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少女顶着“半个脑壳”上大学

来源 :现代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年多前,因为一次车祸,18岁的山东少女孙娜娜失去了左半边脑壳,只留下一层薄薄的脑膜包着脑浆。每当她呼吸的时候,左半边脑子就跟着脑膜一上一下地浮动,牵动着她创伤的脑神经。这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但她凭着顽强的生命力,顶着半个脑壳两次参加高考,考取了泰安医学院,并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和团支部书记,最终完成大专学业,在不幸中唱响了一首动人的生命之歌。
  
  手术现场
  活人补上“钛金脑壳”
  
  2004年7月24日上午,在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做一个特殊的手术——该科免费为缺少半个脑壳的22岁女孩孙娜娜实施了颅骨修补手术,给她的脑袋装上了“钛金脑壳”。
  


  由于没有颅骨,娜娜的脑膜已经与头皮结合在一起,手术的目的就是要在头皮与脑膜之间加入一层钛合金质地的人造颅骨。因此,首先要将头皮与只有0.3毫米厚的脑膜剥离开。
  “止血钳!电极!”为了避免病人大量出血,每前进一刀,都要对创口进行及时的处理。
  随着手术刀的不断划动,白色的脑膜渐渐暴露出来。
  当时钟的指针指向9时53分时,头皮被安全地从脑膜上剥离了开来。
  这时,护士小心翼翼地从无菌包装中取出了一块钛板。
  这块钛板被植入后,就将起到保护病人脑部的作用,也就是一块人造的颅骨。
  孙吉书拿起钛板,小心翼翼地在创口处比量着。由于钛板都是标准大小,想要植入病人的颅内,必须按照创口的形状进行修剪。按照娜娜缺失掉的颅骨形状,孙吉书用专门的钛板剪将钛板修剪成12厘米×13厘米大小。
  修剪后的钛板被塞进了手术创口之内,钛板的四周与颅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电钻,装最小号钻头!”
  护士将一把进行了严格消毒的电钻交到孙吉书手中。钛板将被用同样质地的螺丝钉固定在颅骨上,这样才不会因为运动导致钛板移位。
  经过螺丝的固定,本来看起来相当柔软的钛板变得异常坚硬。
  10时30分,坚韧的钛板将脑膜全部保护了起来,这时手术已经基本可以宣告成功,剩下的就是要将创面进行缝合。
  近20厘米的手术创口在一针一线之间被缝合。在钛板的支撑之下,缝合的头皮鼓了起来,原来那凹陷的一块已经丝毫看不出来了。
  11时许,手术结束。
  
  事故回放
  遭遇车祸,失去半个脑壳
  
  


  2000年6月4日,对18岁的孙娜娜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那天她拿到了高考准考证。孙娜娜在即墨一中高三一班担任学习委员。成绩优异的她,高考瞄准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那时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因此,每天晚上都要在学校上完晚自习才回家。
  快到晚上10点了,同学王红催她一起回家,第二天还要模拟考试。孙娜娜急匆匆地收拾好东西,拿着准考证,骑上自行车就往家里赶。
  骑过一个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她停住了。这时一辆货车由东向西急速地开来,当穿过马路的一瞬间,刹车突然失灵,货车带着刺眼的灯光直冲过来。孙娜娜的眼睛被炫目的灯光刺得睁不开,震耳欲聋的马达声呼啸着向她逼近,她本能地向路边躲去,但是已来不及了,失灵的货车像一头发了疯的猛兽,咆哮着向她扑过来。
  刹那间,货车把她连人带车撞出了近十米远。她的头重重地砸在水泥地面上,血水泥水瞬间融成一片。
  这时候,孙娜娜的母亲孙淑英正在家门外的楼梯口,不停地向马路上张望,口里念叨着:“娜娜该到家了!”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母亲的担心有她特殊的理由。就在一年前的一天傍晚,母亲从工厂下班时遭遇车祸,被轧断右脚成了残废。而早在1976年,当电工的父亲在一次维修高压电线的时候,从高空摔下来,腿和臀部多处受伤。伤未痊愈,父亲又去社办厂当车工。上班没几年,再次发生工伤事故,被机器切掉了四根手指。在治疗中,又发现脾上长了肿瘤,不得已做了脾全部切除手术,从此,全家人生活的担子,就落在了母亲肩上。
  生活再艰难,母亲也挺得住。因为她有一个聪明优秀的女儿,在女儿身上承载了生活的全部希望。爱得深,母亲的担忧也就多。她特别怕车。每当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汽车马达声,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从家里传来。母亲的心一阵紧缩。她顾不得扶拐杖,一瘸一瘸地拐进家里。这时候丈夫孙洪喜已跑过去拿起了话筒。孙淑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在哪个医院?”只听得丈夫在电话里问了一句话,孙淑英就瘫软在地。
  这时,孙娜娜已经被急救车送到即墨市人民医院,和她一起放学的王红因为骑车跟在后面,躲过了这一灾难。事故发生后,王红赶紧打了120。急救车赶来,把娜娜送到医院,王红在医院给孙娜娜家打来电话。
  当孙淑英被丈夫扶起来,两人打车哭喊着赶到医院时,满身是血的娜娜已不省人事。在汽车重重的撞击下,她左边的半边颅骨已经全部粉碎。因为伤势太重,娜娜被立即转往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脑外科的医生把娜娜粉碎的骨片清理掉,从里面取出一块拳头大的血块,一大片糨糊状的白色脑浆从头顶溢了出来。为了保护脑子,医生决定用头皮包住脑浆,一针一线地把撕裂的头皮缝合起来。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娜娜即使活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了。
  艰难的急救工作一直持续了八天八夜。孙洪喜和孙淑英一直守护在娜娜的身边。他们像平时一样,每天早上起床呼喊女儿的名字,然后给她洗脸梳头,轮流不停地和她说话。
  因为无心吃饭、喝水,孙淑英几次晕倒。醒来后她又不顾一切地扑到女儿的病床前。孙洪喜端着饭碗对妻子说:“娜娜已经这样了,你不能再倒下,吃一点吧!”孙淑英推开碗。孙洪喜流着泪说:“咱们一定要好好活着,不然娜娜醒来看不见我们怎么办?”孙淑英一听,这才接过饭碗,一点一点地吃了下去。
  6月13日是娜娜昏迷后的第九天。这天一大早,妈妈照常用温热的湿毛巾为娜娜擦脸,擦着擦着突然发现女儿的眼睛好像动了一下。妈妈惊喜地叫了起来:“娜娜醒了,娜娜醒了!”孙洪喜闻声跑了过来,夫妻俩抱着女儿泪流满面。孙娜娜抬起眼皮,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我怎么到了这里?”娜娜轻轻地挪动了一下身子,感到浑身钻心地痛。当她明白了一切,不禁痛哭失声:“妈妈,我马上就要高考了啊!大夫呀!求求你们救救我!我就是爬也要爬到考场上去,我要上大学……”
  
  坚强不屈
  枕着母亲胳膊,圆梦大学
  


  
  娜娜的脑壳只留下一层头皮包住脑浆,医生说至少要等半年以上的时间,脑功能才有可能恢复正常。到那时需要安装一个人造脑壳。
  然而,孙娜娜却是一枝生命力极强的花。半年对她来说太久远了。撞击后的昏迷和手术,使她把别的事情都忘记了,但她却清楚地记得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提出一个要求:“把我的课本拿来,我要在病床上复习。”此时,从病理上考究,正是激活病人脑细胞的关键时期,心理的治疗和医药一样重要。医生、家长、老师一起商定,找来了几个与她要好的同学守护着她。她们每天都轮流陪伴着娜娜温习功课。孙娜娜闭着双眼,静静地听着,她的思维被带进了书的海洋。
  但是孙娜娜听着这些曾经解过无数遍的习题,却感到非常陌生。她急得出了一头大汗,瞪着眼睛迷茫地望着同学。同学又重新给她讲解,从最简单的开始,一遍又一遍。除了学习,孙娜娜每天还要打针、输液、换药,每一遍折腾都让她疼出一身汗来。但医生护士一出病房,孙娜娜就急着让同学继续讲解习题。同学不忍心,让她休息一会儿,她急得直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娜娜顽强的毅力,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她醒后的第六天早上,妈妈给她擦完脸,她竟扶着床边慢慢地站起来了。在双脚落地的那一瞬,一股希望的暖流涌遍全身,她高兴地叫起来:“我可以参加高考啦!”从这天起,应考的坚强信念,支撑着孙娜娜的病体,连梦中也在默默地背着复习的课文。
  孙娜娜只住了19天院。因为,应负全部责任的肇事车主,以法院没有正式判决为由,不愿支付昂贵的医疗费。孙家为了抢救女儿花去的2万多元钱都是借来的。再住下去,家里实在支付不起了。6月24日上午,娜娜的父亲办出院手续时,医生一再说:“现在出院太冒险了。如果非要坚持,也必须确保静养几个月。”
  说是静养,其实娜娜那颗企盼应考的心哪里能静得下来。她让妈妈将复习试题贴在床头的墙壁上,自己歪斜着身子漫游题海,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复习。
  临考前的一天,母亲劝她:“你的病情那么重,今年就算了吧,明年再去考。”娜娜不同意,还是重复着那句话:“爬也要爬到考场上去!”2000年7月7日,孙娜娜准时出现在高考考场。考场上给她安排了特殊的考位和专人照顾,并允许她随时可以出考场。
  孙娜娜认真答着题。没一会儿,她就心慌气短眼冒金星,只好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答题。坚持了一会儿,又是一阵头晕目眩,看到的字都是双影。没办法,再趴一会儿。就这样写写趴趴,趴趴写写,孙娜娜硬是坚持着没出教室,因为她怕一出去就回不来了。
  孙娜娜凭着半边脑壳,第一场考试坚持到最后一刻,第二场……当她考试完毕,见到妈妈时,她哭了:“妈,我没有考好!”一下晕倒在了妈妈的怀里。
  其实,考试成绩本来就不是大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即使考上了,在这样的病况下也不可能去上大学。
  孙娜娜落榜了。但圆大学梦的意念依然像不息的火炬在她心里熊熊地燃烧着。学校不忍心让这个品学兼优的好苗子中断学业,破例免费批准孙娜娜复读。
  2000年9月1日,孙娜娜重新走进校门。她剪去了一头乌黑的秀发,光光的脑袋上镶嵌着一圈触目惊心的疤痕,一走动,一说话脑子还一起一伏地波动。医生交代,头上既不能有重物碰撞,也不能用脑过度,以免影响脑功能的恢复。老师给了她特殊的待遇:上课时只要有一点不舒服,随时都可以离开课堂。即使这样,孙娜娜也难以坚持。有时她多学一会就感觉头晕眼花。急了就想伸手去拍打这不争气的脑子,可手刚一碰到头的左半边,软软的像豆腐脑一样的头部钻心的疼痛使她的手骤然停下……她常常急得泪如泉涌。
  孙娜娜上学实在是太艰难了。父母每天接送不说,每上一节课,孩子在教室里听讲,父母还要轮换着在教室外等着。有一天中午休息,娜娜想去操场看一看。她特别喜爱体育运动,看着同学们活蹦乱跳的,心里就痒痒。没想到母亲陪着她刚走到操场的入口处,一个踢飞的足球朝她的脑门飞了过来。幸亏母亲手快将球挡了一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以后,孙娜娜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自学。娜娜的大脑受过重创后,记忆力减退,刚看过的东西,一合上书本就忘得干干净净。为此,娜娜急得哭了无数次。但每次哭完,擦干眼泪,她又从头开始学。
  对孙娜娜来说,最困难的事情是睡觉。由于只有半边脑壳,睡觉时少了一半头骨的支撑,不能翻身。有时她睡着后不慎翻一下身,压着左脑,就钻心地疼,还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妈妈就整天陪伴着她。白天女儿看书时,妈妈担心她入迷后忘记了疼痛,就躺在女儿的身边,一只胳膊护着她的头部,一只手帮她翻书。到了夜晚就让女儿躺在自己的胳膊上睡觉。
  有一天孙娜娜学习到晚上12点,倒头就睡。妈妈也劳累了一天,不一会就睡着了。睡到半夜娜娜一翻身,没有脑壳的那边脑袋碰在妈妈的手上,痛得钻心刺骨。这一次差点闹出大的危险来。从此,妈妈晚上再也不敢深睡了,日日夜夜小心翼翼地陪伴她、抱着她。日久天长似乎形成了一种心灵的感应,女儿一动,她的胳膊就自然地把女儿抱紧在怀里。
  这样的日子坚持了整整一年!2001年孙娜娜再次参加了高考,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泰安医学院,当她拿到入学通知书时,全家人抱头大哭了一场。
  
  深情
  “钛金脑壳”还她完整美丽
  


  
  2001年9月,孙娜娜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大学校门。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开始独立的生活,她不仅要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还揪心着困苦的家境。这些年来接二连三的灾难,不仅花去了孙家的全部积蓄,还负债近10万元。父母求亲告友,只借到3000多元钱。
  学校对她给予了特殊照顾,允许学费分期缴纳,并给她办了助学贷款。孙娜娜给自己规定:每天只能花3元多一点的生活费,哪种饭菜最便宜就吃哪种。有时一进饭堂,看到黑板上写的饭菜太贵,转身就去泡方便面吃。但两个月过去,学校给她贷的600元“寒窗贷款”在交了部分学杂费后,很快又花完了。
  这时候她想到了利用星期天去打工挣钱。孙娜娜通过老乡找到了一个为一家公司发放宣传品的工作。可是干了两个星期就发生了意外。发放宣传品需要穿行于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孙娜娜的头一不小心被一个贩卖小玩具的游贩碰了一下,痛得她蹲在地上直流泪,好长时间才缓过劲来。
  从此她再也不敢上街去打工了。她发现校园里经常有人来卖饮料、糖果之类的小食品,于是利用假日,也学着干起来。她到批发市场买了些贺卡,回来后卖给同学们,一张贺卡挣一毛钱。后来又买些面包、茶蛋、饼干等小食品,卖给晚自习后需要加餐的同学,一晚上能挣将近10元钱。就这样娜娜靠这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着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
  有一次来了位新老师,因不了解情况,娜娜的两件事使他很生气。一次是老师讲过的课文,娜娜老是反复问,老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没有长脑子似的!”后来他又几次发现娜娜一下课就提着东西去卖。他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在班里批评她:“一个班干部不认真学习,整天想着在学生中做生意,成何体统?”娜娜听了,躲到宿舍用被子捂着脸痛哭了一场。但哭过之后,她还得去卖东西。
  牙膏、香皂、钢笔、本子等各种学习用品,只要同学们需要的,在节假日、在学习之余,她都批发了来卖。由于没有脑外壳的保护,时时要防范着外力的碰撞。再热的天也要戴着厚厚的帽子,尤其是晚上出门常遇险情,有时被路上的树枝碰一下,有时不小心被同学们挤一下。同宿舍的同学关心她,轮换陪伴着她当“保镖”。时间长了,凡是她卖的东西同学们都争着买,有的同学甚至故意多给点钱,但孙娜娜是个纯真而性格倔强的孩子,她分文也不多要。
  就是凭着这份执著,3年中她带病勤工俭学,除了每学期开学时,家里给她准备的几百元以外,她没有向家里要过钱。每当父母打电话问起学费的事,她总是说,学校照顾免除了。
  孙娜娜刚出院时,医生告诉她半年以后一定要来修补那半个脑壳。然而,4年里她一拖再拖。不是她不想去补,而是因为补脑壳所需的费用对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人造脑壳使用的是一种金属钛,其坚硬程度和真正的脑壳一样。但是金属钛很昂贵,半个脑壳就得1.5万元,加上手术和各种费用,得将近3万元。
  当初给她做手术的医生常打来电话,让她赶紧把脑壳修补起来,不然哪天不小心碰一下,没有脑壳保护,就会直接碰坏大脑,而脑细胞一旦损伤就无法恢复。如果碰得重了,还会有生命危险。父母也时时为此焦虑不安。原本计划着等法院的判决下来,车祸肇事方应付的4.5万元赔付款到位以后,就给女儿做手术。可是判决生效后,肇事车主把财产转移了,一分钱也没有执行回来。
  2004年5月8日,青岛《半岛都市报》刊出了孙娜娜“半个脑壳上大学”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好心人都来看她,孙娜娜的父母表示,如果有人愿意,他们想把法院的“赔款执行书”作为抵押,希望帮助女儿把手术做了。青岛即墨市人民医院的领导们看到《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后,院领导亲自来到孙家,表示愿意免费为孙娜娜做修补脑壳的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血栓性浅静脉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73例血栓性浅静脉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
我国对于下肢神静脉血栓的治疗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西药抗凝、溶栓治疗,另外一种是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现阶段我国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出第三种治疗方式,即中西结合进行治疗,
刚从法国摘回博士帽的吴莉莉,圣诞节的平安夜,带着一身寒气站在我面前。  一向有点高傲且男儿气的莉莉,噙着眼泪,把我从朋友的party上拽到“爱上”酒吧,向我说的第一句话:“我没有家了,我活得不幸福。”  我晓得她挣到这份儿上不容易。前一个圣诞节她给我的圣诞卡上写着:“在充满浪漫情调的巴黎,在圣诞节的狂欢夜,我孤单单地,在空荡荡的实验楼里,虽快累到衰竭,可仍枯坐在灯下,计算、分类……我不敢看窗外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