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阅读的空间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其目的就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了更好地落实好阅读课堂的这个环节,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别是加强了对学生期待阅读心理的研究与培养。
  我认为,在阅读课堂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课堂教学代替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了“阅读期待”,倡导的就是一种教育的新理念,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自身智能提高的发展观,它需要我们利用好“期待”的契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阅读是一个过程,阅读期待则是一种没有答案的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过程。因为不同的学生,脑瓜也不一样,已有的认知结构不一样,看待问题的效果就不会一样。语文阅读就是要允许学生“异”读,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验。作为学生,只有在没有答案的阅读中,才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把心里想的、社会信息中获取的、课本中写的、教师提示的大胆的融合起来,创造性地寻求阅读的结果,在自己的习作中得以探索性地体现。所以,教师不能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会耽误教学时间耽误教学进度,学生给出不同答案就是错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要认真倾听,启发学生各抒己见。
  其次,教师要拥有宽厚的期待心理。在现行课堂上,很多老师舍不得放权,没有摆正自己主导的地位,剥夺学生显示主体地位的机会。他们对学生缺乏信任,担心学生听不清,重复学生答案;担心学生听不懂,一个问题一讲再讲;担心任务完不成,为了赶时间,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自己在设计教学中预先设计的答案或从参考资料上截取的所谓“标准”全教给了学生,为学生“抖包袱”,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通病。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与课堂40分钟的挑战中,教师“赢”了,但事实上是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丢失了“主体认知”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活动仍旧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完全没有从陈古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更自由的阅读空间、思考空间、讨论空间,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意义、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独特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学他们想学的,了解他们想了解的,而不是老师一厢情愿灌输的东西。
  第三,要善于创造良性和谐的教学氛围。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主动学习。 “阅读期待”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学会“将心比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就越可能理解学生,体贴关怀学生,使学生能在理解、宽容的教学气氛中认真解读、获取信息。我们知道,在将心比心发生的过程中,观念自我丧失的程度越大、作用对象的同一性越大,主体就越可能真切体验对象的感情与思想。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智慧地创设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生活情景、体验角色情境、借助媒体情境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现有差别的阅读,不能要求学生完全做到一丝不差的阅读,这样既缺乏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又挫伤了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尽可能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肯定甚至鼓励学生合理的“有差别的阅读”,是教学中将心比心的表现,只有在认真倾听,并乐意接受学生“有差别的阅读”,学生才会更好地把握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应视为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意向、体验自我和他人感情的敏感性。教师是可供学生合理利用的灵活的学习资源,是一位真诚善良的帮助者、一位潜能开发的促进者、一位为学生做出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咨询者。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情境的设置,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问题,鼓励学生辨别问题,澄清他们的感情;鼓励增强他们的“洞察能力”,支持他们对问题讨论的继续。当然,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并不是教师的“一味放任”、“不置可否”,而应借鉴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简化程序,提高实效,在期待中让学生不断地“修正”、“完善”、“提升”对课本的认识,对捕获的社会信息的认识,把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的“目的性阅读”和阅读课堂的探索性、创造性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的达到“投石击水”使之活的目的。
其他文献
通过选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服用华发令抗凝的患者作为"天然"的维生素K缺乏模型,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几种指标:PIVKA-Ⅱ、ucOC以及PT相互之间的关系.1、血清PIVK
目的:通过冠脉内心电图(IC-EC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球囊扩张后IC-ECG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和时间来了解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梗塞区心肌-
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系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从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就学习数学而言,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强化学习动机
该试验对育龄妇女及妊娠妇女血清FA水平进行了测定.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现阶段该地区育龄妇女及妊娠妇女血清FA水平,了解该地区育龄妇女体内时酸的水平,寻找更适当的补充方法.NT
目的:卵巢癌因其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多已为晚期,足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癌的侵袭和转移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连续的复杂过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
1、初中数学新课程部分资源的开发  1.1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将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新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  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  1.2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1.2.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