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体DLCCA模型仿真及其废水处理

来源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MATLAB为平台,编写二维有限扩散集团凝聚(Diffusion-Limited Cluster-Cluster Aggregation,DLCCA)模型程序,模拟絮体的生成并计算分形维数,该过程对探讨絮体的生成机理与分离沉降本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可指导优化废水处理的实际过程.通过对絮凝体DLCCA模型仿真,将模拟成果用于指导处理印钞废水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絮体的分形维数在1.47左右,与其他人的研究相近.以聚硅硫酸铁铝(PSFA)为絮凝剂处理印钞废水,发现絮体的分形维数与絮凝剂用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形维数在1.09~1.40之间.比较模拟絮体与以PSFA作为絮凝剂处理印钞废水获得的实际絮体发现,两者十分相似.DLCCA比DLA模型模拟絮体在分形维数和形态上接近实际絮体,说明絮体的凝聚过程用DLCCA模型去描述更好.
其他文献
通过直剪切试验,测定分析细碎化处理后大豆秸秆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和流动函数值,研究其流动力学特性,为大豆秸秆纤维制取机螺杆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细碎化处理后大豆
结合北京某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再生水补水和河水补水的水质特点比较、温度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等,评价再生水水质对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并提
通过对广东省南澳岛不同养殖区不同水层的调查,探讨了冬季南澳岛不同养殖区的浮游细菌分布及理化因子,并分析了海洋微表层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叶绿素a (chl-a)
目的 观察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 将示范区按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此文中通过对巴西进境大豆病害分离,共得到30个菌株,并对其中的4株炭疽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了它们分别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bum gloeosponoide)、辣椒炭
目的 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检测应用于临床评估骨关节炎(OA)软骨病理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伸直位石膏管型制动16只兔右后膝关节制作OA模型.
利用三种提取方法从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样品中提取了土壤微生物DNA,得到的DNA片段长度在23 kb以上,提取效果较好无降解.采用试剂盒直接纯化、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玻璃珠DNA
通过对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群落40个样点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数量分析[分层聚类分析(HCA)和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了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 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 0.08%
运用大型试验管道对瓦斯爆炸传播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瓦斯爆炸压力峰值、火焰速度和呈现时间进行分析,得出:在不出现爆轰的前提下,爆源点附近的压力峰值是全管道的最大值;