节目还注重在服务中强化对观众的引导意识,通过节目给农牧民朋友以启迪,使他们从中受益,也使他们成为了栏目的忠实观众。
  
  风格朴实,趣味性强
  
   农牧民观众收看电视除了获取知识外还有着获取娱乐的需求。《绿野》栏目在面向基层最广大农牧民、服务基层最广大农牧民,提供大量农牧信息、全方位致富政策、致富方式方法时,将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节目风格轻松灵活、动感幽默、短小精干、易于被农牧民观众接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绿野》栏目中的“漫话乡村”,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为表现形式,由农民自己来演自己,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每期“漫话乡村”小品后面,主持人总会用四句顺口溜点明小品主题,节目效果很好。这个节目不仅农牧民喜欢看,好多城市观众也喜欢看,虽然是对农节目,由于内容有趣、吸引人,使收视群体变得更加广泛,许多城里人也通过这档节目,了解到农村牧区人们的生活,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了解沟通的桥梁。
   《绿野》栏目播出的这些节目既突出了鲜活的“三农”特色,又强调了新闻性、季节性、实用性,内容真实、生动。在传播先进技术,弘扬精神文明,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和谐农村牧区建设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绿野》栏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对农节目只要能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之路,一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其他文献
在现代传媒日益丰富多彩,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媒体特性,办好办活节目,满足受众需求,扩大电台影响,成为打造广播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成为广播人关注的焦点和共同追求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广播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发展。阿拉善人民广播电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与探索,在节目制作、设备投入、广告经营等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广播市场繁荣发展已初见端
期刊
驻站记者作为基层的“新闻采集员”,深知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同时,也曾有过基层会议新闻难以见报的苦恼。  会议新闻确实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每天报纸的版面都充满着浓浓的会议味儿,也不会被读者接受。于是,精减会议报道和精简会议一样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对各盟市一级而言,会议类报道的上稿率就更低了。这并不是说明会议不重要,只是表明“以会报会”的模式需要革命,需要我们跳出会议看会议、跳出会
期刊
如何做好广播电视音乐编辑制作工作,把无声的文字巧妙的运用结合到有声的音乐旋律中,使音乐衬托其文字作品的主题,这就需要一个音乐工作者要全身心情感的投入,因为音乐艺术与听众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作为文化广播电视工作岗位上的一名音乐工作者,笔者一直梦想着能在热爱的音乐艺术工作中尽情挥洒,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把音乐艺术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位听众的心中。  一部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片),可
期刊
纵观内蒙古境内的盟市级党报市场,大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办报历史长、人员老、所在区域面积大、人口分散、同城同质竞争尚不激烈。缺少竞争的日子还算好过,但发展速度缓慢。面对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其产生的挑战,地市级党报面对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容乐观。尽管天天喊“狼来了”,但还缺乏足够的行动准备,还存在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是经济的神经末梢,我们是吃民族政策饭的心理。一旦“狼”真的来了就会束手
期刊
摘 要: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因而它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政府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是绝对的控制者,几乎所有的危机信息传播都必须经过政府的许可。  关键词: 政府危机传播管理 及时报道的原则 汶川地震宣传的成功经验    所谓政府危机传播管理,就是政府作为危机的管理者,进行的一系列的危机传播
期刊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中,中国媒体转述外国媒体的报道时,常常进行面子协商行为。在转述过程中,中国媒体对外媒报道进行利我性重构,表面看似努力维护中国的面子,实则忽视了西方与中国完全不同的面子观念。笔者认为中国媒体首先需要理解西方与我们相异的面子观念,以开放坦诚的心态,主动寻求与之对话交流,并通过维护西方的面子或者中西之间的共同面子,来赢得中国的面子。  关键词: 面子协商 国庆报道 对话关
期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来势迅猛,转瞬间成为危害全球经济繁荣稳定的巨大灾难。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人们该如何解读其本质、根源和走向,该如何反思、吸取教训?我们该如何应对和保持经济发展的信心?最近以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自治区主流媒体,通过开办专栏、专题节目,撰写系列言论等,在第一时间以客观、公正、深入、权威的报道和通俗易懂的分析,及时报道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真相和发展态势。同时
期刊
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     萧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记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京派作家。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他在恪守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下,熟练地运用文学技巧,写出可以和现实主义小说相媲美的报道,也因此,他写的新闻特写引人入胜,文采斐然,可读性很强。  萧乾就如何增强作品的文学性上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契诃夫,他从不把笔下的人物当作自己的代言人,也不使用‘画外音’。尽管特写在
期刊
节约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相对浪费的节约,也是建设节约型新闻媒体要求的最低底线。二是要求彻底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实行技术革新,实现科学发展。   节约,对于社会而言,是资源优化的体现;对于传媒而言,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然而,略带贬义的“吝啬”,搅动了一部分人爱慕虚荣的心,一味追求负面的大方,忘却了中华民族“节约”这个优良传统。再加上节约制度欠缺,节约机制不完善,节约技术利用少,在一些媒体中存在
期刊
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是伴随着电视媒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专题片的发展历史带有浓重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与社会的发展背景与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关联。目前它已从起步时期的枯燥无味的叙事和极其长沉的镜头,变化到今天所强调的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的风格上来,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全方位的表现形式。其中,对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是专题片整体艺术品质提高的重要手段。  客观、真实、自然是专题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