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境地研究到气候史:勒华拉杜里的总体史探索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至70年代,勒华拉杜里受到法国社会经济史学界生态—人口研究模式的启发,吸收了自然科学界研究气候波动的成果和方法,突破了年鉴学派境地研究的框架,主张采取科学方法研究历史上气候的波动,但不讨论气候波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种研究范式被称作"没有人的气候史".21世纪初,勒华拉杜里接连推出三卷本《气候的人文史与比较史》,从饥荒和瘟疫视角,系统探讨了公元1000年以来西欧气候波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勒华拉杜里从"没有人的气候史"转向气候史,受到法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学者对极端气候事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的启发,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叙事史的复兴"这一史学思潮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摒弃科学的历史学,而是努力将科学的历史学与叙事的历史学结合起来,从总体史的角度撰写气候史.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
其他文献
民主认知是民主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民众的民主认知对于了解民主理念的扩散和推进民主制度的落地有着重要意义.既有研究存在两种测量民主认知的思路:一种假定民主具有确定含义,然后在问卷中设定选项请民众选择和确认;另一种则通过开放性问题搜集民众的回答,然后进行归类和分析."假定—验证"思路和"归纳—分类"思路遭遇的共同挑战在于研究者自身的预断会影响经验证据的搜集和分析.为此,应将政治文化情境带入民主认知的测量和研究之中:研究者应进入研究地区的政治文化情境之中,了解当地的政治文化和话语对民众民主认知的影响;接着了
笔者根据葡萄采摘日期资料,辅以阿尔卑斯山冰川移动记录,推测出近一千纪以来欧陆气候波动的大体轮廓:小冰河期开始于1303年,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冬季寒冷,夏季清凉,这一状况延续至19世纪中期,其中1690年代是迄今为止最为寒冷的时期.但在这漫长的几个世纪内,气候变冷的趋势多次被打断,甚至出现逆转.1480至1490年代到1530年代、1718至1719年、1770至1780年代、1846年,均为葡萄早熟、天气炎热的时期.1903年后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气转凉,1970年起
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人民至上的价值品格和人民本位的人民观,明确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谁""建设谁"和"依靠谁"这一主体性问题.人民本位的中国实践与发展经验正在向中国社会学发出时代邀请.从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余年的学科发展史中可以清晰辨识,人民性是这门学科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是其发展的灵魂、动力和最明显的学科品质.为了人民的社会学,是中国特色社会学最鲜明的特征.而从为了人民的社会学到更好为了人民的社会学,既是对中国社会学人民性品质的传承和扩展,更是为了回应中华民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应用型高校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对接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更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型高校发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临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困境.推进应用型高校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着力转变观念,找准办学定位;依循市场导向,力促校企共进;优化师资队伍,完善管理机制;突出专业特色,调整课程设置;提升科研实力,转化创新成果.以期实现应用型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发展之路.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家庭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两个角度对比中国家庭的互联网消费现状,并以互联网消费金额为中介变量,探究家庭特征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从家庭内在特征来看,家庭代际的互联网消费差异显著,年轻家庭使用互联网消费的可能性和消费金额高于中年、老年家庭.其次,从家庭外在特征来看,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也是影响家庭互联网消费的主要因素,不同外在特征导致城镇家庭的互联网消费可能性和消费金额高于农村家庭.最后,存在互联网消费的中介效应,随着互联网消费金额的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节点,我们迫切需要洞察和把握国外价值观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在中外比较的世界参照系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本文依托"在线可访问样本数据库",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0个国家6274份样本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国外价值观教育效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处于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圈的国家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但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注重"良好品格培养"、发挥政府作用也正在成为国外民众
社会与政治抗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法国旧制度时期,不同的使用者赋予"叛乱""造反"甚或"骚乱"这样的术语以不同的含义.近年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提交的报告,不断强调气候变化在加剧世界范围内社会和军事冲突方面扮演的角色.学者们也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比较了长时段里的历史事件系列与小冰河期气候剧烈波动之间的关系.基于法国过去500年连贯的气候数据和历史学家让·尼古拉梳理的法国旧制度时期抗争年表,我们可以推测出,社会暴力的高峰期往往与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相重合.通过对1709年"大寒冬"、法国大革命爆发初期和
摆旗寨村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城镇东北约2公里,南临咸铜铁路和咸红公路,北临咸宋公路,福银高速公路从村西穿过.该处北依莽塬,南临渭水,地势平坦.传说摆旗为“白起”的谐音,因秦国大将军白起在此摆旗点将而得名.2017年3~7月,为配合西安北站至咸阳机场轻轨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摆旗寨村北塬进行了发掘,发掘点西北距西汉义陵2.5公里(图一).其中一座西魏墓(编号M28)形制完整,保存较好.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海洋国际秩序方面,"海洋命运共同体"不仅为处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新思维,还超越了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一体化与和平"理论,从而发展了与海洋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批判—重构"层面上发挥作用,弱化了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海权"争霸意识,强化了共同参与划分海洋利益的现实需求."海洋命运共同体"直面的是"关系、行动与结构"问题,是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合作理论"与"一体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为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法国心态史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运动,因分析历史中的集体心态和集体表象,从而有别于其他史学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心态史成为20世纪史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心态史倾向于关注集体无意识,强调心态的结构性、稳定性以及对个体的制约性,极大地丰富了史学研究的议题,推动了史学发展,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尤未能摆脱还原论和线性史观.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史学的反思与超越旨在克服心态史以及文化史的弊端,试图结合经验与理论,重新恢复人的能动性,进而更有效地分析历史的转型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