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的高校“生评教”数据质量分析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评教”数据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对高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与决策非常重要.效度定量评价指标和标准缺失是当前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质量分析的难点.本文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将“生评教”系统视为一种“软”测量系统,设计了数据分级数作为效度定量评价指标,建立了效度评价标准,实现了“生评教”测评数据质量分析.基于3097个班次、77536人次测评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生评教”总体数据分级数为2.2,最高为4.1,当前“生评教”数据质量不合格,有待改进.研究表明基于测量系统分析理论进行高校教学质量测评数据质量定量分析是可行的,这为高校教学质量测评数据效度的定量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德国“工匠大师资格证书”考试从“技”“理”“营”“传”四方面进行“全面能力”考察,为各从业人员提供多元成功机会,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共育,催生“大国工匠”标杆形象,集中体现了德国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选拔人才标准,保证了其人才资源储备.2019-2020年德国手工业联合会的考试模式,包括考试内容、组织形式、支撑保障等内容的特色和策略分析,对我国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催生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的重构,需要与之相应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侧,如何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培养满足智能制造需要的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是最早提出“工业4.0”的国家,其高校在应对“工业4.0”的专业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研究型工业大学采取3阶段渐进式改革模式:第1阶段大工科,第2阶段活模块,第3阶段精方向,保证了工业研究型大学内在独立性与外在共生性之间的平衡和张力;应用技术大学采取增设新智能制造或相关专业的模式,新设专业具有理论课程系统化、实践与理论课程均衡化、专业及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