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专家指出:新世纪少年儿童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之一是更加主体化。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儿童人格,维护儿童权益。的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缺乏道德经验,认识水平较低。在他们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对犯错误的学生动不动就批评、斥责,会使学生变得消极自卑,尤其对个性倔强的学生,元休止的批评、斥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跟老师公开对抗,产生逆反心理,若施以宽容,带来的情感效应则相反,因为宽容会给学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
一、转变角色拥有爱心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承担原有角色的职责,同时还要不断地扮演新的角色。新教育理念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宽容他们的失误,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宽松、可信任的心理环境。要想撑起学生自尊的天空,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角色,拥有爱心。
我班有一个男生,刚入学两个月就换了4次位置。因为凡是跟他坐过的女生都曾被他欺负过,都不愿意再跟他同座。找他谈心也无济于事。很想以老师的威严给其施加压力,强迫他改正行为。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教育是被动的,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甚至还有可能使他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行为。便一直寻找合适的机会对其进行教育。一次他竟哭着鼻子来找我。原来,他被大个子男生欺负了。机会来了,我慢慢地擦干了他的泪水,掸去了他身上的灰尘。同情地问:“被别人欺负难受了是吧?”他的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我再一次擦干了他的眼泪,又问:“那个欺负你的同学,你认为他的行为对吗?有人喜欢他吗?为什么?”他都一一作了回答,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接着,我意味深长的说:“以前你也欺负过同学吧?”他慢慢地低下了头。时机成熟了,我摸着他的头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以后会改正的。”从此,他确实收敛了不少。在爱的晴空下,他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有效地维护了他的自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换位思考理解学生
在学校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把犯错误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怒气冲冲地批评、数落,学生把头一低,一言不发,或是犯错误的同学孤立无助地站在讲台上,等着全班小朋友的指责、等着老师的宣判。实践证明,这样做教育效果并不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对那些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但老师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把犯错误的学生悄悄叫到一边,师生促膝而谈,相互沟通,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有一次,我班一个学生放学后到自己家附近的碟片出租屋里看动画片,临走偷拿了一张碟片《精灵鼠小弟弟》,被同学发现告到我这里。当时我真想在全班公布此事,来个大讨论。然后令其将碟片送还主人,可又一想这部故事片挺有趣的,很适合孩子看,听了新片宣传,我也是迫不及待地看了。是不是他太想看的心理表现?于是我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两天以后.估计他已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才在他的耳朵边悄悄地说了一句:“《精灵鼠小弟弟》讲的是什么?”他一下子脸红了,说:“我都记不得了。”我又说:“是呀,偷来的片子不好看,你打算怎么做呀?”他诚恳地说:“老师,我知道了。”后来,他去出租屋还了碟片,又重新租回去,痛痛快快地看了一次。这样的教育跟当众羞辱相比要科学、有效得多了。
三、正话反说避重就轻
每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向往也是美好的。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约束力、自制力较差,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产生愿望与行为脱节的现象。这里不妨“正话反说,避重就轻”巧妙利用人的爱而子的心理,使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一次,发家庭作业,一名学生自己拿红笔在我打的等第后面加了三颗星。不用说这肯定是作业马虎的学生,同桌发现后向我报告,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胆子太大了,老师一定会批评他”;有的说:“自己字写得这么差,还想得优加星,不可能”……教室里乱糟糟的,心里顿时火起,但冷静一想:他想得优加星,不正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吗?于是我接过他的本子,笑着说:“同学们,你们不知道.这是他在下决心写好作业呢!你们看,第一颗皋是要把字写端正的决心,第二颗星是争取得优的决心,第三颗星争取得星的决心。我们快为他的决心鼓鼓掌。”从此,他作业果然认真了许多,产生了正面教导所不能达到的教育功效。
四、树立榜样
自我教育
儿童具有先天模仿别人的倾向,被模仿的人常常成为他们的榜样。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许多是在无意模仿中形成的。模仿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应重视榜样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身边,从他们喜欢的人或物中选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人物或事物,作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扁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唤起学生向上的信心,使学生在愉快主动的追求中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着急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回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币1噫义上讲,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实践证明,只有宽容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他的教育,乐于学习他所传授的课程。当然,宽容绝不是放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严寓于爱,爱寓于严的原则,否则.师爱就会变成溺爱。
【作者单位:宝应县泰山小学江苏225800】
一、转变角色拥有爱心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承担原有角色的职责,同时还要不断地扮演新的角色。新教育理念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宽容他们的失误,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宽松、可信任的心理环境。要想撑起学生自尊的天空,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角色,拥有爱心。
我班有一个男生,刚入学两个月就换了4次位置。因为凡是跟他坐过的女生都曾被他欺负过,都不愿意再跟他同座。找他谈心也无济于事。很想以老师的威严给其施加压力,强迫他改正行为。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教育是被动的,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甚至还有可能使他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行为。便一直寻找合适的机会对其进行教育。一次他竟哭着鼻子来找我。原来,他被大个子男生欺负了。机会来了,我慢慢地擦干了他的泪水,掸去了他身上的灰尘。同情地问:“被别人欺负难受了是吧?”他的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我再一次擦干了他的眼泪,又问:“那个欺负你的同学,你认为他的行为对吗?有人喜欢他吗?为什么?”他都一一作了回答,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接着,我意味深长的说:“以前你也欺负过同学吧?”他慢慢地低下了头。时机成熟了,我摸着他的头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以后会改正的。”从此,他确实收敛了不少。在爱的晴空下,他认识了自己的过错,有效地维护了他的自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换位思考理解学生
在学校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把犯错误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怒气冲冲地批评、数落,学生把头一低,一言不发,或是犯错误的同学孤立无助地站在讲台上,等着全班小朋友的指责、等着老师的宣判。实践证明,这样做教育效果并不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对那些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但老师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把犯错误的学生悄悄叫到一边,师生促膝而谈,相互沟通,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有一次,我班一个学生放学后到自己家附近的碟片出租屋里看动画片,临走偷拿了一张碟片《精灵鼠小弟弟》,被同学发现告到我这里。当时我真想在全班公布此事,来个大讨论。然后令其将碟片送还主人,可又一想这部故事片挺有趣的,很适合孩子看,听了新片宣传,我也是迫不及待地看了。是不是他太想看的心理表现?于是我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两天以后.估计他已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才在他的耳朵边悄悄地说了一句:“《精灵鼠小弟弟》讲的是什么?”他一下子脸红了,说:“我都记不得了。”我又说:“是呀,偷来的片子不好看,你打算怎么做呀?”他诚恳地说:“老师,我知道了。”后来,他去出租屋还了碟片,又重新租回去,痛痛快快地看了一次。这样的教育跟当众羞辱相比要科学、有效得多了。
三、正话反说避重就轻
每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向往也是美好的。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约束力、自制力较差,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产生愿望与行为脱节的现象。这里不妨“正话反说,避重就轻”巧妙利用人的爱而子的心理,使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一次,发家庭作业,一名学生自己拿红笔在我打的等第后面加了三颗星。不用说这肯定是作业马虎的学生,同桌发现后向我报告,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胆子太大了,老师一定会批评他”;有的说:“自己字写得这么差,还想得优加星,不可能”……教室里乱糟糟的,心里顿时火起,但冷静一想:他想得优加星,不正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吗?于是我接过他的本子,笑着说:“同学们,你们不知道.这是他在下决心写好作业呢!你们看,第一颗皋是要把字写端正的决心,第二颗星是争取得优的决心,第三颗星争取得星的决心。我们快为他的决心鼓鼓掌。”从此,他作业果然认真了许多,产生了正面教导所不能达到的教育功效。
四、树立榜样
自我教育
儿童具有先天模仿别人的倾向,被模仿的人常常成为他们的榜样。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许多是在无意模仿中形成的。模仿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应重视榜样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身边,从他们喜欢的人或物中选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人物或事物,作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扁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唤起学生向上的信心,使学生在愉快主动的追求中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着急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回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币1噫义上讲,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实践证明,只有宽容的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他的教育,乐于学习他所传授的课程。当然,宽容绝不是放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严寓于爱,爱寓于严的原则,否则.师爱就会变成溺爱。
【作者单位:宝应县泰山小学江苏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