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医医院改扩建实践

来源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州市中医医院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原多为3~5层的多层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建了一座11层病房楼,总建筑面积约10000㎡。2001年,医院进行了大规模的院区改扩建工程,计划新建600床规模的门诊病房综合楼。
  一、规划
  常州市中医医院院区用地面积较小,场地周边建筑情况复杂,要保证在建设期间医院的正常运营,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限制条件。规划设计最终采用了集中式的平面形式,建设期间拆除非一线医疗用房如办公楼、制剂楼等,保留门诊医技、病房楼等部门。待地面主体建设完成后再拆除旧门诊楼,同时建设地下广场的车库及车道,它们与主楼地下相通,建筑功能得到完整实现。在东侧空地设置后勤设施,保证在周转期间的正常运营。
  结合用地情况及功能需求,建筑布局采用北侧多层裙房、南侧主楼的布局形式,医院原有主入口位于西侧城市主干道的和平路上,在规划中考虑到就医习惯及城市景观要求,门急诊主入口仍保留在西侧,在拆除原门诊楼后形成一个较大的门诊广场,广场下为地下机动车库,成为院区主要的交通集散处。院区南侧临麻巷路,为城市次要道路,并且为单行,设置次要出入口,并成为住院部的主要出入口。
  二、建筑设计
  主体建筑门诊病房综合楼共24层,裙房6层,总建筑高度99.7m,项目总建筑面积70000m2。内部包含门诊、医技、病房、孟河医派研究所、机动车库、后勤保障等各功能。项目的特点也是难点,即场地小,功能集中,建筑进深较大,要合理安排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医疗空间,既要解决医疗需求,又要创造相对较好的医疗环境。
  (一)公共空间
  集中式的平面布局带来了大体量的建筑形态,内部各功能不像分散布局的那样分区明确,各部分功能交织与一起,通过公共空间或者竖向交通体系互相联系。门诊病房综合楼内有3个主要的公共空间——门诊大厅、取药大厅、出入院大厅,是首层平面里人流最为集中的3个场所,3个大厅互相连通,特别是门诊大厅与取药大厅之间相互直接贯通联系,并在此设置扶梯等主要竖向交通设施。
  建筑平面交通路径简洁明晰,主通道达到一个柱距的宽度,患者能够方便地找到目的科室。
  门诊大厅——结合用地的形态,门诊大厅设计为喇叭口型,为五层高玻璃采光空间,解决集中式布局的采光问题,并成为各层空间的释放区,大厅开口朝向院区门诊广场,并成为城市景观的要素。
  候药大厅——位于建筑中部,目前为取药等候空间,原设计为采光中庭,主要为解决大体量建筑的内部自然采光与通风,在设计期间考虑到面积短缺的因素,修改设计为2层贯通空间,其上各层作为医疗用房使用。
  (二)医疗空间
  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多、科室零碎。在本工程中将相近科室集中布置,设置集中的候诊空间,避免过多的无自然采光的小候诊区的凌乱。
  医技科室没有按照传统集中布置,而是分散在各处,联系紧密的科室保证相邻布置。如手术室、ICU与供应室均相邻布置。
  病房,受空间所限,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竖向发展。病房开间采用了当时较为少用的7.8m,双廊的形式,病房入口采用内凹的处理手法,病房条件较好。
  三、装饰设计
  现代中医院建筑应该以何种立面风格及装修风格出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抑或是完全的现代风格?这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一)立面设计
  考虑到建筑的体量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立面设计完全采用现代的设计风格,主要采用石材与铝板及少部分建筑幕墙,以简洁、纯净、结合功能性的处理来突出自身的医疗建筑特质。
  (二)内部装修
  内部装修是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通过一些中式元素的运用,结合中医文化的传承,来创造现代化中医医院的内部空间效果。例如在门诊大厅内使用了常州地区孟河医派的浮雕,在电梯厅等部位设置壁画。在候诊区的装修上也采用了一些中国传统内饰处理手法,突出医院的中医特色。
  四、使用后记
  工程于2010年末试运行,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大大缓解了医院的医疗用房紧张的状况。由于旧门诊楼仍未拆除,地下车库还未投入使用。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由于集中式的布局,在建筑中部区域有一些黑房间,如果保留中庭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内部装修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由此带来建设后期一些较大的变动,如果条件许可,精装设计应当尽早介入;
  集中式布局使一些用房进行标准化设计,如诊室等房间有差异,标准化程度略低,有浪费部分面积的情况;
  手术部四管制在江南地区尤其应该成为标准设计,本工程采用双管制,使用中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五、结束语
  随着门诊病房综合楼的建成,医院下一轮的规划也在酝酿中。初步计划拆除旧病房楼,结合一期工程未动工的地下车库,新建急诊病房楼。建成后新旧建筑的地下部分互相连通,主要交通及物流在地下解决,并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仍然存在的医疗用房不足的情况。? ??????? (编辑 许译心)
其他文献
成都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是由成都市妇产科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儿童医院合并迁建成的一所综合性儿童医院,集妇女儿童急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培训、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学医疗保健机构。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89100㎡,住院总床位800张,日门诊量3000~4000人次,于2011年10月投入使用。  设计理念  *注重土地使用的集约化  采用集中式布局,使医院各部分
期刊
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新病房楼工程是医院新建设周期的第三部分,也是医院总体规划发展的收尾工程。  新病房楼工程建筑面积118600m2,地上21层(不包括设备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1.2m,设有1420张病床、45间手术室、8间导管室,是一栋规模庞大、内容复杂的医院单体建筑。内部功能有:护理单元、医技科室(住院部药房、住院部放射科、功能检查、导管造影室、检验科
期刊
焦点  江苏不再新建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日前,江苏省卫生厅出台《三级医院设置规划》,提出除公益性强的三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外,各级政府原则上不再新建三级综合性公立医疗机构。要积极鼓励、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疗机构。  江苏省提出,到2015年,规划三级医院148所(不含县级医院转设为三级医院),其中三级综合医院53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34所、专科医院61所,比20
期刊
目前,我国每千人口医院床位为3.81张,到2015年力争达到4张,其中儿科病床数仅占医院床位数的5.54%,但0~18岁儿童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数的22.93%,可见,我国儿童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短缺。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儿童医院79家,其中为儿童服务且有床位的儿童医院仅59家。包括综合医院在内,全国儿科病床总数为20.51万张。  截止到2011年底,广西、西藏、甘肃
期刊
目前,上海市拥有儿科的医疗机构有179家,其中59家设有儿科床位,床位共计3474张。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申康中心”)负责上海市级医院中24家的资产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14家是申康中心直属。24家医院中有儿童专科医院两家,分别是上海市儿童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特色综合医院1家,即新华医院。此外,还分别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共建9家三级医院,其中儿童专科医院1
期刊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危急重症救治是儿童医院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衡量儿童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力量、快速反应能力、运营效率和设备设施水平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设置于人口密集区、城市核心区和承担基层新生儿、婴幼儿医疗转运抢救保障的中心儿童医疗机构,对于危急重症救治功能的相关科室设置空间、运行流线和辅助配套设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危重患儿救治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疗相关的功能流线也产生了一
期刊
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是和睦家医疗集团下重要项目之一,毗邻北京和睦家医院,倡导以门诊模式对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综合性个性化治疗,致力于为有高端医疗需求的各界人士提供绿色医疗服务。该项目坐落于丽都商圈,投资近7000万元,建筑规模达2600m2,以小而精见长,由两层主楼、一层屋顶花园、双层地下室空间构成,2010年5月21日正式落成。2012年9月,和睦家启望肿瘤中心通过了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这是中
期刊
ICU 应有合理的平面布局,与外界相对隔离,病床周围应提供足够的治疗与抢救所需的空间。病房的建筑装饰需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电防潮等原则。在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ICU的设计还需进一步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等,在此基础上,应更深入细节,让声光背景、色彩的运用更适合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  引入阳光,注重窗户的设计  患者长时间住在病房内,身体活动
期刊
北京集中了大量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为全国各地儿童患者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是,大量儿童患者相对集中就医给专科儿童医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患者就医舒适度大大降低。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市卫生局制订了儿科发展建设规划及相关策略。  资源现状  目前,北京市设有儿科病床的医院共有92所,其中三级医院24所,二级医院33所,一级医院25所,未评级医院10所。  全市儿科实有床位3074张,占全
期刊
“儿童医院”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纯粹功能上的,它要求医院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其医疗功能,可以说,当我们在这个层面上谈论“儿童医院”时,实际上要求的只是“儿科医院”,即专门治疗儿科病患的机构;另一个层面则是人文意义上的,在这个层面上谈论儿童医院,意味着我们需要医院更好地为儿童提供医护服务。  我们不应将两个层面混为一谈,即把“儿童医院”等同于“儿科医院”,将其仅仅视作如同“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