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家族传承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长期致力于为所服务的家族建立基于相互尊重而非彼此猜忌的沟通系统外,Familias & Company的服务项目还包括定制家族宪法、家族企业管理咨询、家族下一代成长计划、家族企业公益慈善规划
  撰文_徐会坛 摄影_张旭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五六百人齐聚一堂自始至终地参加完所有环节,他们学习的渴望和分享的热望,就像浪潮一样,让我几乎淹没其中!”数天之后,回忆起此前参加的由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发起举办的“2014年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佩妮·韦伯(Penny Webb),依然激动不已,连连感叹。
  佩妮·韦伯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创立Familias & Company,现在是国际知名家族传承事务与管理顾问。与此同时,她还是哈佛大学教练学院(Harvard’s Institute of Coaching)创始理事以及《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编委。
  2014年7月26-27日,她受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并作为主持人主持了主题为“家族企业的长期繁荣”的圆桌论坛,与修正药业集团营销总公司总经理修远、新加坡B.P.De Silva集团第五代传人Rehan Amarasuriya和新加坡船王世家曹氏家族第四代传人曹慰德,共同针对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当我们谈论家族传承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佩妮·韦伯表示,中国家族传承不仅限于物质财产传承的理念让她印象深刻,她会把自己在这次峰会收获的一些新视角和新理念带回英国,融入到自己的公司经营中去。“持续有效的沟通是所有家族企业长期繁荣的关键”
  参加峰会的前不久,佩妮·韦伯探望了已经80多岁的舅舅。在闲话家常的过程中,她的舅舅不无伤感地对她说:“要是我们企业中曾有过一个像你一样的人介入,我们就不会因为彼此拒绝沟通,而最终导致企业分崩离析了。”
  “这是一个有点悲伤的故事,我舅舅指的是,我母亲那边的家族企业因为沟通问题倒闭了。”佩妮·韦伯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无疑,持续有效的沟通是所有家族企业长期繁荣的关键。”自己家族的惨痛遭遇,让佩妮·韦伯更坚信这一点。
  包括佩妮·韦伯在内,Familias & Company共有4名合伙人,他们都拥有专业的商业高管的操作经验、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经验以及矛盾与冲突的调解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家族企业管理或继承方面的切身经历,因此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家族企业用户的真正需求。
  也正因如此,作为各自家族新一代的他们,共同将“家族的跨代沟通”问题列为公司的重点服务项目。一方面,他们帮助所服务的家族的新一代了解各自家族和家族企业的历史,领会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的家族理念和精神,鼓励他们产生继承家族企业、传承家族精神的自我期许;另一方面,他们建议所服务的家族的老一代要给新一代以充分自由选择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最终无论是继承家业还是另创属于自己的事业,都能发挥所长并为家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佩妮·韦伯对于其父母最为感念的也正是这一点。“我父亲希望我继承他的企业,但是,他给我选择的机会,让我能够自由地在世界任何地方做我喜欢做的工作,即使那会把我带离他的身边。”
  除了长期致力于为所服务的家族建立基于相互尊重而非彼此猜忌的沟通系统外,Familias & Company的服务项目还包括定制家族宪法、家族企业管理咨询、家族下一代成长计划、家族企业公益慈善规划等,不一而足。尤为特别的是,它还有一项“第三事业”服务,旨在帮助那些从家族企业舵手位置退下来的家族老一代找到新的价值实现点,“让他们在退休之后,依然能够过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生活。”“在家族传承方面东西方应该相互学习”
  然而,佩妮·韦伯并不讳言,相对于会计、金融等行业,家族传承事务与管理顾问,对于许多家族及其家族企业来说,还是一件需要适应的新鲜事物。因此,建立信任成为了Familias & Company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倾听至关重要,而且,我们必须确保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所服务的家族及其家族企业。”针对这项挑战,佩妮·韦伯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目前,Familias & Company的业务已经覆盖了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地区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网络,合作机构包括家族企业学院(Institute for Family Business)和家族企業协会(Family Business Network)等。佩妮·韦伯及其团队成员每年都要至少来四次亚洲,处理各种公司业务以及参加各种针对家族企业传承与管理的会议和活动。
  经过了将近10年的观察,佩妮·韦伯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家族传承方面东西方应该相互学习”的看法,她也希望能够针对东西方各自家族文化的特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帮助所服务的家族及其家族企业更好地实现传承。
  她指出,整体而言,成立家族理事会管理家族事务的做法在西方有更加悠长的历史,在明确家族成员角色与责任、完善家族企业管理结构、建立家族公益基金会、培育家族下一代的财富观念、致力于家族下一代领导力发展等这些方面,中国的家族不妨多向西方一些成功传承了多代的家族取经。
  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结构,佩妮·韦伯特别强调了一点,即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地位问题。“在女性有能力且有意愿的前提下,让女性不再只是担任一些传统的、感性的角色,而是能够像男性那样担任有实质职责和权力的职位,这对于新时代的家族传承而言非常重要。”
  然而,另一方面,她也表示,东方家族尤其是中国家族的家族成员的家族责任感普遍比较强,而且大多有可以代代相传且融入到家族企业管理中的家族精神和价值观,而西方家族的家族成员则往往更注重个性发展以及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于家族传承,西方家族通常指的是指金钱财富的传承。
  “很多中国家族企业成功传承的实例让我深受震撼,我希望把它们分享到西方去,消除一些西方过去对中国的误解。”佩妮·韦伯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其他文献
财富不仅仅是金钱,财富可能传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但最重要的是,财富意味着家族应当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芝加哥白沙集团投资基金合伙人、美国印刷大王唐纳利家族第五代  在我13岁那年,我看了一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书中有一家公司叫DONNELLEY,那是我家族的名字,我非常惊讶,我家族的名字竟然能出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本书当中。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开始了解到家族的一些历史。而在此前,没有人对我说过
期刊
一代下南洋创业,二代回故土重生,历经80余载,如今,林氏家族第三代成员也已全面进入家族企业,他们正以更长远的目光去审视家族的未来  撰文:白筱 摄影:张旭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2014年7月27日,首届“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议程的最后一天,2000多平方米的会议厅内座无虚席。上海外滩3号主席、新加坡佳通集团董事林美金登台发言,她优雅端庄,不乏林下风致,讲话声音轻如叹气,台下宾客
期刊
京剧世家谭门,在京剧衰落的暗夜里甘做独孤的持灯者,苦练内功,坚持表演。他们立志秉承谭门精神,复兴作为国粹的京剧  撰文:张枭翔 摄影_张旭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170年前,当京剧谭门创始人谭鑫培随父亲谭志道从故乡湖北闯荡京华,凭借天赋和努力自成谭门一派时,京剧开始进入“黄金岁月”。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最初几年,京剧作为国粹享受过独特的荣光。文化艺术形式单一
期刊
很多流离失所的孩子处在长期的阴霾中,他們的心灵缺少被爱、被尊重、被呵护,如果能得到一个软绵绵的玩偶陪他们入睡,或许可以为他们带来一些心灵的抚慰。美国旧金山有家非营利机构,叫做“好梦计划”(Project Night Night)。该机构为超过25000个居无定所的儿童捐赠了又萌又有爱的玩具包裹。他们的包裹是一只帆布手提袋,里面装有至少一条适龄的新安乐毯、一本童书和一个动物玩具,是专门为12岁及以下
期刊
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 五百多个企业家族出席  撰文:宋厚亮 摄影:张旭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7月25-27日,由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杂志发起,慈传媒、正和岛联合吉业长青俱乐部等机构主办的“中国家族财富传承峰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家族进化的命门与密码”。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的五百多个财富家族出席,分享了各自家族
期刊
从“经济动物”到收藏家,华人企业家余德耀主要做的三件事情是:收藏当代艺术,推动美术馆运动,参与慈善  撰文_毕维尹 摄影_张旭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5月18日,一场名为“天人之际”的展览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了余德耀近十年来的当代艺术藏品,这也是这所美术馆的首场展览。  余德耀是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在人生近30年的时间里,他经营着一家生产畜牧业产品的农业公司,他已将该公
期刊
撰文:张枭翔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中国慈善家》:作为史上首位中国籍“世界小姐”,你如何看待2008年全年你代表世界小姐机构在全球做慈善的经历?  张梓琳:那年做的事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那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它激励我去做持续性的慈善。现在,我在和多家公益组织合作,专注于儿童教育领域。将来,我也希望拥有自己的慈善机构。无论是与其他机构合作,还是自己做,我都希望自己能尽力做好。  《
期刊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10月刊  儒学的春天来了。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并发表讲话。他以温情和敬意讲到,“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这次最高领导人的言行多少出乎意料,开创了1949年后的诸多第一。一切来得有些快。当然,在此
期刊
将美国家族办公室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引入中国并将之本土化的杨辉,正在捍卫家族办公室的服务标准,使中国家族办公室行业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撰文_张枭翔 摄影_张旭  来源:慈传媒《中国慈善家》8月刊  7月17日,对于“漢·家族辦公室”创始人杨辉及其夫人翟珈熠而言,是一生中的难忘时刻。在美国的一座私人庄园里,二人的家族基金会“熠辉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致力于“激励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及“创建国际化公
期刊
李东生坐在我对面,发型稳妥地“三七开”,金丝边眼镜,目光柔暖,语调温和,语速适中。虽然他曾带领TCL完成“鹰的重生”,至今仍被人当做商业传奇而津津乐道,但他看上去并不如鹰,至少表面上不像。他脸上没有鹰的桀骜与凶猛,更看不到鹰的野性与野心。要不是采访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阅览室里进行,邻桌非富即贵,我想我会忘了他是中国一线企业家,而叫他一声“李工”—我记得电视剧里对单位工程师都是这么称呼的。  李工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