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通过留痰干预措施提升痰标本质量对初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赣州市5个县(区)作为研究试点,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7月试点地区诊断的771例初诊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8-12月试点地区诊断的645例初诊肺结核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根据医嘱患者自行留痰,干预组实施留痰干预措施(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留痰,无痰者采取吸热蒸汽、爬楼梯或走动、扣背、雾化吸入辅助留痰).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病原学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对干预组研究对象即时痰、晨痰、
【机 构】
:
102206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耐药防治部;江西省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感染科;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结核病防治所门诊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通过留痰干预措施提升痰标本质量对初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江西省赣州市5个县(区)作为研究试点,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7月试点地区诊断的771例初诊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8-12月试点地区诊断的645例初诊肺结核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根据医嘱患者自行留痰,干预组实施留痰干预措施(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留痰,无痰者采取吸热蒸汽、爬楼梯或走动、扣背、雾化吸入辅助留痰).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病原学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对干预组研究对象即时痰、晨痰、夜间痰等3份痰标本留取的比例及质量,以及各项留痰干预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病原学阳性检出率为53.7%(414/771),明显低于干预组的病原学阳性检出率(64.3%,415/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96,P=0.000).干预组痰涂片镜检和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316/612)和62.4%(394/6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1%(313/743)和55.0%(396/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196和7.667,P值分别为0.000和0.006).其中,干预组痰涂片镜检阴性者经Xpert检测阳性率为28.3%(93/3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93/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43).干预组即时痰留取比例为99.5%(642/645),合格率为90.0%(578/642);晨痰留取比例为95.5%(616/645),合格率为88.1%(543/616);夜间痰留取比例为88.7%(572/645),合格率为88.6%(507/572).干预组即时痰留取主要是医生对患者进行留痰宣教,由护士现场指导后直接留痰,占77.1%(495/642);其次为吸入热蒸汽的方式留痰,占10.1%(65/642);通过爬楼梯和扣背方式留痰者各占4.7%(30/642);另有3.6%(23/642)的患者进行了雾化吸入.结论 通过留痰干预措施提升痰标本质量可以明显提高初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适宜的留痰宣教和留痰方式指导.
其他文献
为了解复治结核病患儿临床特征,笔者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收治的41例复治药物敏感结核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特征(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分类、复治原因、肺结核胸部CT表现、治疗与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41例患儿中,肺结核占58.5%(24/41),肺外结核占41.5%(17/41).肺外结核中,淋巴结结核占41.2%(7/17),结核性脑膜炎占29.4%(5/17).因不合理或不规律用药、复发、治疗失败而复治的患几分别占58.5%(24/41)、31.7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病.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adhesin,HBHA)是分枝杆菌表达的一种蛋白质,致病性分枝杆菌的HBHA蛋白具有黏附上皮细胞、扩散感染范围等功能.其发挥黏附功能的C端结构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Th1细胞免疫反应;HBHA特异的黏膜免疫反应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效果.这提示HBHA具有制作为疫苗的潜力.而且,HBHA蛋白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潜伏感染者中引发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这使其可以成为新的诊断抗原.此外,在细胞水平上,HBHA可
衢州市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诊断肺结核患者1488例,按照自愿原则推荐使用电子药盒,915例患者使用电子药盒,使用率为61.49%.电子药盒的坚持使用率在治疗2个月末为79.34%(726/915),治疗4个月末为66.01%(604/915),治疗6个月末为52.35%(479/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趋势=586.924,P=0.001).肺结核患者电子药盒使用率有待提高,电子药盒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坚待使用率下降.
吡嗪酰胺是结核病最重要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但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耐药性在逐年增长,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的耐药基因的分子机制尚无定论.作者对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的相关耐药基因pncA、rpsA、panD、fadD2及FAS-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